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硬化性间质瘤8例报告

时间:2022-03-17 08:58:25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8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9-01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多见于30岁以下妇女,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独立罕见的卵巢间质发生的良性肿瘤。其特征为间质内区域性进行性硬化性胶原变性,1973年由Chalvardjian及Scully首次报道,国内文献报道甚少,且易与卵巢其他间质肿瘤混淆。按Chalvardjian诊断标准兹将我院妇科手术切除及外院送检的卵巢肿物中8例硬化性间质瘤,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发病年龄分别为23、26、28、28、32、34、30、29岁,30岁以下占62.5。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不规则、经期延长、两例有闭经史,四例有下腹部肿块及腹痛。B超检查:附件肿物。实验室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手术所见:肿物多为单侧卵巢、瘤体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病理检查:大体形态:肿物呈椭圆或扁圆形、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略呈结节或分叶状、肿瘤大小最大直径为7-10厘米。切面为实性、质韧、黄白相间,四例伴有水肿及粘液变性。

镜下所见:低倍镜下肿瘤呈“多样形态”致密的胶原纤维与水肿将肿瘤分割成疏密不均的结节或假小叶结构。结节及假小叶内的瘤细胞形态比较复杂多样化,可见圆形、卵圆形、多角形上皮样细胞。间质有梭形纤维母细胞混杂组合成巢状、索状。瘤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多中位、染色质均细、有明显核仁。胞浆红染、泡沫状、颗粒状或含小空泡。有时见印戒样细胞。上皮样细胞间混杂有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巢状、索状排列。瘤组织间见纤维化玻璃样变间质明显,瘤细胞被挤压成条索状。网状纤维染色瘤细胞与瘤细胞团周围见网状纤维围绕。

讨论: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发生在卵巢间质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较罕见的良性肿瘤。本瘤发病年龄较轻,Chalvardjian 等强调这类肿瘤多见于10-30岁,Scully报道31例中,80%为30岁以下的患者。国内唐敏一等报道10例,其中7例为17-32岁,本组8例中5例为30岁以下。临床上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经量多、经期延长及下腹部肿块。生育期妇女术前有原发或继发不孕。本组一例继发性闭经。阴道涂片检查表现雌激素水平轻度或中度影响。子宫内膜检查表现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Damjanov等对一例患者测定手术前后尿内激素,发现术前雌激素、雄激素及17-酮类醇增多,术后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说明本瘤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在病理上兼有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及类脂质细胞瘤的细胞形态特征,同时伴有血管外皮瘤样丰富的血管混合而成的独特的肿瘤组织学结构。瘤组织被纤维化或水肿的间质分割成为结节或假小叶。瘤细胞粘液―卡红和PAS染色均为阴性,脂质染色阳性。网状纤维染色见瘤细胞及瘤细胞团周围有网状纤维围绕。免疫组化方面Shaw(1992)年证明瘤细胞CK阳性,Vim阳性,MSA阳性。

关于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组织发生,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来自卵巢间质。不但在光镜下可见本瘤与其他卵巢性腺间质肿瘤有类似之处,在电镜下亦观察到此瘤内典型的卵巢皮质细胞、卵泡膜细胞、颗粒细胞到纤维母细胞等细胞成分,部分瘤细胞含有脂质颗粒,证明此瘤来自卵巢间质并具有内分泌功能。且易误诊为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颗粒细胞瘤、血管外皮瘤、Krukenberg tumor相鉴别。

本瘤在形态学上为良性,虽个别肿瘤细胞有异形并见核分裂,但手术切除后愈后良好,未见复发报道。

参考文献:

[1] Chalvardjan A, et al.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ovary.Cancer 1973,31:664

[2] Damjanov I, et al.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f the ovary:A hormonal and ultrastrual analysis.Obstat Gyne col,1975;45:676

[3] Damjanov I ,et al. Seleusing stromal tumors of ovary.Canca 1973;31:644

[4]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妇产科分册)1977;4:146.

[5] 唐敏一、刘彤华: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中华医学杂志,1980;60:485.

上一篇:放射免疫在核医学中的教学初探 下一篇: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金星辖区2012―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