生之诗情,一如夏花

时间:2022-03-18 04:47:18

【摘 要】生之诗情是如此稀缺,又是如此娇嫩,一如那夏花。教者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孕育学生的诗情呢?本文试着从创设情境氛围、提供展示平台、打开想象窗户三个方面浅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生之诗情 沃土 舞台 窗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090-01

夏日里,骄阳似火,百花早已褪尽春日的娇艳,硕果仅存的也在炎炎烈日的拷炙下,耷拉着小脑袋,蔫了……

假若不给这夏花一片绿荫,一汪清泉,一阵南风,后果会怎样……

课堂上,沉闷如笼,孩子似乎更迷恋周公的美梦,少数的几个在翻读着诗歌,但终因闷热难当,大多有气无力……

生之诗情,难道不正如那夏花?

作为一名教者,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上述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面对如此稀缺又如此娇嫩的生之诗情,我们不得不去深思、不去拷问“究竟是师者授道乏术,还是生之懈惰?”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执教经验、教学反思,从创设情境氛围、提供展示平台、打开想象窗户三方面浅谈一下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孕育学生的诗情。

一 垦一方沃土,让生之诗情得以发芽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炫丽的瑰宝之一,是文学形式里最独特深邃的,是表情达意中最深沉厚重的,是明志抒怀时最痛快炽烈的。它可以修人心、养人性、壮人怀、明人志。面对这一瑰宝,很多学生都觉得离之甚远,除了那漫长的岁月,“带着镣铐跳舞”的技巧,还有那独特的风土人情,各异的诗话人生……这些东西本该属于诗歌的精华,此时却成了学生想亲近诗歌时的“厚障壁”。难道诗歌真的和学生无缘,难道诗歌只能属于过去的那个年代?

有人说过,“每个人都是诗人!每个人都有诗心!”只是平时大家都把“诗心”藏于心之一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诗心”激发出来,使之得以生根发芽?大教育家朱熹的一句诗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情景氛围,给他们提供一方孕育诗情的沃土无疑就是让生之爱诗的源头。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过或接触过的诗歌数量是非常可观的。以初中为例,每个学期在课本上就会出现两个单元的《诗词五首》,6个学期就是60首。为了充分发挥这60首诗“催化剂”的作用,本人在执教毕业班的时候,要求每个学生将这60首诗手写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在每天的早读或者晚读课上,让科代表组织学生朗读、背诵、默写。一段时间下来,很多学生都在琅琅的书声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感悟中接受诗歌潜移默化的洗礼。很多学生都在私下里跟我说:“老师,原来诗歌竟是这么有魅力的!”不难看出,他们潜藏于心的诗情被激活了,诗的种子已悄然在生之心中生根发芽了!

二 供一尺舞台,让生之诗情得以施展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由此可知,诗歌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文学形式,作为教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不能将诗歌读窄,应结合学生的个人特长,充分把诗歌的多样性展示、演绎出来。俗话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学生在某方面都有其“天才”的一面,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给他们提供展示其“天才”的舞台,无疑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拉近孩子与诗歌的距离。例如,我在引领学生赏析《天净沙•秋思》一课时,我事先叫一些有绘画天分的学生,让他们将诗词上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分别画出来,然后让全班学生将这些景物结合诗词的内容、个人的体验,随意组合,最后选出最美的一幅图,再让大家给这幅画拟一个恰当的名字……经过这样一番努力,效果良好;又如在教《相见欢》一课时,我事先让一些有音乐天分的学生去网上查找邓丽君的《无言独上西楼》,让他们唱熟,然后在正式上课时,让他们领唱……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诗兴趣,还很好地把诗歌和音乐相结合的特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当然,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提供足够大的舞台,哪怕只是一尺,也定能使生之诗情得以施展!

三 开一扇窗户,让生之诗情得以翱翔

诗歌,有人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这话确实不错,尤其是格律诗,在字数、平仄、押韵、词性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传情达意、明志言礼,确实受限颇多,但这或者正是诗之魅力之所在!教者应充分了解诗歌的这种特性,在我们引领学生赏析诗歌时,除了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各种规则,了解诗歌的字面含义外,还要帮助学生“打开一扇窗”,让生之诗情得以翱翔!让他们赏大江南北的奇异风光、风土人情,听自然万物的低吟浅唱、啼嚎呐喊声,看众生百态的嬉笑怒骂、酸甜苦辣,悟人生命运的悲欢离合、平坦坎坷……我们教学生赏析诗歌的最终目的,我认为应是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从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提高学生感知外界万物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帮学生打开那扇窗呢?诗歌是多样的,如果从内容上来划分,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宫怨诗”……那么我们就可充分利用诗歌的内容去打开学生的那扇窗。如在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一课时,我们除了让学生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日落美景,还让学生结合诗人的性情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悠然自得的惬意。如果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我们的舞台肯定不只是那窄小的三尺,学生想象的空间也绝不只是那四四方方呆板无情的教室。帮孩子打开那扇窗吧,生之诗情急需翱翔!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