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从一句“谢谢你”开始

时间:2022-03-12 01:58:36

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英国也有一句谚语叫:忘恩比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恶。

一直以来,感恩关乎道德和品质。

而美国的心理学家通过试验,对“感恩”有了更高层次的解读:真正成功的秘密是感恩,真正快乐的秘密还是感恩!

今天,感恩已经和快乐、成功连在了一起!

关于感恩,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父母们发出这样的叹息:

为什么我事事顺着孩子,他(她)却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

为什么我帮孩子打扫房间,却遭到他(她)的嫌弃?

为什么孩子吃了奶奶烧的饭菜,不道声感谢却还挑剔饭菜不够香?

为什么孩子按照学校的要求刚刚给妈妈洗了脚,却因为没答应给他(她)买新手机而摔门离去?

“感恩”如此重要,和孩子的未来相关。可为什么我们替孩子做了那么多,却没能顺其自然地看到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如此简单,只需从“谢谢你”开始。可为什么得到一句发自内心的“谢谢你”成了一道难题?

本期策划,就让我们一起进行一场关于“感恩”的探秘之旅。认真地探究一下,感恩有多重要?感恩之情从哪里来?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开始感恩的行动?

解开这道题,孩子的美丽人生,或许就从一句轻声的“谢谢你”开始了!

教孩子学会

心存感激的生活态度

编译 | 奕霏

我们用美味填饱孩子们的肚子,也需要用美好的品德来注入孩子们的心灵。最好的品德,就是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埃蒙斯这样定义感恩:

感恩是对美好事物的肯定,当我们肯定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个美好感受的源泉。感恩是一种能够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紧密的情感,它让我们知道自己在被别人支持和肯定。感恩会让我们想要感激并且回报他人。

感恩的与众不同:它是让你学会感激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只因为得到了新的东西才更高兴,更不是得到了身体上、物质上的满足才感到愉悦。

但感恩不单纯是知恩图报,而是一种常怀感激之情的态度。

让孩子保持一种感恩生活的状态,才不会让恐惧和担忧控制我们的孩子。

我们都该“谢谢”谁?

感恩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知恩图报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孝顺,也就是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祖辈的亲情之爱;要“知恩图报”,也就是懂得感谢给你帮助的人。

我们要感谢的对象:父母、家人、朋友、同事。

第二个层次:感谢你所拥有的

对世界之美怀有好奇,把所拥有的一切当做礼物,感谢上苍给我们的一切恩惠。

我们要感谢的对象:你呼吸的空气、路边的小花、夜晚的星空、你的工作、你的思想、你的健康、你的家庭、与朋友分享的欢笑与悲伤等等。

第三个层次:感谢你失去的

如果事情没有像计划的那样,感恩的人会把失败变成一种力量。感恩你所失去的,会让你有一种崭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痛苦的事情发生之后,感恩呈现给你的是一条成长的道路。

我们要感谢的对象:我们的敌人、失败经历、一次错误、遇到的挑战,

感恩的力量

编译 | 霏霏

8个感恩的好处,

和孩子的未来相关

20年前,一位导游在工作中结识他的两位级别相同的领导,A领导总是说团里的人很好,负责任、大方。而B领导总是看到不好的东西,迟到、粗鲁、自私。

20年后再见两位领导,他们的状况截然不同。A领导成了这家公司的老板,事业很成功,家庭、经济方面都特别好。B领导却失业、离婚。

他们的不同恰恰源于他们是否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所以,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未来会大不一样。

下面列出的感恩的好处,是一项来自美国的对感恩的研究性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共进行了40多个调查。

1.感恩让我们更快乐

研究发现,不管你是中了彩票还是突然全身瘫痪,3?6个月后,幸福指数都会回到平常的数值。但坚持每天感恩的人,3?6个月后幸福指数会提高25%。这跟你薪水加倍的效果是一样的。

2.感恩让我们更富有

感恩让我们更容易完成事业的目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两项共有243人参与的研究显示,那些多用10%的时间感恩的人,财富数量比平均值高出17.5%。

