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为什么要办企业

时间:2022-03-11 08:21:37

企业家为什么要办企业

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这篇经典文章中,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Our task is to attempt to discovery why a firm emerges at all in a specialized exchange economy。也就是说,他的目的是要揭示在一个完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得以产生的原因。所以,他提出的问题是:既然市场(价格机制)能协调劳动分工,为什么还需要企业呢?科斯的回答是,企业能节省市场交易成本。科斯的回答在当时无人响应,却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它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新领域——交易成本经济学,并推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完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企业家的活动从来没有在市场上实现完全专业化。 科斯对企业的假定

不过,经济学家在接受科斯的企业理论时,往往也无条件地接受了他的假设前提:即认为存在着完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specialized exchange economy),市场能协调所有的生产活动和劳动分工。基于这个假设前提,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替代关系,企业替代了一部分原本通过市场协调的劳动分工和生产活动,如果解散企业的话,这部分劳动分工和生产活动仍然可以退回到市场中进行。所以,科斯批评奈特的企业家理论。奈特认为,经济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家因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创意,并愿意承担风险,故能够通过向工人支付有保障的工资而获得对工人劳动力的支配权,这就产生了企业。

然而,科斯反驳说,某些人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创意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从亲自组织生产中获得收入,他们可以出卖知识和创意。科斯甚至说:We can imagine a system where all advice or knowledge was bought as required。即可以设想有这样一个经济系统,其中,所有的创意或知识都可以按需要来购买。50年以后,科斯为自己的文集《企业,市场与法律》(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写导论,仍然坚持这一观点:“尽管生产可以通过个人之间的合约而采取完全分散的方式进行,但事实是,进行交易需要花费成本,这意味着企业将会出现,以组织那些通过市场交易也可以完成的活动。”

杨小凯和黄有光通过建立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模型,把科斯的观点表述得更加清晰和明确。他们的模型可以用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在一个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可以生产两种产品:面包和关于生产面包的管理知识;再假定专业化能提高效率,人们会选择分工组织生产,相应地形成管理专家和生产工人。组织分工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管理专家将管理知识卖给生产面包的工人,再从工人手中购买面包;第二种方式是生产工人开设面包厂,雇佣管理专家从事管理;第三种方式是管理专家开设面包厂,雇佣工人做面包。

第一种分工方式不需要企业,形成的是一个完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可是,因为需要在市场上买卖管理知识,其交易成本很高;第二种分工方式引入了企业,但需要雇佣管理专家,需要对管理专家的劳动进行定价和监督考核,交易成本也相对较高。所以,杨小凯和黄有光证明,通常的分工方式是第三种,由管理专家雇佣生产工人建立企业,避免了在市场上开展交易成本很高的交易活动。

不难看出,杨小凯和黄有光的模型正是以存在着完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为假设前提,企业只是以较低的成本,替代了一部分原本可以由市场来协调的劳动分工而已。 企业家创造市场

我要指出的是,科斯假设的“完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因为至少有一类经济活动,即企业家的活动从来没有在市场上实现完全专业化。

所有的企业家都必须自己办企业,而且只有把企业办成功了,才能成为企业家。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靠出售创业设想或创业方案而成为企业家。当然,市场上有很多出售点子和建议的人,他们是企业家的顾问,不是企业家,因为他们不承担风险,也不承担为实现他的点子必须做的一切投资、决策和组织协调等工作。

让我举例来说。一个想成为作曲家的人,他可以通过学习作曲,写出交响乐,把乐谱卖给交响乐团演奏;如果演奏成功了,交响乐团可以赚钱,而写曲子的人也可以成名,成为作曲家。所以,一个想成为作曲家的人无需自己办交响乐团,无需自己组织排练和演出,他只需要专心写出乐谱,因为有专业化的市场和专业化的乐团替他完成从抽象的乐谱到动听的音乐的转变过程。

再看一个例子,一个想成为剧作家的人,需要写出优秀的剧本,然后把剧本卖给剧团排练和演出,如果演出成功了,剧团赚了钱,而写剧本的人也有机会成为剧作家。所以,剧作家也无需自己办剧团,无需自己组织演员排练,因为也有专业化的市场来协调这些所有的活动。我们还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一个想当建筑设计师的人等等。上面这些例子都是科斯所说的市场协调的劳动分工,也是科斯所说的,你可以把点子、创意、思想卖给人家去变成现实,而你,则可以安心地当一名专业的剧作家、作曲家。

但是,有一个例外。一个想成为企业家的人,永远也不可能通过设想出创业方案、然后把创业方案卖给别人去实现,而成为企业家,无论他的创意和设想多么令人叫绝。我们从未发现有这样的企业家。比如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马云,无一不是具有非凡的商业天才和创业设想,但是,又无一不是通过自己办企业,历尽千辛万苦,担当巨大风险,最终成为企业家。

