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上教师的微笑

时间:2022-03-14 03:25:49

浅谈课堂上教师的微笑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所课题组曾经对北京市1239名小学和初中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道开放式问题“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课?”调查结果显示:25,3%的小学生希望“老师能对我们好一点,面带笑容地上课;”7%的初中学生希望教师上课要“面带笑容”,“高高兴兴上完课”,“不要板着脸上课”,尤其“不要当着众人怒斥学生,使课堂气氛太过压抑”。“我们最不喜欢老师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上课”,这是92%的学生的反映。从调查中可见,学生希望教师常有笑容。

然而,由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强调“师道尊严”,因此许多教师喜欢板着面孔,不苟言笑,对学生往往严肃有余而微笑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事实证明,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暖,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对教师而言,微笑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襟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艺术,教师的微笑有着无穷的魅力。

一、教师的微笑意味着“爱”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育,要有爱心”。爱构筑教育的生命线。如何体现师爱,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获得充足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微笑开始。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当她的生命在黑暗里碰壁时,正是沙莉文老师那微微一笑,使他感悟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她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只有心中装着学生、心中装着爱的教师才会用甜美的、会心的、善意的微笑去营造温暖的爱的氛围。

二、教师的微笑意昧着“和谐”

教师的微笑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微笑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因而敢于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微笑可以诱发学生的兴趣。有时候,学生就因为对某个老师有好感才爱上某一门功课的。相反,教师若在教学中总板着面孔,课堂气氛会变得很紧张,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很远。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此学科丧失兴趣。可见,“微笑教学”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的微笑意味着“期待”

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将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微笑,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及期待和鼓舞作用。例如,当学生在生活中或学习上受挫折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微笑,这意味着“我相信你能行”,而不是用“你真没用”等冷言冷语来伤害学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时,就会萌发或增强学好的愿望、向上的志向、勤奋学习的动力,同时更加信赖、亲近教师,热爱学习。

四、教师的微笑意味着“鼓舞”

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受到鼓舞。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教师的微笑都会使学生受到很大的鼓舞。就课堂提问而言,教师给学生一个微笑,可消除学生的顾虑和紧张而大胆自信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就会从中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反之,如果老师板着面孔,目光逼人,学生压抑感大,会因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全面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在回答问题时,或是吞吞吐吐,或是语无伦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真实地体现出来,老师也反馈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五、教师的微笑意味着“肯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们良好的思想行为作出肯定的赞许的评价,能使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精神受到鼓舞,焕发更大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期望教师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其他方面有了提高时,教师的脸上如果露出满意的微笑,学生就会从微笑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进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教师要学会并善于用“放大镜”发现他们的长处和各方面的进步,并及时充分地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的微笑,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会获得成功的,就能激发他们以更多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六、教师的微笑意味着“尊重”

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对上海市577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显示:青少年把“要有独立的人格、被人理解和尊重”列为人格发展需要之首,他们最不满意的是教师、家长对他们不尊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尊。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健全的自尊感能使人亢奋、进取,从而坚定地追求成功。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期的青少年,对自尊的需要和渴望尤为强烈。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有一点不是,就大加指责,这势必损害学生的自尊。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懂得尊重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会带着微笑去处理问题,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学生只有被尊重,获得心理的需要后,才能愉快学习。

七、教师的微笑意味着“宽容”

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对学生宽容,不仅是美德,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缺点、错误是难免的,如果老师持训斥态度,学生或许不敢承认,或许认识不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一犯再犯,走向极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般的说,学生有过错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如果教师变训斥为谈心,给予学生宽容的微笑和及时的教导,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将会心悦诚服,一改不足或错误,并终生刻骨铭心。

笑无需成本,但却创造出许多价值。微笑发生在一瞬间,然而有时它使人难以忘怀,终生牢记。用微笑去赞美学生,用微笑去化解误会和冲突、用微笑去谋求合作的合力、用微笑交流思想和灵感,你会体验到教育的巨大幸福;你会减少许多焦虑、困惑和无助,增添许多理解、支持和帮助。尊重的微笑,赞美的微笑,肯定的微笑,赞赏的微笑,善解人意的微笑,鼓舞的微笑都会使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出色的表现。

上一篇:让“生态课堂”成为流动的风景 下一篇:寻找“心”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