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13 04:39:57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板书是教员最普遍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学技术中的“常规武器”。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呈现学习的脉络,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员上课时的注意中心,帮助学员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关键词】板书;微型教案;反馈

传统教学中,教学语言、动作举止和精美板书,是教员的三大基本功。板书是教员最普遍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学技术中的“常规武器”。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呈现学习的脉络,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员上课时的注意中心,帮助学员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它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把复杂、抽象的内容,直观、明晰的展现在学员面前。板书的功能还在于它可以提示,警示,当出现同音字,出现学习重点时,板书就非常必要。板书的功能还在于它可以制造教学的停顿。教员利用板书制造的停顿长短、频率、出现的时机,就是教学的节奏美。好的板书,能产生一种美感,它像一件艺术品一样具有艺术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引起学员极大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不少教员过于依赖技术,板书使用明显减少,有的教员甚至在课堂上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诚然,教学课件即可以帮助学员比较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员所讲授的内容,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过程。但笔者认为,计算机的演示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教员不应忽视板书的作用。

一、适时板书起“及时反馈”之用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教学过程通常被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软件“固化”,即教学一点制成,其内容便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的调整,教员随着软件的演示顺序讲解,学员则照此看着、听着,教学成为软件程序的“俘虏”。实际上,教学软(课)件可以课前准备,但实际教学过程仍然存在许多“偶发状况”不可能课前完全设计好。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如教员在课堂上一个突然而至的灵感,或是学员的一个颇有深度的提问等等。这些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如无法及时在课堂上提取出来,不免生出许多遗憾。而板书则有着及时性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的优点,如果能在播放教学软件(课)件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员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员的思路与教员同步,更加拓展学员的思维空间。

课堂上最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员常常会跳出一些教学设计以外的问题,往往是最有亮点的地方,这时教员就宜以此为契机,引导其他学员积极参与分析,然后顺着学员的思路即兴板书演示,引导全体学员一步步深入,呈现更为完美的教学效果。这种“及时反馈”的优势,是课前设计的教学软件课(件)无法比拟的。

二、适时板书起缓解视觉疲劳作用

从生理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适时变换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在教学中使用音频、视频或者动画,能够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但是这种兴奋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便容易导致思维的疲惫。因此如果不是特别必要,教员应尽量避免整节课全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否则学员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另外计算机投影演示时需要保持教室内光线暗淡,以保证演示效果清晰,但学员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的接收强光刺激,不仅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感知僵化,更会削弱求知欲望,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精美的板书不仅能“提要钩玄”、“凝精聚妙”,具有浓缩的简洁美,而且能唤起学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得深层思考,对学员也是一种艺术的熏陶,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的审美情趣。

三、适时板书起便利笔记之用

研究表明,记笔记不仅可以控制学员的注意力,促进学员队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员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因此精炼的板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板书能够以动态的方式从整体上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堂上师生围绕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由板书形成的笔记在复习过程中会有效地提示和帮助学员对旧知识的再现和回味。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员板书的同时学员也就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

但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中由于很多教员忽视使用板书,就很容易出现学员忽略记笔记的问题。另外,目前许多教员倾向于将讲学内容设计为提纲式课件,在此之下再设计层层链接,插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课件播放时由于链接层次较深,画面常需要来回跳转,往往要回到上一级提纲才能演示下一步授课内容。这也导致学员难以及时做好课堂笔记,不利于其从总体上把握全课的授课内容、因此,教员在使用提纲式课件进行教学的同时,应力求通过板书来展现整节课的结构和脉络,确保学员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步发展。

四、适时板书起关注重点之用

信息技术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形象的、多元素的表达方式,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制成课件搬上课堂。

信息技术最多的优点是能够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教学中一些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员,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一些课件演示速度较快,画面停留时间较短,致使教学中概念性、定理性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而且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记忆量也相应加大,如果教员在课堂上一味的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使记忆的难度增加,往往还容易引起教员的疲劳。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时,把学习与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并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容以及信息在头脑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瞬间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进入的信息完全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接受的物理特征进行编码,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不进行心理加工,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它是在瞬间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一般倾向于以形象和意义进行编码和表征,如看到的事物的形象以及通过声音所产生的形象等。而长时记忆是由短时记忆加工复演而成的,具有以语义进行编码和记忆容量无限的特征。学员观看计算机的演示时大脑进行的是瞬时记忆,尚不能把所看到的感性内容上升为理性内容。优秀的板书设计却能够比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点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持久性等特点,是学员的记忆性知识上升为系统知识的中间手段、另外,板书停留的时间远比课件演示的时间长,也便于教员在课堂上进行小结。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结合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员宜将抽象的立体模型以及解题过程制成课件来演示,而将从中得到的定理以板书形式呈现出来,学员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有利于突出重点、关键,而且板书呈现比计算机显示在视觉中滞留的时间更长,提纲挈领,能有效帮助学员理清思路、巩固记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板书有一些优点是目前现代教学媒体还无法完全替代的。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个形象的说法:“注意力是个大门,如果没有它,外部世界的所有东西都无法进入人的心灵。”可以说板书就是一扇开启知识的大门。我们应精心设计,高效利用板书引领学员走进知识的殿堂。教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板书的有效结合,即要合理选着信息技术最佳的作用时机,激发学员思维,同时也要合理使用板书,给学员提供较为充分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在遵循学员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教学。

上一篇:配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及海洋生态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