3.感恩让我们更健康

一项为时11周有96人参与的研究表明,那些每天感恩的人每个礼拜愿意多花40分钟做运动。感恩也会帮助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恢复健康。甚至有调查显示,感恩可以增长几个月或几年的寿命。

4.感恩提高自尊心

感恩的重要特点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人身上。热情和感恩的心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帮助其他的人。所以说,学会感恩比心理治疗更加有效。

5.感恩可以帮助睡眠

感恩能帮助治疗失眠。感恩是安全又免费的安眠药。因为感恩,你不再焦虑,会感到很轻松,一下就睡着了。

6.感恩提高成功的几率

感恩让我们变得更积极,让肉体和精神变得更好,从而转换成更多能量,感恩使成功的几率提高。

7.感恩帮助我们放松

许多人都承认感恩和正能量是最可以让人放松的。感恩其实是比深呼吸还要有效的放松方式。

8.感恩提高效率

感恩被证明可以增加自信和安全感。那些没有安全感的人通常都很难集中精神,因为他们有很大一部分思绪都被担心占据了。但那些很有自信的人通常都可以更有效地工作。

一切美好

是从“谢谢你”开始的

感恩的心不会自己产生,它是一种选择,一种行动。让我们一起培养会感恩的孩子吧!

感恩培养关键词:父母榜样

解读人:小学老师 胡莹洁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笔力,更为了探求孩子们的情感轨迹,把握教育契机,我把“心情日记”作为学生的一项常规作业。

近日,我班女生小奕在心情日记中这样写道:前几天,妈妈摔伤腿住院了。以前,每次我生病时,都是妈妈带我去医院。现在我也想去照顾妈妈。可外公、外婆还有爸爸都说医院里有很多病菌,孩子容易感染生病。他们说不让心,让我安心学习。我已经3天没见到妈妈了,不知道她的腿怎么样了?我好想妈妈啊!我到底要不要去看望妈妈呢?真烦恼啊!

读着日记,我仿佛看到了小奕愁苦的脸。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妈妈受伤期间,本该是小奕感恩反哺的好时机,遗憾的是,小奕的长辈却把她的感恩心悬在了半空。诚然,医院不是什么好去处,10岁的孩子也真的帮不了什么大忙。但是,这份对妈妈的牵挂中孕育着孩子美好的感恩情怀。简简单单说一声“不用你管”,岂不是阻止了这份感恩情怀的发展,逼着孩子走上自私、冷漠的歧途吗?

类似的家长很多,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以爱的名义打击孩子们的感恩念头。父母该如何做,才能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我想起了教过的另一位学生阿勇。他把我奖励给他的山竹浅尝了一口后,悄悄用纸巾包好,带回家给妈妈尝尝这新奇的水果;我在讲台上咳嗽一声时,他会悄悄去办公室帮我端来水杯;我把批改过的作业本递给阿勇时,他总会面带微笑地说声“谢谢”。

这样一个孩子有着什么样的父母呢?

阿勇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但他们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彬彬有礼。

有一次我去家访,阿勇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儿,迅速脱下身上的衣服擦拭凳子,然后再请我落座,这高贵的礼遇真把我震惊得鼻子发酸。当我把阿勇的演讲获奖证书交给阿勇时,他懂事地连声向我道谢。妈妈还要求阿勇一定要恭恭敬敬对我鞠躬。而且,每一次获奖后,父母都让阿勇把奖状上的字郑重地念给奶奶听,让奶奶分享喜悦。

从小,阿勇就帮着爸妈分担家务,淘米、扫地、择菜、洗鞋袜等,阿勇做得像模像样。到银行、到邮局给外婆外公寄钱、寄药,这些都是阿勇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经常做的事,爸爸妈妈对阿勇说,因为他是家里写字最好的人,所以让他去写汇单。

