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微光的守护者

时间:2022-04-26 11:20:43

丰富指数 深刻指数

文采指数 创新指数

在我看来,人们舍弃心灵中闪过的微光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因为微光本身属于自己,最关键的是因为人们精神视域的狭窄导致了微光的被舍弃,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在天才的作品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微光。

在追求物欲、崇尚实证精神以及盲目膜拜科技图腾的当代社会,微光所代表的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感悟、精神体验以及灵动的奇思妙想等难以创造物质财富的美好事物,往往被轻视。但是人们不应该忘记的是:真正赋予生活高尚意义的只有微光所代表的不屑于被机械理论所决定和归纳的一切。反之,就只能是追求到很多物质,却没有广阔的心灵来包容、承载和享受。

不仅是外界的改变让人们放弃微光,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的内心也渐渐将微光遗忘。明代大儒陈白沙写下这样的诗句:“记得儿时好,跟随阿娘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而今人长大,心事乱如麻。”(这首小诗用得妙,我们会随着情景走进自己的童年,感受心灵曾经的微光,温馨而美好)随着时光消逝的是童年的树、天空、阿娘温暖的笑容,是童年的整个世界。那样的美好如今人们也只能在诗人的诗句中被一一拾起。然而,即使是诗人的诗册就在手边,又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接受诗人的转赠?

有人说,诗人是人类光明的守护者。也许正是诗人的敏感让他们先于我们感受到衰落,自然地担负起守护的重担。在我看来,光明对大多数诗人太过沉重,倒不如说诗人是微光的守护者。因为在诗句中处处都闪烁着诗人的诗与思的闪光,并且诗人拥有更广阔的视域。惠特曼曾在《草叶集》中写道:“我以为,一根小草,并不比天体运行一日更渺小。”可见,诗人成为微光的守护者当之无愧。

除了诗人,只有大自然拥有能将沙粒与大海等量齐观的视域,大自然默默地呵护并赞美每一个生命自然生长的尊严与绽放的光芒。我们也发现,当科技走投无路时,往往是被我们遗忘的自然发出警告,提醒我们找寻微光,再次出发。现在的人们也渐渐从喧嚣的城市中醒过来,感受那些古老文化遗产的魅力。越剧的繁荣就是很好的例子,人们于丝竹管乐声中再闻鸟语,再次见到了青山绿水的自然关爱。

但是只有诗人和大自然还不够,生活在同一世界的人们更要努力成为自己微光的守护者。当科技缄默的时候,人们自己应当用微光照亮前行的黑暗,沿着先知者的足迹前行,追寻更远的光明与未来。

或许,无论是外界的喧嚣还是自己内心的纷扰,都不是人们放弃微光的原因。缺少守护微光的勇气、对责任的担当才是人们放弃微光的关键。

一直站在守护者身后的我们,如今应该站出来成为微光的守护者,前方无论是漫长黑夜还是狂风骤雨都要夙夜匪懈。(提出感召。考生的期许之心,感天动地。而诗情结语,令人动容)

感动理由

文章对于常人舍弃微光的分析颇见力度,能从个人的“精神视域的狭窄”到现实功利社会的影响上进行分析,这样既能看出考生独到的视角,又能体现出该考生思想之深刻。文章中从引用陈白沙、惠特曼的诗歌中所体现的诗性情怀,到对于自然、过往的那些温馨微光的眷顾,无不展示了不俗的守护意识。最难能可贵的是,考生对于当下科技发展背后的窘境的观照,让我们看出一种担当意识。

上一篇:美国留学如何选校 下一篇:忧与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