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实际 促进主动学习

时间:2022-03-15 05:00:38

关注学生实际 促进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在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喜欢、感兴趣的活动中,在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中进行学习,努力使数学学习成为儿童愉快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学会知识,喜欢数学,热爱生活。

一、关注学生心理,促进主动学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北师大版教材以情感为主线,知识为隐线,注重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情感和问题,从而自然地达到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这节课时,根据小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改编教材。上课时,提着一个黑袋子,微笑地说:“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礼物?”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猜苹果,有的猜铅笔,有的猜气球,有的猜香肠……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笔者趁热打铁,笑着打开袋子,“吸管”学生大声喊着,笔者故作神秘地问:“吸管朋友不知道自己有多长,你们能帮助它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喊道。……这样教学,抓住了小学生心理特点,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情境联系起来,营造充满情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尊重学生经验,促进主动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否则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注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有现实意义的情境,让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使知识的学习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这节课时,先进行课前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全班学生都能认识小额人民币(5元以下),购物经验比较丰富。上课时,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购物经验,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所以学生交流得趣味盎然,笔者趁势展示出1元、2元、5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等人民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经历从模糊到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额人民币,接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购物活动,并提醒学生要记住换钱的过程,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交流时发言踊跃。有的学生说:我用5角买了一块1角5分的橡皮,找回了3角5分;有的同学说,我用1元买了一枝2角2分的铅笔,找回了1张2角、1张5分、1张2分、1张1分的钱,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很有耐心,建议评他为“最佳售货员”;有的学生说:我买了一个文具盒(4元8角),付了5元,找回2角;有的还提问题问同学:我买了一把尺子,付了2元,找回7角,你们说一把尺子多少钱呢?……这样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的,便于灵活驾驭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感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满足学生兴奋、活跃的情绪,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亲历学习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喜爱数学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使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

三、利用生活素材,促进主动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要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数学学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周围环境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用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又有价值的探究材料,同时选择有效的呈现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让数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节课时,课前请学生从家里带来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感到很新奇,积极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上课时,学生带来了许多生活物品,如,茶叶罐、杯子、纸盒(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正方体)、手电筒、铁碗、药瓶等,琳琅满目。当学生拿出这些物品时,犹如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要做什么?笔者及时地笑着说:“小艺术家们,你们有办法把这些物品上的平面图形请下来吗?”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忽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能,我用铅笔描出边线……”还没说完,一位学生又说,我们可以印下来,此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谈开了。笔者微笑地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请下图形朋友,并说说图形朋友是什么?学生认真地用“描、印、画”等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图形朋友……这样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缩短了数学与学生身边生活的距离,学生感到很熟悉,学起来很有信心,在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面在体上”,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四、注重拓展应用,促进主动学习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看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既能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又能使学生在应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还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并巩固数学知识,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更加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

如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在学生经历了“租车”、“用餐”这两个活动,明白了如何合理“租车”,掌握了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就请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时,学生认为设计旅游计划时要有这些内容:①旅游的景点。②出发时间、回来时间、路上所需的时间、浏览所需时间。③查找资料画出旅游路线示意图。④估计费用(包括交通、用餐、门票、其他等)……这样教学,教师创设平台,注重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拓展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设计旅游计划,计算交通、用餐、门票等费用,复习、应用了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旅游的路线、景点等活动,提高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设计、交流旅游计划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正如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以生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样,教学过程中要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对幼儿审美教育有效实施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