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首次透析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时间:2022-03-14 04:15:26

护理干预对首次透析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对直接穿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在本院肾内科住院的76例直接穿刺的首次血液透析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成对等人数,各38名患者,血液透析后,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情绪、行为等心理方面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中和透析后的舒适度和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患者透析后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均能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透析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干预下能够使患者克服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抵触情绪,使其顺利完成透析,同时还能够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直接穿刺;护理干预

绝大部分的晚期肾病患者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通过血透治疗,肾功能衰竭者可以通过血透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生存几率也会更大。血液透析有多种方法,其中进行动脉穿刺来疏通血管是最为经济、方便、快捷、安全的重要方法。动脉穿刺的治疗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特别对首次透析的病人心理产生极大的恐惧感,影响透析质量和透析后休息和睡眠,为了减轻病人透析后的疼痛和心理恐惧,本院血液净化中心除了对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56例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本院实验成果进行报告: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有7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1.5±12.8岁,12例急性肾衰竭,11例糖尿病肾病,13例急性中毒,17例高血压肾病,4例多囊肾,2例狼疮肾炎,其余17例为慢性肾炎,对照组与观察组为随机抽取生成,38例为一组,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分配相对均衡,患者的病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比对。

1.2比对方法对照组在血液透析后,只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不做针对性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对他们的病情进行讲解,进行健康宣传教育,针对心理,情绪和行为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2比对结果

血液透析后病人的舒适度对比:观察组焦虑9人,疼痛9人,睡眠质量差12人。对照组焦虑11人,疼痛35人,睡眠质量差35人。透析中并发症对比:观察组高血压10人,低血压5人,首次综合征6人,心律失常14人,抽搐10人。对照组高血压31人,低血压14人,首次综合征15人,心律失常21人,抽搐23人。

3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办法

不同于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时要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有效的干涉和引导:①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入院病人,医院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医护人员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将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介绍给患者,帮助病人熟悉病房环境,解除病人初入医院时的不安和恐惧心理。②关爱患者,在病人的治疗中要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③要对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疾病知识教育,在透析之前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生、演变、预后和血液透析的相关注意事项。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之前,带领病人参观血透室,了解透析的全过程,减少病人对透析的恐惧,从而接受透析治疗。④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问题疏导,在病人的情绪发生大的波动时,要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知识的讲解,使得患者了解到直接穿刺对病情的帮助和优点,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但是也要告知患者伴随直接穿刺而来的疼痛,以及引起的并发症,医生也要将医疗的安全性告知患者,告知病人拒绝治疗所带来的危害,引导病人在利弊之间进行充分的考量,最终从心理上接受直接穿刺。解释并发症和拒绝治疗之间的危害性区别,让病人权衡利弊,从心理上接受透析治疗。在透析时缓解疼痛和心理焦虑的办法:a、保持血透室的安静清幽,在治疗时播放舒缓的音乐。b、在穿刺时病人家属要对病人进行身体上的安抚。c、在穿刺时指导病人深呼吸。d、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允许家属的陪伴。e、透析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f、透析后要频繁的对病人巡视,观察和照顾病人情绪的变化。g、透析结束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冰敷。

4讨论

直接的动脉穿刺给患者的肉体带来巨大的疼痛,因此,很多患者除此进行穿刺时都会有不安,焦虑和抵触情绪,血液透析环境比较封闭,病人在这种陌生冰冷的环境下,会产生本能的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情绪造成了病人生理上的舒适度降低。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透析时要对病人进行亲切的关怀,了解并解决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

血液透析的病人由于透析带来的疼痛和对透析的不理解,大多心理会存在抵触情绪,本次比对试验证明,在透析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不安情绪,减少透析带来的并发症,提高透视质量,为患者的生存提供了更大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如竹,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9.

[2]管德林,狄华,编译.血液透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33.

[3]刘美英.运用舒适理论满足病人需求的思路[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2,1(3):47.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浅谈处方点评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