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时间:2022-03-14 08:16:44

华法林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摘 要 目的:探讨华法令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7月收治6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和脑栓塞的发生率。结果:随访3年内,治疗组患者脑栓塞1例(3.33%),脑出血3例(10%),对照组患者脑栓塞4例(13.33%),脑出血2例(6.67%),两组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临床疗效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多发,患者易并发脑栓塞和周围动脉栓塞,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并发脑栓塞的几率明显升高[1],因此对患者应用抗凝药物十分必要,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本研究重点介绍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预防脑栓塞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报告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7月收治老年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7~77岁,平均56.8±3.4岁;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6岁,平均59.7±3.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房颤动时间>1年,心功能在Ⅰ~Ⅲ级(NYHA分级),患者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无慢性肝肾功能损伤,无重要脏器损伤和出凝血机制障碍。

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2.5mg,3次/日,口服,服药3~5天复查INR,根据患者的INR调整华法林的剂量,病情稳定无特殊情况,1~3个月复查一次[2],使患者的INR维持在2~3,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100mg,1次/日,观察患者病情。随访3年[3],观察患者脑梗塞和脑出血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分析:本组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X2>/sup>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随访3年,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脑栓塞和脑出血情况,见表1。

随访3年内,治疗组患者脑栓塞1例(3.33%),脑出血3例(10%),对照组患者脑栓塞4例(13.33%),脑出血2例(6.67%),两组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出现不同程度的胃不适症状13例(40%)。

讨 论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为常见。亦可见于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其他病因的心脏病。低温麻醉、胸腔和心脏手术后、急性感染及脑血管意外也可引起,少数可发生在洋地黄中毒及转移性肿瘤侵及心脏时。部份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又称为特发性房颤。症状可有心悸、胸闷与惊慌。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心室率快而心功能较差时,可使心搏量明显降低、冠状循环及脑部血供减少,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昏厥或心绞痛发作。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大多在并发房扑或房颤后,劳动耐量明显降低,并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肺水肿。房扑或房颤发生后还易引起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临床上以脑栓塞最为常见,常导致死亡或病残。

大量研究表明抗凝治疗主要是针对凝血系统而不是血小板系统,因此选择华法林作为房颤抗凝药物的首选药物。华法林口服效果好,疗效确切,患者能够长期耐受,是预防房颤患者出现脑栓塞的经典药物。华法林属于双香豆素,能够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剂,从而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受阻,降低患者的血液浓度[4]。华法林还可以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进一步达到抗血栓的目的,因此华法林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发生脑梗塞。近年来,相关资料显示,华法林使老年房颤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降低50%~60%,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出现脑梗死明显高于治疗组,与临床报告数据基本一致。在本次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高。在治疗过程中药严格掌握服药适应证,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俊堂,胡大一.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栓疗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126-128.

2 郑泽琪,张智亮,汤璐,等.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评价[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6):431-433.

3 Wheelden NM,Tayler,Anagnostou Eeta1.Screening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rimary care[J].Heart,1998,79:50-55.

4 马长生,周玉杰,马煜,等.北京地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3):165-167.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上一篇:优化代谢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