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服务发展中的问题

时间:2022-03-14 09:51:41

中国公共服务发展中的问题

然而,面对公众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水平仍显不够,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较弱,公共服务体制障碍仍然存在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就是指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职责,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质量以及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目前我国重视经济建设,忽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观念依然存在,导致政府、市场、社会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功能与定位不明,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发挥上普遍存在缺位或越位现象,本来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纯公共品供给领域,由于政府采取了“卸包袱”的方式推向市场,导致政府缺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公众利益受损。如教育与公共卫生领域出现的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农村义务教育与卫生服务的投入不足、资源匮乏等造成了弱势群体获得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本来可以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准公共品供给领域,由于政府垄断或行业垄断,与民争利,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公共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社会公众丧失“用脚投票”的权利。

基本公共服务供求失衡,公共服务的公平问题严重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供求失衡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在社会保险方面,2005年,我国三项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比重,东部地区达到41.9%,中部地区为27.6%,西部地区为22.7%。

在教育方面,城乡义务教育投资水平差距更加突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等现象仍然存在。至2005年,上海市普通初中生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8934.52元,北京为5706.57元,而四川为947.43元,安徽为953.33元,河南为932.28元,其中,上海与河南的差距为9.67倍。

在卫生服务方面,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受70%的卫生资源,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却只享有30%的卫生资源。从2001——2005年,全国城市医院增长率为13.8%,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却分别下降14.94%和16.56%,从2000年至2006年全国城乡卫生费用测算可以看出,农村卫生费用远远低于城市,其中人均卫生费用城市比农村多3-4倍。

在社会保障方面,城乡之间实行不同的建构理念与体制模式,导致城乡社会保障在待遇模式与待遇水平上都呈现不均等特征。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个人缴费,前者体现风险共担和社会公平,后者突出个人责任。在失业保险中,农民工很难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失业保险待遇,处于被边缘或歧视的地位。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差距也很明显,2005年,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相差2.71倍,户数相差2.45倍,平均标准相差2.08倍,补差水平相差1.91倍。

对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服务绩效总体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公共服务的投入在逐年上涨,但相对于公共需求的增长速度,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仍然不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低。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2006——2007年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调查,24.8%的公众认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比较高,41.5%认为一般,25.9%认为比较低或很低。另据陈昌盛、蔡跃洲等对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综合绩效评估,认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综合绩效整体处于偏低水平”。这两项调查表明,无论是从公共服务主体的投入、产出绩效角度评估,还是从公共服务对象的公众满意度方面评估,目前我国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都不容乐观。尤其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共服务水平比较,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上一篇:河南省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