细细想来我渐渐明白,阿勇这颗宝贵的感恩心,源自于他善良质朴的父母在生活细节中的培养。父母让孩子从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就会在劳动中感恩父母的辛劳;父母自己做到孝顺长辈,就能成为孩子感恩孝顺的榜样。同时,阿勇的父母让孩子多帮助他人,体会助人为乐的快乐,就激发了孩子的爱心。更重要的是,阿勇的父母在生活中巧妙地向孩子“示弱”,这样就渐渐强大了孩子的内心,让他相信自己拥有感恩的能力。

讲完两个孩子的故事后,我想跟家长们说:在抱怨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反思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是别让孩子觉得对他一无所求。要让孩子懂得付出才有回报,而不该无条件地向他人索取,让我们的孩子时时处处学会给予,懂得他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

感恩培养关键词:走进生活、亲近自然

解读人:学者 于丹

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的孩子才会感恩

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如何才能使他懂得感激并愿意回报呢?这需要父母的适当引导。

那么该如何引导呢?

第一,亲挚友,远。现在很多孩子过于依赖电子产品,对人群有所疏离。父母多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中,让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只有人我两两和谐,孩子内心才会有自信和愉悦,才更懂得去施恩回报。

第二,深入生活,躬行实践。不能让孩子只活在分数中,而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劳动、去体验。如此,孩子才能懂得社会规则,也才能体谅到他人的不易。

第三,自然之中,滋养心灵。父母有时间多陪孩子去亲近大自然,山水之灵气滋养,会让孩子更懂得敬畏自然,热爱生活。

总之,如果想让孩子成长得好,有孝心和责任心、感恩心,一定要把他放到人群之中、生活之中、自然之中。

感恩培养关键词:感恩氛围

解读人:台湾教育专家 雪宁

打造浓浓的感恩氛围

台湾的感恩教育深入到生活各层面,营造了非常好的感恩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感恩之情自然生发。

最近,我陪小女参加学校幼童军的露营活动,就深刻地体验了浓浓的感恩氛围。

每一餐饭前,我们必须等所有同学都盛好饭后一起唱《谢饭歌》,然后才可以用餐;在湿地里,除了植物观察,孩子们首先要学的就是在野外方便如何挖“猫洞”,这样才有益环境;来到潮间带,先不急着找寻鱼蟹贝类,首先要捡拾垃圾。在讲解潮间带的生物特性后,更强调不可以带走一石一贝,请孩子在观察结束后就还给自然,培养孩子有一颗爱自然的心;在篝火晚会上,我们以浅吟低唱《感恩的心》作为结束曲,然后请大家静默回想自我内心的感动;在三日活动尾声时,老师请每一个学生面向父母,向父母大声道谢……这些细节,让我非常感动。

老师这样的用心,可以让孩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会索求无度,更懂得珍惜拥有,可以体会到幸福的感受其实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充满爱的感恩之心。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才能做到对自然、他人和自我真正的尊重,而所有知识学习、才艺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回馈自然与社会,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与自然的人。

感恩培养关键词:爱的存款

解读人:台湾心理专家 陈玉英

在爱与被爱中培育感恩的心

我一直自我要求很高,对别人的要求也很高。在生活中,我很容易看见别人的缺点,特别是老公和孩子的不足。

一直到我学习了《亲密之旅》的课程,我的思维发生了改变。其中“爱的存款”这个概念,提示我专注于亲人“值得被欣赏、被表扬之处”。当我开始关注到他人的优点和善意时,我发现自己拥有了感恩的态度和眼光。我曾对老公看不惯的地方,现在居然觉得是他的长处,可以与我互补。

从培养积极的眼光看世界开始,我真的经常看得见生活中的恩典、别人的善意,自己感恩的心就增长了。尝到了甜头,我开始有意培养家人之间互相“存款”的习惯,希望让爱和感激流动起来。

