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高效

时间:2022-06-21 02:35:33

初步鉴赏古典诗歌,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文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中考语文文学鉴赏能力考查的重点。诗歌鉴赏是个性化很强的思维过程,要如何提高初中生古诗鉴赏能力呢?我认为得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内容高效

内容高效,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老师在复习教学时选择符合考点内容进行教学,突出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中考古诗鉴赏考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近两年杭州市中考古诗鉴赏考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2008年考杭州市中考题)

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2009年考杭州市中考题)

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古诗鉴赏一般设置两道题,第一道题考的是理解性阅读鉴赏,这种题往往会涉及景物的特点或特征或是某一个场面;第二道题一般是一道赏析性阅读鉴赏题,这种题目又常常会从语言、形象、技巧、情感四个方面的内容设题。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人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至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如何让学生们在紧张复习中轻松而又高效地攻克这一难题?其实每一种题型都有一套答题模式。我们在复习时就应做好精细化处理每一个考点,高效度地完成这一个考点的复习,让学生在考场上运筹帷幄,有的放矢。

二、指导高效

教师在指导时要重视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指导,研究共性的规律,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选择恰当的答题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题型:

1.炼字型

(1)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

(2)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诗中某个字(某旬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③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酋诗在语言E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昧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人术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作家的语言风格有清新、平淡、绚丽、委婉(含蓄)、悲慨、雄奇、奔放、沉郁等。

(6)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答: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在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3.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①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②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③简析这首诗的艺术效果。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旬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0

十年0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韦占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人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步骤①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地间一片寂寥。步骤②这句诗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步骤③作者借景抒情,情蕴景中,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情更是情动于衷。

4.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5.分析主旨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③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④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题步骤:①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一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步骤②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6.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瑚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②诗人是怎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间接抒情――①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②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③即事感怀:情在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处。

描法主要有:情景交融、侧面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观察角度的变化。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答: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深邃的感觉。用末旬“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匦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三、训练高效

在指导时教师应多讲一点,小组讨论少一点,同学的个别回答少一点,复习课更多的环节应由教师来完成。

1.教师的作用应发挥在三个方面

(1)引领:学生解析考点,明确解题思路。

(2)示范:老师当场解题给学生看,或直接显示答案给学生,逆推答案怎么来的。

(3)讲评:对学生解题不到位或错误之处,老师一定要细加点评,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讲评时也可以采取先给学生答题打分,再告诉学生优劣分明和策略。

2.指导学生古诗鉴赏解题程序

(1)读问题,知指向。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2)读题目,明内容。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

(3)读作者,知时世。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4)读注释,明背景。借助注释。诗后的注释。都是拟题人认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必须了解的知识,除了帮助解读诗歌的难点外,还会有指导鉴赏的作用,所以必须认真读。

(5)读诗句,赏主题。如果前面这些程序已一一到位,至此,诗歌鉴赏题也就迎刃而解,手到擒来了。

总之,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的关键在于做到精细、高效,这样,考生解题时宣判能切中肯綮,像操刀三十年的庖丁一样游刃有余。

上一篇:让作业成为学习的助推器 下一篇:在梯形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