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借鉴什么?

时间:2022-03-12 06:09:34

英伦三岛,老大帝国。虽已不复当年,终非吴下阿蒙。在近代西方世界历史长河中,英国开创的政治制度、倡导的价值理念、实施的经济政策、奉行的国际战略,都成了后世大国、强国的教科书式经典。

今天,很多中国年轻人眼中的英国,是“神探夏洛克”,是“呆萌”的英国网友和“没品”的英式笑话,是卡梅伦首相与中国网民的善意互动,是洪水和极端天气过后英国民众的自我调侃……英国似乎很少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以至于我们经常忘记,这个国土面积与我国广西大致相当的大西洋岛国,曾凭借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功,横行全球的商船战舰,遍布各大洲的海外殖民地,成为雄踞世界的霸主。

实际上,英国的思维世界依然深邃而值得探寻。从其国内观之,自十七世纪光荣革命以来,英国总体上始终处于平稳有序的安定状态,历经全球秩序变迁,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乃至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在变革与创新中依然坚守着自身的价值理念和政治传统,从未发生过激进动荡的暴力革命,这无疑是现代国家的典范,更是值得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借鉴的历史经验。

再看其国际战略,虽然其对美国的追随常为人所诟病,但其在大国博弈中仍不失成熟老道,一系列战略抉择、危机控制与处理使其保持相对良好的国际形象,坐拥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英国所构建的立体化、全方位、中和理性的外交理念与思路,对当下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与完善,仍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有价值的参考范例之一。

此外,历史上的英美关系演变也尤其值得我们重新审视。美国建国后,英美经过打压与抗衡、崛起与妥协、合作又遏制等渐进阶段,形成了历史上除战争以外,霸权在新旧大国之间罕见的“迫不得已的和平转移”。梳理英国在美国崛起历程中不同时期的态度、立场和作用,并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态度做比较分析,对今天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今天北京的重重雾霾中,1952年英国“雾都”旧事之殇仍依稀可寻。回望英国的沧海桑田,是为了充分吸收经验教训,加强全局战略谋划,减少发展中的弯路、代价和成本。本期策划,我们以英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为经,以其不同时期的战略思想、政策体系为纬,邀请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撰文,以学术研究的视角,历数英国的智慧与沧桑。相信定能对当下中国的发展趋向与战略抉择提供有益借鉴。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在未来10年中将遭遇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而英国在更为险恶的贸易环境中与中国立场保持一致,坚持并呼吁贸易自由,这在国际社会中对中国还是有所帮助的。因此,中国也会在深化与英国的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在金融货币和贸易自由立场等方面的合作。

――史志钦

与主张破旧立新的革命运动不同,保守主义旨在维护秩序,避免社会分裂。英国的保守主义并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潮”或“一种审慎的政治哲学”。事实上,它是政治运作中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制衡机制。它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尚未消亡,就在于其具有现实功能,体现出了英国“治国之道”的另一面。

――朱孝远

英美特殊关系并非如现在那般为人们所称道。从美国建国的前身,北美十三州殖民地脱离母国统治,赢取独立地位算起,将近有百年的历史不间断地遭受来自英国的全方位打压。双方的政治精英和民众互视对方为竞争对手,有关“血腥代价”的故事相继发生在两国之间。通过近百年的国家建设后,美国得以摆脱英国的区域遏制而开始走向全球大国之列。

――顾云深

成本内生的生态文明模式,不仅是大幅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新文明模式,同时也是能够从根源上实现天人和谐、社会公正、环境福利、物质与精神均衡发展的幸福生活模式,更是中国与世界共赢、共享发展的利他模式。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模式中,治愈的不仅仅是雾霾天,还包括工业文明模式的诸多弊端。

――张孝德

改革是一个既得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对于垄断政权的贵族阶级而言,一味地抗拒改革,最终可能导致法国式改革。在改革时机已成熟、形势迫在眉睫之时,适时适度做出让步,则是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英国议会改革的成功,是新兴阶级的外部压力与贵族阶级对改革同情支持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刘金源

上一篇:沉醉爱的后花园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差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