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够了吗?

时间:2022-03-13 04:44:07

三年,对于中国软件产业意味着什么?根据赛迪的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额达到了2200亿元,和三年前2001年的796亿元相比增长了177%;比两年前的1100亿元增长了100%;比2003年的1600亿元,增长了45.5%。

三年时间,一个软件企业会发生什么变化?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中国)(以下简称GDCC)在三年前成立的时候只有25人,即使算上已招募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也不过100人。而现在,GDCC已经成长为规模为800多人的软件研发中心,有望在年底达到1000人,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扩充到5000人。企业资质方面,GDCC成立10个月后就通过了CMM3认证,并在23个月后通过了CMM5认证,接下将会是今年10月份的CMMI5认证。

GDCC是中国众多软件组织中的一个特例,因为它的最重要依托是惠普品牌和技术优势。然而它又植根于中国软件产业大环境中,GDCC的成长之路和经营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尤其是那些致力于软件外包的企业。

CMM是护照

在中国,消费品市场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许多企业喜欢把自己的产品冠以“外贸品”的名义。如此,商品通常会变得异常旺销。其中原因非常简单,货架上的“外贸品”是出口转内销的,质量有保证,符合国际标准。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是各大洲市场的积极融合,这时候只有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产品才可能被国际客户所接受。服装业如此,家电业如此,软件也不例外。在这种前提之下,许多软件企业选择了国际化之路。

仔细分析,中国软件企业所提出的国际化战略无怪乎两种形式,一种是进行单纯意义上软件外包,另外一种则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市场国际化。到目前为止,第二种只是在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寻。对于软件外包的意义,GDCC总经理Dave Miller表示:“软件外包,是中国软件企业值得尝试的一条生存之路。软件出口不仅为企业赢来了不菲的资本收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了解国际用户的需求,依据标准的软件生产方法,可以实现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提高。”在软件外包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实力,软件企业完全可以模仿许多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出口转内销,更好地为国内用户服务,毕竟中国信息化市场蕴藏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理想状态下,软件外包工作已经涵盖软件需求分析、架构设计、代码完成、软件测试等方方面面。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面向日韩市场的合同在我国软件外包收益中的比例居高不下。来自日韩订单的最大特点是,合同涉及工作内容通常只是完本基层代码的设计,而不会涉及流程和业务知识。软件企业完成外包的工作,所获得的只是裸的资本,也就丧失了“出口转内销”的可能。

相反,我们的近邻印度则在欧美软件外包市场上远远领先于我们。在欧美市场打拼20多年的Dave Miller的现身说法是,印度拥有的通过了CMM5认证的软件企业最多。作为一种成熟的软件过程考评体系,CMM犹如欧美软件外包市场的护照。只有拥有了这样的资质,软件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同样激烈的欧美软件市场分到一块蛋糕。在欧美用户眼中,CMM一定程度上是软件质量的保证。拥有了更高级别的CMM证书,软件企业才有可能被用户相中。这也是为什么GDCC在成立之初就做出3年内通过CMM5认证承诺的原因所在。在23个月――一个破纪录的时间,实现了CMM5认证,GDCC获得的来自欧美市场的外包已经占到该中心业务的1/3。

“无论印度,还是中国,每个国家在软件外包方面都有相应的优势。欧美的客户看好印度,有两个主要因素。首先是印度的语言优势,毕竟软件开发者天生是讲英文的。第二个很重要的优势是企业的规模。在印度,不仅仅一些跨国企业的分支机构规模庞大,许多印度本土软件企业也是很大的。大,意味着软件企业拥有非常大的空间有效调配技术资源。这通常被用户认为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Dave Miller在对比中印软件外包的特点时也强调了中国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优势来自于国家经济大环境,和软件业距离有点远。“对中国而言,我们拥有印度所没有的优势。第一个很重要的是社会基础建设,比如说通讯条件、电力供应、道路交通、酒店、会展等一系列条件,甚至饮食和宗教文化。相对印度来说,中国的优势让欧美客户更容易接受。第二个方面,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它的成长速度就没有那么快了,印度当地的人力市场也会遭遇一个极限,员工经常流失。中国的软件外包事业面临的是快速成长期,中国本地的人口、资源都是非常充分的。相对而言,中国的地理位置也比印度更为理想,时差的问题容易获得解决。”

管理体现功力

一个组织,从创立到卓越会经历三个阶段。在初创时期,企业最主要的任务是生存,因为准备资金一旦花光企业就要破产了。这个阶段,企业会去做任何的业务以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流和足够的业务作支撑。到了发展阶段,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认知,不必为生存担心,经营管理就会提上日程,企业组织架构需要重组,业务运转需要规定的流程,直至企业变得卓越。

和普通软件企业不同的是,GDCC的特点不仅在规模上快速膨胀,业务更是横跨多个大洲。GDCC业务运营总监蒋鲁捷坦言:“经营好上千人规模的GDCC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管理必须到位。GDCC注重的是技能、成本、知识和合作四个关键因素。”

术要有专攻,做软件服务必须具备非常专精的技能,才能够做到有求必应。GDCC虽然已经成长到一定的规模,但是服务团队规划仍然停留在六个重要的专业领域里面,目的就是在市场上树立“专攻”的优势。

软件服务和软件外包领域里,成本是决定合同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健全和管理良好的成本结构,是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中,除了单纯的人力资源成本以外,还包括了培训和项目运作模式带来的成本。成本结构是一个很复杂的领域,企业需要建立正确的考量体系实现成本最小化。

蒋鲁捷介绍,做可重复的解决方案,是GDCC成立的重要立足点。除了做软件服务外包以外,GDCC希望在中国本地获得中国本地的知识产权、可重复的解决方案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真正扎根于中国市场。

第四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惠普全球五大软件服务中心之一,仅次于印度软件服务中心排名第二的GDCC在惠普全球的软件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怎样跟惠普全球各种各样的机构更紧密的合作,也是会帮助GDCC提供更好服务的重要因素。

目前,GDCC的工作中,对于欧美市场的支持、来自亚洲市场的业务,中国内地信息化项目,分别占到了中心业务总量的1/3。质量管理被认为是GDCC的立身之本,也是业务增长的依赖。“在成立的头两年,业务成长并不是很高,但是利用这两年很扎实的工作建立一个很重要的基础。GDCC搭建了集成质量管理系统,可以在各种环节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很重要的一点,针对不同市场的需要,不同市场的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和标准是不一样的。针对客户的要求,去做相应客户化的管理,同时又在背后准备了四层横向统一的管理规范。这四层横向的管理规范是惠普全球质量管理中间的一环,全球一体的服

务实施得以体现”三年来,软件产业在进步,GDCC在扩张。三年之后,软件产业会发生什么,GDCC发展到什么规模,我们不能轻易断言。过去18个月GDCC从业务到人数都成长了5倍这样的步伐上看,我们应该坚持迈好今天的每一步。

上一篇:Smart Client助力应用系统开发 下一篇:IT服务 创新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