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2-03-15 08:43:08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摘 要:中国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现代化是世界各国都会经历的道路,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分不开的,不应该只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弊端,应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积极影响中找到同时推进二者的方法,是二者兼容并济,互相促进。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化 兼容

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进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1]。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仍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德教育,当道德真正深入人心,那么人们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安心的!其次,我们要对现代化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现代化大体上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2]。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为是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的,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们应该从积极影响入手,寻求二者互相融合促进的方法。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早期的积极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认知模式为学习西方提供了理论基础。冯桂芬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思考以后,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然而中国有着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自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整个中国的社会风气都是反对学习西方的。所以,对于主张学习西方的人们而言,只有将西学兼容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学所用 ,才能确立学习西方的合法性基础。学习西学,本来就是为了弥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使得西方文化能有一席之地,并促进和加快了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理性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现代化意识的觉醒。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使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有封闭性,但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实用主义的理性思维,所以在近代面对民族危机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等人。他们用经世致用的理性思维解读西方文化并从中寻求救国之路,他们反对空谈主义,主张学以致用,探索外国实用文化以自强。美国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列文森指出:西方文化所以能在中国取得一席之地,并能保持下来,靠的就是这种理性主义,它是从林则徐到张之洞等所有儒家官僚中的西化派或自强派共同具有的信条[3]。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并有很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格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守志尚义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在现代吸收西方思想的向外性,加强精神的释放和自由,是构建思想领域的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有力保证。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这就为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起到积极作用,避免了很多空谈主义。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优势。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 无论是儒家提倡的“仁”,还是道家提倡的“无为”,或是墨家提出的“兼爱”乃至宋明时期提倡的“理”,“心”,这些关键名词的提出都是基于对“人”这个词的思考。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不谋而合,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的现代化。

三、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推动中国现代化

虽然人们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大多会想到的是弊端,但是我们一直传承至今没有断裂的古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定要坚持下去的,这样就要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并充分利用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

首先面对历史悠久,博学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进行继承发展,这对在转型期中的中国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我国现代的建设进程。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儒家、道家、佛家等大家思想对当时人们的价值观进行了理论概括,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道德规范,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的。

其次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行产生的弊端,我们应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包将西方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吸收为己用,汲取精华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一直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新婷 金鸣娟 姚晚霞.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8

[2](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7

[3](美)列文森著,郑大华 任菁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第49页

作者简介:

王薇,女,(1989),汉族,河北沧州,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董静,女,(1983),汉族,湖北武汉,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上一篇: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浅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