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时间:2022-03-15 02:02:52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改善程度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

方法: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住院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所给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对于患儿监护人的健康教育。

结果:所有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明显减轻;临床体征也显著改善,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住院时间缩短,患儿及监护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显著提高。

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患儿适宜的临床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可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哮喘的复发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儿童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90-02

流行病学统计发现,我国14岁以下城市儿童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率为0.5%~2.0%,同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哮喘能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也给患儿家庭带来心理及经济的负担。目前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重在预防,而适宜的临床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对于儿童哮喘的一级防治尤为重要。本文总结我院对于儿童哮喘的护理工作的措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住院6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男36例,女26例,平均年龄(8.3±4.5)岁。入选标准符合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2003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

2护理干预措施

2.1雾化吸入护理。目前雾化吸入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以及药物剂量小等优点。在患儿住院氧气雾化吸入时,护理人员应将氧气流量调至不小于6L/min,这样可以保证产生的气雾微粒能沉积于小气道和肺内[2]。在雾化吸入同时,用空掌在患儿背部反复轻拍,方向为由下至上,可以促进痰液排出。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患儿静脉补液,保证足够水份的摄入,有利于痰液稀释并排出。

2.2心理护理。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儿童因喘憋会出现烦躁不安、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绪状态,同时家长也会造成烦躁、无措、紧张等心理反应。由于患儿适应能力较成人差,对家长的依赖感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段不同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护理人员态度要热情和蔼,技术操作娴熟,消除患儿与家长的恐惧心理,使之保持平和心态和宽松环境,以赢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感[3]。

2.3饮食及环境护理。由于哮喘患儿的呼吸道水分蒸发明显较多,因此要保证患儿的水分摄入,可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品的摄入,尤其是要避免容易诱发过敏的鱼虾、蟹、海鲜等食物。哮喘急性发作时,以流汁或半流汁食物为主。要注重病房的环境,要注意流通新鲜空气,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要调节到适宜程度;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防止灰尘飞扬[4]。

3健康教育

3.1入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详细给予患儿及家长讲解哮喘相关的临床知识,如发病机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常规及预后等。可根据这些临床知识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发放给患儿家长。对哮喘用药的知识以及治疗疗程等进行简易的分析与交代[3]。

3.2住院健康教育。要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第一次的吸入过程时要仔细演示给患儿及家长学习,再由患儿及家长自己操作,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操作。要交代患儿及家属儿童哮喘的治疗的长期与持续性,即便缓解期也需要预防用药[2]。

3.3出院健康教育。要给患者制定适宜的家庭护理计划,要保证适当的活动和休息。要嘱咐患儿家属按时服药,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在出院前再次告知并演示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并交代雾化器需要定期保养。要注重避免接触相关过敏物质,提高患儿的自控和减轻焦虑能力[5]。

4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相关临床相关护理措施,所有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的临床症状,如: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改善显著;临床体征也显著改善,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儿及监护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显著提高,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5总结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要注重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相结合,其中给予患儿以适宜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护理要从雾化治疗、心理治疗以及饮食环境等多方面着手来整体护理干预,使得支气管哮喘儿童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在入院、住院及出院后要给予健康教育,以积极预防或减少哮喘的发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2

[2]兰瑞芝,刘美丽.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雾化吸入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29-130

[3]徐永惠,后冬梅.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夜间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74-475

[4]王洪,孙晓红.哮喘患儿健康教育及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5,26(5):509-510

[5]李晶,潘映红,刘波谰,等.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初步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765-2766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学“渗透五法” 下一篇:循证护理对33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