有一年母亲节,我突然要求家里每一个人送我一份礼物―告诉我他们最欣赏我和最感谢我的是什么。当我接受每个人的“美言”后,感觉实在太美好了。随后我建议大家轮流对爸爸存款,接着对姐姐存款,然后是妹妹。那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个母亲节。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家庭营”,看见从4岁到14岁的孩子,和父母一对一坐在一起,互相把心里对彼此的欣赏和感谢说出来。很多孩子感动得哭了,因为父母从来没说过如此温柔鼓励的话语。父母也落泪了,因为他们也没听过孩子的心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深深爱着父母的,只是从来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表达。

我的另一个发现是,承认自己脆弱、需要帮助并获得支持,是孕育感恩之心的土壤。

之前,我是一个只凭自己努力、尽量回避冲突的人,所以独立、能干之余,没有给别人帮助自己的机会,也没有什么感恩的机会。学完心理学后,当我心情低落时,我开始勇于求助―对老公表达我的脆弱,或者在微信群里请求朋友们为我祈祷。结果,我发现大家都乐于帮助我。而我在度过危机之后,又可以满怀感恩地向他们表达感谢,开始了一个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当我们经常对伴侣、对孩子、对外人讲鼓励、积极的话语时,孩子们听见的都是欣赏与感恩,自然而然,耳濡目染,他们也学会了感恩。当我们表达对别人的需要时,家庭的凝聚力增强,心中的爱流淌起来。

培养孩子感恩的9个小办法

1."谢谢你"挂在嘴边,父母要常对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谢。

2.追溯生活本源。和孩子一起探讨生活里的东西从哪来,比如花生酱三明治,是工人种植、收割了花生,然后我们去商店把花生买回来,妈妈再做成美味的三明治。渐渐地,孩子们会把每一餐饭都当成是礼物,他们也会学会感激。

3.经常数数自己的幸运事,睡觉前一起分享当天要感谢的事。

4.欣赏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嫉妒别人。

5.给你要感谢的人写感恩小纸条、贺卡,然后给他送去或者对他说出来。每个月至少感谢一个人。有时候也可以给自己写一封感谢信。如果没时间写信或者贺卡,也要学会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他。

6.写感恩日记,并养成习惯。

7.每周找一个时间坐下来,盘点你要发出的祝福。列一个给家人的感谢礼物清单。在写下祝福的时候,更了解什么是值得珍惜和感激的。

8.养成奉献和志愿服务的习惯。

9.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看做学习的机会。

父母的错误之举,

让孩子远离感恩

我们总是对孩子说“你要学会感恩”,往往却让他们觉得很迷茫,甚至会激发出他们体内的“青春反抗激素”。有时候,我们对孩子们说出的一些不经意的话、做的一些不经意的事,会让他们渐渐远离了感恩这个美好的品德。

家长困惑1:

为何越让孩子吃苦他越不懂事?

“我认为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太好了,让孩子多吃苦,他们才会懂得感恩。但我让儿子参加了好几次军事化管理的魔鬼训练营之后,他非但不懂得感恩,反而跟我们隔阂更深了。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分析:父母想让孩子吃点苦头来学会感恩生活,出发点很好。但若采用简单、陈旧的“忆苦思甜”和“魔鬼训练”方式,却会激起孩子感觉过时、无聊、反感、厌恶、恐惧、对抗甚至憎恨的情绪,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对苦与痛生理的、本能的反应。除非孩子喜欢军事,否则它的效果类似惩罚,越严厉反弹越大。

家长困惑2:

为何付出越多孩子越嫌弃呢?

“不都说要富养女儿吗?我们的女儿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用最新的手机、穿最漂亮的裙子,世界各地旅游,哪怕我们自己吃糠咽菜都无所谓!但女儿似乎总是不满意,总是嫌弃我们做得不好,更别提感激我们了!”

专家分析:我们总强调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爱,但这不够完整。父母的爱还应该包括在某些原则上的坚持、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等。

感恩并非人的天性而是后天教化的成果,一个人如果从来都是被无条件地关怀而无需付出任何努力、代价、回报等等,Ta怎么可能学会感恩呢?所以,这对父母要及时改变策略:

1.摆正家庭成员的位置。不要将孩子置于父母及祖辈之上,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大狂妄、自我中心的毛病,走向社会必将遭受挫败。

2.爱和宠爱分寸的拿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孩子必要的、正当的需求是可以的,但如果父母要“吃糠咽菜”自我牺牲就过分了,那就是溺爱,终将害了孩子。

3.孩子能做的事让Ta自己动手,不是生活必需品要有付出才能给予等等。

家长困惑3:

为何没让孩子学会分享?

