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考试作弊心理探究

时间:2022-03-17 01:34:16

高中生考试作弊心理探究

考试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生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许多学生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开始在考试中出现了作弊现象。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对待考试,建立良好的考风,本文对高中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作以分析,共同寻找理想的对策。

一、引起高中生考试作弊的因素

(1)自尊心的需要。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逐渐地学会认识自我,越来越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因此,成绩不好,直接影响其在群体中作用的发挥。所以说,满足自尊的需要是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产生的直接诱因。

(2)压力过大。在学生的生活中,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的望子成龙,给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于是,为了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部分学生就用作弊的方法来使自己有个好成绩。此外一些家长平时又不注意对孩子进行理想、道德、成才等方面的教育,也在无形中促使了学生作弊心理的形成。这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

(3)仗义心理在作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帮助圈内的“小兄第”闯过考试关,不惜采用协作作弊的错误做法。这种协同作弊往往手段巧妙,也比较隐蔽,即使被老师抓住,也不肯交代出来。部分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是性格里却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

(4)教育者的松懈、放任。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考风考纪不重视,监考松散,对作弊的学生有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形之中为学生作弊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增加了他们作弊的可能性。因此,教师监考不严也是造成学生作弊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应对高中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把考试作弊当做耻辱,把“诚信”当做美德。学校应主动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形成远大务实的理想追求,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奋发进取的学习动力。这样,作弊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没有了市场。

(2)引导学生变压力为动力。部分学生常承受不了家庭、学校所给“得高分”“争名次”“考重点”的压力而又不愿让关心自己的人失望,于是,他们选择了走“捷径”。学生要学会把压力转变为动力,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结果不论如何,都是自己真实实力的表现。

(3)强化自我意识,避免仗义心理的出现。第一,让学生始终明确现在是在考试,必须管好自己不能作弊;第二,让学生始终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始终认识到自己在考场上的责任,不能为了义气而帮助其他同学。第三,设立自我监督体系,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4)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感。为避免考试中作弊现象的出现,学校应该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监考教师应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监考,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总之,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作弊心理及其成因,对症下药,才会端正其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品德,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作弊的危害,从而自觉地改掉作弊行为。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乱“华”渐欲迷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