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互动机制

时间:2022-03-12 08:13:12

构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互动机制

摘要: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的城乡产物,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特殊群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数亿农民参与城镇化建设,但大多数农民工是从事劳动力密集的工作,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不容乐观。构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互动机制,提高外来农民工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外来农民工就业范围,改善农民工生活水平。

关键词:地方院校;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30-02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产物,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构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互动机制,实施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互动机制的内容建设

构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互动机制对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制作一份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要体现出培训的重点性和针对性,培养的目标为我国高端制造业服务。在教学方式上,要求尽量运用多媒体,通过视频教学,声像兼备,在教材编制上,要求课文内容丰富,图文结合,课本文字少用专业术语,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这样,外来农民工学习起来不会那么吃力,那么难理解。学习内容符合松江地区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农民工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知识改善物质,从而提升农民工的专业技能,使外来农民工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学有所用。

地方院校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外来农民工生存、发展、提升为导向,首先提高外来农民工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适应能力和物质基础,最终实现外来农民工的素质全面发展。

外来农民工全面素质教育中,法律知识尤其重要,增加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地方院校在教育法制上可以整合地区内普通法律书籍,带领外来农民工学习,熟知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劳动法》、《合同法》等。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先导,以外来农民工需要为目的,这样的教育既有针对性又能取得实际效果,这将使得外来农民工愿意投身电大接受继续教育。

二、构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互动机制的多渠道配合

(一)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

我国大部分外来农民工在培训选择上都倾向于自己希望从事的行业,希望在进入工作之前得到用人单位的集中培训。同时,外来农民工想要融入当地城市,成为一名当地市民,必须具有适应城市发展的知识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因此,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要以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知识水平、个人文化素养、对城市的适应能力等为主要任务。继续教育机制体现出三大政策:第一,继续教育是一种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教育,能让所有的外来农民工学以致用。第二,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学历证书,这些证书都是国家认可、社会认可的,能更好地就业。第三,农民工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培训费减免,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这三点政策,对于外来农民工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激励,提高了外来农民工的参与度。

(二)开门办学与送教上门结合

地方院校要实施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机制,必须得到农乡镇各地的成人学校、社区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得到他们的帮助,地方院校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机制教育才能得到拓展、延伸。在各乡镇设立教育点,真正实现送教学到乡下,这便很好地解决了当地外来农民工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冲突,从而保障了农民工继续教育培养教学内容的实施。在实际教学中,地方院校为了给外来农民工培训更加丰富、完善,还可以与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来学习职业技能,因时制宜举办一些教学培训项目、培训活动。如邀请电器企业开展教你如何维修电器活动,我们可以将其推广开,普及各区各地,特别是与一些实力雄厚、影响力强的生产单位。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培训活动,探索、发现、研究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机制新教学管理模式。

(三)以地方院校为依托整合现有教学力量与资源

作为学校教育的领跑者、倡导者,地方院校应该对各类培训机构和其他社区办学力量进行系统的整合,发挥本身具有的优势和师资力量优势,与各地社区学校合作达成“校校联合”,与企事业单位达成“校企联合”等模式。同时还可以与各地监管、委办等单位进行友好合作,对农民工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基本素质培训。继续教育在对资源进行整合和编制新课程时,要结合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进外来农民工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职业就业方向课程设置,通过学习扩大职业选择,提高就业率,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二是增强外来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与公民道德素质课程设置;三是增强农民工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提高外来农民工个人素养课程设置。

三、加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互动机制的模式

(一)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体系

扩展地方院校对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尽其可能地构建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各方面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教育模式,利用地方院校先进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将新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理念、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等传授给外来农民工。外来农民工通过学历教育培训提高科学水平文化素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职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如网络、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有效地节省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所花费的资金,促进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教学效率。

(二)结合企业资源,拓展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

地方院校需要不断创新,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既要求学习职业技能,还要求外来农民工在学习上获得学历,采用修学分制,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业余时间开展一列课程,对农民工进行大专或本科教育。提高外来农民工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外来农民工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从而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以企事业单位人才需要为导向,创造出与企事业单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政府对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应多支持,同时多鼓励地方企业参与继续教育,使农民工在企业实习,最后直接留在企业,为公司尽心尽力。这样也减少了企业“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忧虑。有上述三方的支持和帮助,有力地推动了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机制,使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和保障。

四、加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互动机制的师资队伍

培养地方院校教师,具有“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一专”指在某学科达到很精通的程度,“多能”指不仅自己本身学科达到精深而能胜任其他学科,如管理学、营销学、项目开发能力等。地方院校要想搞好继续教育,首先要有优秀的师资队伍,要求继续教育教师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同时地方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把教师安排到各地企业进行“见习”,并设立“见习”制度。严格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时间段按照制度取得一定的成果。

上一篇: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