“我从小教育孩子,不能吃独食。孩子做得还不错,在家吃什么,都会先问问父母。当然,我们都不会真的吃。有一次,几个朋友来家做客,我把从国外带回的巧克力拿出来,让儿子分享给大家。不料,大家都没推辞,很快把它吃光了。结果儿子大哭大闹。这样几次之后,他再也不想分享了,还说我们骗他!”

专家分析:教育小孩子,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言行一致”。如果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孩子只会感到被欺骗。一旦他对教育者失去信任,那么无论多么正确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完全没有效果不说,不走到另一个极端就万幸了!此时想要再纠正回来,就得付出双倍的心力:先换回信任危机,再教育感恩。

家长困惑4:

为何没有奖励,她什么都不做?

“我经常跟闺女说,为你上小学就花了×万,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我们家施行的是奖励机制,只要闺女考双百,我们就能奖励她2000元左右的衣服或玩具;98分,可以选择1000元的;95分以下,就什么都免谈。可重赏之下,她却一点儿不领情,对学习提不起劲儿来!现在她干什么,都会跟我们谈条件,没有奖励啥都不做。”

专家分析:翻译小孩的心理,她听到的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回报父母花的钱,好好考试换大餐”。统统都是讲等价交换,几乎没有爱、感恩和乐趣……如果父母总是这样讲话,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为学习和感恩是有条件的,物质的、现实的、需要交换的,甚至功利的。

我们需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本身有许多的乐趣、喜悦、快乐乃至幸福,不需要回报的。我们不鼓励因孩子学习或为家庭做事而给予物质奖励,以致他失去从学习和感恩中直接获得乐趣、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动力。

被感恩照亮的孩子:

父母的潜移默化

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对北京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和太原市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看看孩子们是怎样学会感恩的!

申思柔(初一):妈妈常会对我说:“姥爷70多岁了,每天还要给你做饭、洗衣服。姥爷很辛苦,不要嫌他做事慢,你要学会孝敬老人。”妈妈还常给姥姥买她爱吃的东西,常提醒她走路小心别绊着,注意营养,适当活动。这些都教育我关爱长辈。

孙彦红(大二):我心中最感激的是一群陌生人:某晚,到家门口之后我才发现书包丢了,里面还有家门钥匙。等我折回公交站已是晚上10点。劳累了一天的司机叔叔售票员阿姨,还有洗车的大婶、调度室的大伯,原本都准备下班,却跑前跑后地帮我到停车场找书包。那个夜晚,风挺大,但我感觉很温暖。每次想到这件事,我就感觉这世界真的很可爱、美好,“社会”也没有像一些人所言的那么不堪。

海外的感恩教育

日本:经典的感恩教育丛书《谢谢传递给我生命的人》《谢谢妈妈》《谢谢大家》被列为日本小学生思想道德课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祭祖传统、生命诞生、生命延续、失去亲人、对他人心存感恩的内容,让孩子们明白生命的联系和延续,也了解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感恩、珍惜生命。

美国:他们会在家里厨房墙上挂一张巨大的海报板,用于记录家人每天的情感;父母不仅让孩子口头表达谢意,也鼓励孩子用文字表达出来,给帮助过自己的人写感谢信或画一幅画。在每年的感恩节上,美国的许多社区都会开展“每天感恩10分钟”或“今天就开始感恩”等活动。

芬兰:十分重视培养孩子们只有“劳动才能有所得”“付出了才可以索取”的意识。孩子们在中学时,女生要学木工、电工,男生要学针线工缝扣子。

德国: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上一篇:中学生作文修改的好方法 下一篇:世界PCB基板材料企业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