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无奈

时间:2022-03-14 02:42:10

丰富指数 深刻指数

文采指数 创新指数

鼠标轻击,按键轻点,电波激发一个个信息点,代码串联起一个个字符。此时此刻,你的话语就传达到我的身边。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瞬息之间可以交流。但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下,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彼此吗?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的时代,书信早已被冷落,它们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只是父辈们发黄的写着或黑或蓝钢笔字的纸张。必须承认,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极为低廉。但是,转瞬即来的信息,大多数的时候就如同三个月就长大的肯德基香辣鸡,往往味同嚼蜡。(比喻新颖、巧妙)手机和电子邮箱里收到的往往只是一连串人云亦云直接转发的数字符号,往往并不会带给我们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会让我们感到时时空虚和无助,仿佛在做一场疲惫的梦。

这就是交流的无奈。我们很难或者无法拒绝突如其来的电话、信息的打扰,最后做好的安排与计划全部泡汤。很多时候,最大的无奈不是别人从我们这里夺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现实中给自己留一份自由。(认识深刻,思考独特,很有哲理)前者是改变不了的,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只是对于后者,又有谁能够做到?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于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书信时代,有的是“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担心与牵挂,多的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此段一连串古文诗词的妙用铿锵有力,显出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充满了未被浮躁时代洪流所淹没的亲切与温馨,浪漫与希冀。寄出信件就是寄出一份美好的愿望与嘱托,然后在无尽的期待中翘首以盼书信回传。在手写书信这个载体上,我们前辈们的思考进一步深入扩展。字字推敲,款款情深,丰富细腻的情感在笔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现的面孔和情感,对一种深度情感模式的向往,曾经多么让人激动不已。

手写书信所附带的传统的文化价值,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网络所湮灭的危机。是的,科技解决了符号传递的问题,但还是没有真正解决交流沟通的问题。因为“如果意义不在词语里,而是在脑子里或是在对客体的参照里,那么,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意义可以跨越两个脑子而成功迁移”。假如我们缺少了等待与珍视,我们注定是不能“心连心”的人,我们发出的电子信号将最终消散在茫茫太空,我们从未知之中来,又往未知之中去。

感动理由

此文胜在三处:

一是思考独特。该考生从现代信息社会交流方式发生转变的角度阐述了其对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思考,既扣住了材料,又显出其独特性,观点和材料融为一体。

二是人文素养的厚重。引经据典,一气呵成,恰到好处,能够在短时间内写出这样的美文,充分显示出其文化底蕴。

三是诗化的语言。考生在文章中灵活运用多种句式,语言摇曳多姿,修辞手法的运用神韵兼备,名家名言的旁征博引,使整个文章语言极为出彩。

上一篇:忧与爱(之五) 下一篇:朗读,学好英语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