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时间:2022-03-11 04:16:34

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密切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教师要有“高”的素养

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其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方面要高于其他群体。教师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教学,常常会让学生流连忘返,陶醉其间,自然会吸引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我相信,为师者,拥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天,定可以像我的曾经的欧阳老师一样,成为学生们心中最亮的星。

二、教师要有“蹲”的姿态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蹲下来看孩子》,看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深:为师者何尝不是如此?只有蹲下来,才能看到孩子奇妙的世界,才能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只有蹲下来,才能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共同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氛围;只有蹲下来,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谋求“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当我们蹲下来的时刻,我们就可以以孩子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而不再是高高在上。

我明白,为师者,只有蹲下来,以学生的身份去思考,才能与学生心灵相通,才能成为学生循循善诱的学习长者,才能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三、教师要有“赏”的慧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抱着“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欣赏学生。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班有一个女生,成绩不好,个性也非常张扬,前任班主任和部分老师对她很是无奈。但她语文基础比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又擅长朗诵。于是,在课堂上,我常让她范读课文,对她出色的表现及时予以真诚的表扬。在一次升旗礼上,我还特别请她代表我们班在全校师生面前做了演讲,让她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慢慢地,她开始收敛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和同学们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以前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的学生,不但没和我对立,还成了我得力的小助手。

四、教师要有“放”的胆识

现代教育,关注多元解读,关注学生个性张扬,关注学生心灵的舒展,因此,教师必须以一种“放”的胸怀,为孩子提供更广泛的解读空间及个性发展空间。在工作中,教师常常把学生看成是小孩子,总觉得他们什么都要依赖老师或父母,没有长大,因此,他们常常像老母鸡搂着小鸡一样看护着学生,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己走,不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不给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

上学期的几次习作,我放手把评改权交给了学生,每小组由一名小组长带领集体评议学生的作文。通过巡回检查发现,孩子们的评价和审美能力确实令我刮目相看,作文中好的语句和词语他们都仔细的进行了标注,并对整篇作文进行了整体评价。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评价和审美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互相之间的学习,取长补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从批阅习作这件事上,我受到了启发:放手让学生去做,把自交给学生,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信任,还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相信每位学生,他们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成绩。我坚信,为师者,相信孩子有你智慧的引导与关爱,“放手”让他们自己走,孩子们一定会越走越阳光!越来越矫健!

我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同欢乐,共忧伤,成为了他们崇拜的、信任的大朋友。我发现,教育不再是一种付出,一种牺牲,而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更是一种享受!

上一篇:吾家有女初长成 下一篇:剥开教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