所以,如果我们面对现实的话(这也是科斯所倡导的研究方法),就必须要承认企业家不可能像作曲家、剧作家、建筑设计师那样,可以通过市场分工从而形成专业化。企业家既需要有非凡的创业设想,又必须自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自己办企业来实现他的非凡的创业设想。这是我们都能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企业家为什么必须自己办企业。因为企业家的创意或设想(imagines)高度依赖于其本人的直觉判断和想象力,高度依赖于企业家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和敢想敢做的冒险精神,但在别人看来,这样的创意和设想太模糊了,太冒险了,或者说,不确定性太大了,所以,在它变成现实之前无法在市场上定价,这样的市场也就不可能出现。然而,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就已经否定了科斯关于存在着完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的假设。

因此,我们可以倒过来想,也许正是因为企业家有了杰出的创业设想,却又找不到相应的交易市场,使得他能够按满意的价格出售创业设想,才需要自己投资自担风险办企业。

如果这样看的话,企业的功能就不一定是节省市场交易成本,因为企业还有另一项更重要的功能,即帮助企业家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不办企业的话,他永远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这样推演下去,企业就不仅仅是替代市场,更是创造市场,因为企业家在创办他的企业时,他设想中的市场也许还尚未出现,只有当他把企业办成功了,他设想中的市场才可能发展起来,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比尔·盖茨和他创办的微软公司,就不可能有遍布全球的互联网市场;如果没有马云和他创办的阿里巴巴,在中国就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如果没有跨国公司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也就没有今天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

所以,我认为,科斯假设存在着“完全专业化的市场经济”,并以此为前提推断企业只是替代了一部分市场分工,这种观点不能普遍成立,或者说,至少对一类企业(即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型企业)而言,它不能成立。

这类企业,有如企业家在手工纺织时代所建立的机器织布厂,在马车时代所建立的铁路公司,在帆船时代所建立的轮船航运公司,它不是替代原有的市场分工,而是创造新的行业和新的市场,同时,也在淘汰原有的行业和原有的市场,它带来的是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改变了既有的市场格局。

这类企业要么生产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要么使用从未使用过的新的生产方法,要么开辟出新的产品市场或者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要么创造出新的工业组织结构。总之,它们不是在边际上替代原有的市场分工,而是对原有的经济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冲击,迫使那些不按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传统企业,在新的竞争中淘汰出局。

欧洲工业革命初期,机器纺织工业的兴起即为一个典型例子。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纺织时代,蒸汽机的发明使一部分人看到了将蒸汽机引入到纺织行业的可能性和巨大潜力,开始致力于发明机器织布机和建立机器织布厂。此时,机器织布厂并不是要把手工纺织市场上的劳动分工纳入到企业内部来进行,而是要创造出自身所依赖的一系列新市场:包括能够出售和购买机器织布机的生产资料市场、能够雇佣操作新式机器的工人的劳动市场、能够销售机器织出来的新式布匹的产品市场,等等。随着新的机器织布厂成功地建立起来,这些新市场也将逐渐被创造出来,而原有的手工纺织市场和手工纺织行业将逐渐消失。 创新竞争法则

因此,熊彼特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价值的不是那种(价格)竞争,而是新产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织形式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决定性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它们的生命。这种竞争比其他竞争有大得多的效率,有如炮轰和徒手攻击的比较。这种竞争是如此重要,以致在寻常意义上它的作用发挥得快还是慢,变得无关紧要了。”

在熊彼特看来,正是这种创新竞争构成了企业的生存法则,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

“从木炭炉到我们今天炼钢炉的钢铁工业生产设备的历史,从传统水车到现代电厂的电力生产设备的历史,从邮递马车到飞机的运输史,全都是革命的历史。国内国外新市场的开辟,从手工作坊到像美国钢铁公司这种企业的组织发展,说明了产业突变的同样过程——它不断地从内部使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的结构,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结构。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事实。它是资本主义存在的事实,和每一家资本主义公司赖以生存的事实。”

从熊彼特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斯只是解释了一类特殊企业的“企业性质”,即那些在成熟的市场上、采用广为熟知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生产消费者早已熟悉的产品的企业。这类企业的建立不需要企业家,只需要投资者和经营者,甚至政府也可以用垄断市场的方式建立这类企业,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国有企业。

正如科斯所言,这类企业的功能是节省市场交易成本,因为它仅仅是替代了一部分原本可以由市场来协调的劳动分工。但是,科斯的理论不能解释熊彼特所指的创新型企业的性质,因为这类创新型企业不是替代原有市场上的劳动分工,不一定节省了当时的市场交易成本,而是创造出新的市场、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产业。

因此,科斯的企业理论,是排除了企业家的企业理论,是静态市场上的企业理论,不是包含企业家的创新功能、能够解释市场动态演进,以及经济结构变革的企业理论。本文所指出的“企业家需要自己办企业”这一事实,希望有助于揭示科斯在企业理论上的上述局限。 作者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上一篇:改革创新中的中国统计 下一篇:为国家投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