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抑郁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时间:2022-03-14 02:21:25

新疆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抑郁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不同抑郁积分患者中的分布与聚集状况,为老年抑郁症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部分地区中老年人根据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测定抑郁程度,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检测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明确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其他慢性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不良生活习惯。结果:抑郁组收缩压显著低于非抑郁组,舒张压、总胆固醇、血糖水平与非抑郁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抑郁组各类相关疾病患病率及具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均高于非抑郁组,且具有3个以上危险者亦多于非抑郁组。结论:中老年人群具有抑郁症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增多,早期干预将有助于减少和延缓抑郁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抑郁;高血压;危险因素

cor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elderly of xinjiangzhang hai?dong,pa lida, gu li?zhaer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xinjiang medical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4,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aggregation statu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of xinjia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xinjiang early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depression.methods:a total of 240 eldery cases with different depression scores were separat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sds).results: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in depress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n?depression group(p<0.05).other index(diastolic blood pressure,total cholesterol,blood glucos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all).the incidence of the related diseases and the number of the risk factors were both significant higher in depression group than those in non?depression group(p<0.05 or p<0.01 ).conclusion: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have more disk factors.the early prevention is useful for descending risk of depression.

key words:depression; hypertension; risk factors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目前一致认为性别、年龄、种族、文化程度、生活事件和应激等因素是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1],国外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老年抑郁症每年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0~79岁人群发病率为17‰, 而79~85 岁老年人中发病率增至44‰[2]。我们认为促使老年人抑郁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慢性疾病。抑郁自评量表是目前抑郁症筛查的常用工具。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部分新疆地区中老年人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老年抑郁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以便更好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08年5~10月新疆部分地区年龄≥50岁的常住居民278例。排除标准:既往有抑郁症病史及家族史人员,有精神病家族史者,近期突发家庭变故的患者,调查表填写不符合规定者。经筛选符合条件者共计240例。所有人员完成基本资料的填写,并经2名受专门培训的医师核实。

1.2 调查内容及工具

①详细记录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情况,即: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②情绪状态的评估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根据统一的指导语,独自完成自评量表,并由调查者检查有无遗漏,以保证答卷质量有效。对于有阅读、理解困难(包括视力障碍、文化层次低)者,可给予适当辅助并给予统一的解释。量表采用我院心身科惠诚心理测验综合系统4.0版,统一输入该系统,评定抑郁状况及其程度。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即sds标准分≥50分(或粗分≥40分),非抑郁组sds标准分<50分(或粗分<40分);③抑郁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ccmd-3-r);④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3]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病;⑤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报告糖尿病及其他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目前正接受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者;⑥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4]:既往曾确诊为高脂血症,且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或此次检查达到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者,即:总胆固醇(tc)>5.72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mmol/l;⑦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结合患者既往的病史、病历资料由专科医师确认;⑧其他包括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由专科医师确认;⑨吸烟的诊断标准:过去30 d内正在吸烟,且每天吸烟超过一支和时间持续超过1年[ 5]。饮酒的诊断标准:过去1周内正在饮酒,且每周超过二次,和时间持续超过1年[ 6]。

为了进一步核实调查表数据的真实性,对被调查者进行晨起后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并结合患者病史、服药情况综合确认,以保证调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版软件包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及频数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 两组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组的收缩压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略) 注:与非抑郁组比较p<0.05,p<0.01。下表同。

2.2 两组危险因素的聚集状况

抑郁组的7种相关危险因素发生率均高于非抑郁组,其中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糖尿病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表2 两组危险因素的分布状态比较(略)

2.3 两组危险因素发生个数比较

抑郁组有≥3个危险因素者89例(74.2%),显著高于非抑郁组的44例(37.4%);≥5个危险因素者20例(16.7%)也显著高于非抑郁组的5例(4.1%),p均<0.01。非抑郁组以<3个危险因素者居多,占62.6%,与抑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3。表3 两组危险因素集聚比较 (略)

3 讨 论

有调查资料显示,女性患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是男性的1.91倍[ 7]。但本组研究提示男性发病较多,与马氏报道(男女之比为52∶18)[8]一致。考虑与本组资料纳入男性较多,且暴露于相关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大于女性,如吸烟、饮酒,也可能与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不同于原发性抑郁症的特点有关。两组年龄、种族方面没有显著差别;高中以上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抑郁积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高者抑郁积分较低,患抑郁症者较少,进一步证实了文化程度在发病中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抑郁组收缩压值显著低于非抑郁组,可能与部分高血压患者采取了干预措施,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关。其它生化指标对抑郁积分的高低预测没有提示作用,可能也和受检人员使用相关药物治疗有关。

已有多项研究发现抑郁症和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相关性[9~13],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抑郁症可使诸多慢性疾病预后恶化。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是较为明确的致抑郁积分增高因素,对高血压和冠心病后伴有抑郁症的报道各家不一,但发病率都较高。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脑内血管痉挛,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萎缩、白质疏松,从而影响其生化及内分泌功能,进而促进抑郁的发生和发展。冠心病症状的特殊性及人们的恐惧心理是导致抑郁积分增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脑卒中及其它慢性疾病均对抑郁症状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病程长,发生率的差别不如高血压病及冠心病那么明显。

本研究中吸烟和饮酒的作用很明显,但吸烟和饮酒史与抑郁积分的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吸烟和饮酒行为的增多是抑郁的一种表现亦或是促进因素,可能两者兼有。

躯体疾病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应激事件对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伴发抑郁症后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差的预后,因此对合并抑郁症的慢性病患者干预是必要的 [14] 。

总之,具有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越高。因此对于具有多种危险因素人员应早期干预,积极控制原发病,减少抑郁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祖承.精神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132.

[2]palsson sp,stling i.the incidence of first onset depression in a population followed from the age of 70 to 85[j].psy chol med, 2001,31:1159-1168.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本[j].高血压杂志,2005,10(10):1-47.

[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90-419.

[5]杨功焕,马杰民,刘 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79.

上一篇:循证医学在结直肠癌诊断教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马钱子及其不同炮制品水煎出物中士的宁和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