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变形缝问题施工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3-15 05:44:16

浅谈解决变形缝问题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房屋裂缝的危害性以及设置变形缝的优缺点, 为了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保证工程期望的功能和造型,用后浇带代替永久变形缝。浅谈后浇带在工程上的应用,通过介绍后浇带的功能、做法、适用范围、位置、接缝形式、及后浇带砼灌注时间的要求,以做到不设变形缝,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后浇带,变形缝,沉降量,刚性连接,时间控制,施工质量

现今的城市,地少,低价贵,要求建筑物越来越高,建筑功能多样化。出现了许多超长、超大、平面和竖向布置复杂的结构形式,及地下室为大型停车库,首层为大面积商场,上部为一幢或几幢多层住宅的商住楼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考虑到功能和造型等方面的需要,往往需要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连在一起,裙楼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在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往往都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设置永久变形缝当然是个办法,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将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另外,由于永久变形缝本身的缺点,还会影响建筑物的防渗漏及立面处理。所以,采用后浇带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又一可行办法,并且,由于后浇带在施工成型后,整个建筑体系连为一个整体,不论是建筑使用或外观立面上,都比设置永久变形缝有显而易见的优点。

一、房屋裂缝的危害性及设置变形缝的优缺点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当裂缝超过一定的数值后,就会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严重的可能造成房屋倒塌破坏。为了防止房屋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不规则的裂缝或破坏,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对某些结构在其适当的部位人为地预先设置一道或多道间隙,将结构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彼此独立的单元。这种人为地预先设置的间隙,称为变形缝。在房屋中设置了变形缝以后,可以减轻或防止由于材料膨胀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但也应该看到,设置变形缝后,容易造成房屋渗漏,影响房屋的立面处理与美观,给设计与施工带来一些麻烦。因此,在设计中宜采用构造和施工措施,尽可能不设或少设变形缝。

二、后浇带的适用范围 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沉降、收缩不均等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按照规范要求,在墙、梁、板的相应位置留设一定宽度的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几个部分,经过若干时间后浇灌混凝土封闭该缝,将结构连成整体。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功能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楼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法在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后浇带是一种扩大伸缩缝间距和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后浇带按作用分为三种: 1、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楼的差异沉降者,称为沉降后浇带;2、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收缩后浇带;3、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温度后浇带。实际工程中,往往要求一条后浇带同时起到上述三方面的作用,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三、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及形式

1、后浇带设置的位置:

后浇带宜选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一般情况下,后浇带可设在框架梁和楼板的1/3跨处;设在剪力墙洞口上方连梁的跨中或内外墙交接处。后浇带不宜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防止钢筋有100%的搭接接头,以免造成结构薄弱环节出现在不利位置而使后浇带的作用适得其反。 2、后浇带间距:

后浇带间距首先应考虑能有效地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其次考虑与施工缝结合。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的间距约为20 m~30 m。设计中,当地下地上均为现浇结构时,“后浇带”应贯通地下及地上结构,遇梁断梁,遇墙断墙(钢筋不断) ,遇板断板。必须在设计中标定留缝位置,施工中还应注意拆模后支撑。

3、后浇带的宽度及构造

后浇带的理论宽度,只须1 cm 已足够保证温度收缩变形,但是考虑施工方便,并避免应力集中,使“后浇带”在填充后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及收缩作用下的内应力(即约束变形) ,一般宽度应在70 cm~100 cm 左右,实践中较多采用100 cm。

4、后浇带的填充材料

最宜采用浇筑水泥及其他微膨胀水泥,当现场缺乏这类水泥时,亦可采用普通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但要求混凝土比原结构的强度等级高C5~C10 ,长期潮湿养护(不少于15 d) 。

四、后浇带施工的一些注意事项

1、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

后浇带一般预留600-1000mm,常设800mm宽,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以免使钢筋变形或影响钢筋的有效受力高度。

2、后浇带浇灌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注意事项

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3、后浇带浇灌混凝土的时间控制

后浇缝保留时间当然越长越好,但必须在施工期间不致影响设备安装,一般不应少于40 d 。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4、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控制

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沉降后浇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收缩后浇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后浇带保留时间当然越长越好,但必须在施工期间不致影响设备安装,一般不应少于40 d ,最宜60 d(考虑施工可能) ,在此期间“, 早期温差”以及至少有30 %的收缩都已完成。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5、防止后浇带产生裂缝的措施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支模不得留斜坡搓,结合面砼应清理干净,凿除酥松部分,清洗结合面,至少湿润24h以上,并整理好钢筋及预埋管线。选用带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砼应充分搅拌均匀,获得良好的和易性,搅拌后应尽快浇筑,浇筑前要用高压水或压缩空气进行清理,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碎片、松散颗粒和浮浆,然后在后浇带两侧均匀地涂刷净浆一遍,浇筑间隙不超过2h。接缝处应特别仔细振捣密实以防裂缝出现。在12小时内(终凝)开始覆盖淋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同时做好试块。

主体施工期间应做好防护措施,应严格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不得踩踏。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严禁采用木板等材料替代,以免施工时处理不干净或遗漏而影响工程质量。 5 、结束语

变形缝的应用对于结构的抗震、防水非常有利,不仅简化了建筑构造,还便于施工,节约材料。

后浇带作为一种刚性连接的临时变形缝,其目的是为了在其保留期间使结构充分变形,以便消除结构中的永久变形缝,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不设变形缝而成为连续的整体结构。现今后浇带使用日益广泛,不仅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连接处,对于超长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虽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也采用后浇带。但是后浇带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非任何结构都适用,应视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若地基土较软弱,压缩性大,沉降完成缓慢,则设永久变形缝较为稳妥;若上部结构刚度中心质量与偏心较大,扭转效应较强,也不宜设后浇带。所以后浇带的使用应慎重,以免适得其反而出现结构隐患。 总之, 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目前除执行现有的规范规定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善性和使用性,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3]住宅建筑构造(03J930-1)

[4]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M] . 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5]唐杰明. 后浇带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 . 建筑技术,1999

[6]唐世增 浅析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期刊论文] -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11)

上一篇: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下一篇:政府行为对伊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影响作用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