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录片的观赏性

时间:2022-03-12 08:57:27

《筑梦2008》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创作团队用七年心血抒写成的影像志,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时代记忆。更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在纪录片的结构、细节捕捉和影像品质以及观赏性上有诸多创新。分析《筑梦2008》的创作得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纪录片的观赏性问题。

精巧的结构

如何使纪录片既有广度,又逻辑清晰,就需要创作者搭建相对合理的叙事架构。在《筑梦2008》中,导演顾筠选择了“一座建筑、一个家庭、一条跑道、一屋子训练器械和一群特警”来结构本片, 从结构上观察,它更像一个“风车”,有主体、有侧重又有辐射面,编导将时代特征和人物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一座建筑”特指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筑梦2008》及时记录了主体育场建设的几个关节点:“鸟巢”方案的评审、钢架构的合拢,以及支撑架的拆围,几代中国人的奥运梦想随着这一举世瞩目的工程的完工而实现,同时也见证了科技与人的伟力;“一个家庭”这个段落,记录了洼里乡的一个拆迁户拆迁前的顾虑、搬家时的留恋、婴儿出生时的喜悦、孩子七岁生日等重要日子里的真实情景,表现普通人家对新生活的期待和“识大体”的品格;“一条跑道”关注的是“飞人”刘翔,鲜活的影像揭开了他神秘而又枯燥的训练生活;“一屋子训练器械”把镜头对准了在体操训练器械上腾跃的女孩子,以及她们伴随着希望和失落的成长历程;“一群特警”则形象地展示了特警的钢铁意志是如何炼成的。一座建筑、一个家庭、一条跑道、一屋子训练器械和一群特警见证了在同一个世界里,被共同的梦想连接在一起的不同人物的七年特殊时光。

国内其他纪录片还没有采用过“风车式”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方式要求五条故事线索不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而是要分出主次,呈现出内在的关联性,最终捏合成一个整体。《筑梦2008》正是以“鸟巢”建设为轴心,其他四条线索像四块风叶板一样紧紧地围绕着轴心,形成一个外观均衡、内里组织严密的整体。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既照顾到点,又有面的铺排。把“鸟巢”建设作为纪录片的主体来安排,有它的合理性:主体育场是奥运会的一个象征,奥运会就像一个大聚会,需要一个巨大的舞台展现各路来宾的风采,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集在这座建筑上。其他几条线索也和“鸟巢”有内在的联系,因为要建场馆,势必涉及到拆迁户。而场馆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运动员提供展示技能的场所,编导选择了田径和体操两项运动来表现。中国的田径项目向来比较落后,刘翔却在雅典奥运会上异军突起,登上了冠军领奖台,堪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体操运动的特殊性,以及它受国人喜爱的程度,也使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特警则是“鸟巢”的“保护神”。这样选择的结果,使得《筑梦2008》中的主角既有运动员,又有普通百姓,也有肩负特殊使命的特警,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对象征着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热情,以及中国人在筹备奥运会时的付出、努力和决心。

《筑梦2008》主次分明的“风车式”结构,既保留了多条线索叙事的丰富性和悬念,又具有相对清晰的脉络,也就更亲近了观众。

精采的细节

《筑梦 2008》中有一个细节:搬家那天,高大妈特地从大堆物品中挑出一本《选集》,执意要把它带到新家。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生动地揭示了这个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人物的情感世界。还有诸如高架训练桥上那名患有“恐高症”的特警如何挑战自我;从高低杠上掉下来的女孩痛苦、失望的表情;小女孩生日晚餐上用流利的英语说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些细节的出现一下子拉近了影片和观众的距离。

细节的捕捉需要时间和耐心。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必须掌握第一手素材,以便更好地组织内容。为了深入挖掘素材,《筑梦2008》摄制组长时间与拍摄对象一起生活,直到故事“脱颖而出”。摄制组每个月至少拍摄一次“鸟巢”的建设进程,为了拍摄到钢结构合拢的壮观场面,摄制组从晚上12点一直拍到中午12点;拆迁户那个段落也来之不易,编导先通过调查,从300多户拆迁人家中选择了20多户进行走访,最后才决定把性格开朗、表达能力较强的高大妈作为主要拍摄对象;2002年,来自全国各地体校的几百名小体操队员,作为奥运“储备军团”进京集训。摄制组从那年起就一直关注着她们,经过残酷的选拔,镜头里的小队员从几十个变成十个,最后只留下了三个。顾筠感慨地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幸运能够最终站上梦想的舞台,但我们用胶片为她们记录下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在《筑梦2008》中,观众看到“鸟巢”是怎样慢慢成型的,小女孩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小运动员是如何一步步迈向成功的。有了这些细节作铺垫,纪录片的内容才更加厚实。

实际上,细节放大就成了一个小故事。于细节处见真实,于细节处见真情,这是编导的出发点。“鸟巢”评审会上,被外国专家一致叫好的由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研究院联合设计的11号方案,却受到中国专家的质疑:城市中轴线上凸起这个“庞然大物”,怎么让老百姓接受?一个个弥足珍贵的镜头再现了决策时的紧张气氛。小体操队员的故事或许是最让人感动的一条线索。起先,“面目可憎”的教练让人觉得他不近人情,但一个细节就改变了观众对他的印象:在送小运动员江河源去德国参加“世锦赛”前,因为名额有限,教练不能随队前往,临行时,他像慈母般轻声叮咛她,上场前记得要系好脚踝上的绷带,以免受伤。这些血肉丰满的细节“蕴含着真实生活的巨大张力和朴实的情感叙述”。也正是因为编导注重细节,同时明白捕捉细节唯一的方法就是“处在现场”,才使得本片不断有亮点出现。

精致的影像

《筑梦2008》除了在结构上别具一格、细节上真切感人外,在影像上也十分精致。以往有些纪录片不吸引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影像品质不过关。这里面有创作者认识上的原因,一个误区是认为纪录片的任务就是记录有价值的事件和人物,影像品质是可以忽略的;另一个误区是认为,人人都可以做纪录片摄影师。结果导致构图上马马虎虎,潦草、随意,影调上灰暗,运动镜头没有章法,无形中损害了纪录片的观赏性。《筑梦2008》由新影厂近十位训练有素的摄影师承担拍摄工作,尽管由多位摄影师合作完成,但它的影调一致,风格统一。《筑梦2008》全部采用超 16毫米摄影机拍摄,所有场景和对话都是现场同期立体声录制。胶片的材质先天比磁带要好,无论画面的层次感、色彩的饱和度,还是低照性能都远超数字带,视觉效果通透、明朗,而这又和该片宏大、昂扬向上的主旨合拍。

精致的影像品质要靠摄影师来完成,对纪录片摄影师来说,有些技术要求甚至比拍摄故事片还要高。在拍摄中,导演一般只提出总体要求,一旦开机,如何抓特点,什么时候结束,这就完全看摄影师的独立创作能力和预判能力,既要从容不迫,又要反应敏捷。《筑梦2008》的影像品质最明显的两个特征,一是大气,二是动感十足。前者在拍摄“鸟巢”时得到充分的体现,面对这个用11万吨钢材编织成的“巢”,摄影师不光呈现了这个建筑的恢弘气势,更可贵的是,拍出了“鸟巢”外形的独特性,无规则倾斜的银色钢结构和其间蜿蜒而上的楼梯,传递出一种“百炼钢成绕指柔”的美感。另外,《筑梦2008》的题材决定了该片需要有大量的运动镜头,这对摄影师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如果是手持跟拍,导演无法在监视器前监控画面,就需要摄影师自己在行进中完成调焦工作,在运动中及时调整画面构图,重要信息稍纵即逝,只能一次成功,不可能“摆拍”、“搬演”。比如片中体操运动员的空中700度转体、刘翔的跨栏动作,没有扎实的摄影基本功,根本没法拍出这种活力四射的运动镜头,完成力和美的交响诗。

上一篇:专题片解说词的留白 下一篇:雪压青松挺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