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远程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11 01:52:47

可视化远程教育论文

一、中国远程教育研究高影响力文献分析

1996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基更的专著《远距离教育基础》是远程教育领域经典性著作,在所收集数据中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该书在对众多国家远程教育机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远程教育诞生以来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远程教育领域的政策、经验、理论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在该著作中,基更对媒体教育、开放教育、教育技术等容易混淆的内容做了区分解释,同时对多曼、彼得斯、穆尔和霍姆伯格等人对远程教育的定义进行分析,并对基更本人的“再度综合”理论六要素做了重新修订。1999年,基更另一部重要著作《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在国内出版,基更针对远程教育发展所面对的哲学、教育科学、教育技术等问题,专门组织众多西方远程教育专家从教学、学术、分析、哲学和技术五个不同视角,对远程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辨析和技术、实践评价。[9]同一时期,不同学者纷纷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进行系统性的对比与介绍,张伟远论文《中、英、美三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论文的比较研究》以中、英、美三国远程教育杂志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远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上文献为代表的西方远程教育理论系统性地被引入国内,为国内远程教育的理论、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以我国加入WTO之后各个部门、产业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讨论到我国外部环境的变化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指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远程教育,对于建设学习化社会与提高西部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一文是在世界逐渐迈向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指出教育变革的方向和方式,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以上两篇文章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我国教育整体的发展所体现出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为何发展远程教育相关研究的核心文献。《教育成本计量探讨》以经济学的视角,系统阐述了教育成本对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丁兴富系列论文《远程教育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研究》首次将远程教育的成本效益作为研究对象。以上两篇文献对远程教育效益研究产生较大影响,成为我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相关研究的核心文献,为后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001年,丁兴富的专著《远程教育学》出版发行,从表1可知该书不仅在被引频次上高居榜首,中心性也达到0.19,其在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作者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国内过去20年理论成果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博采众家之长,为远程教育基本理论概念、学科分支的理论体系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丁兴富另一重要著作《远程教育研究》被引达到28次,作者在书中分别对远程教育宏观、微观和哲学体系进行划分,对远程教育三大模式、远程教育三大学派、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理论等进行集中论述。本书除了对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发展历史、学科分支进行更加系统地介绍之外,还增加了关于远程教育管理、远程教育经济学和评估的重要内容,使得中国远程教育学科体系趋于完整。丁兴富的《远程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之我见》一文,将远程教育逻辑起点定义为:“师生时空分离的学与教”,将远程教育主要矛盾定义为:“师生时空分离的学与教必然带来的革命性解放性同致命性缺失性之间的矛盾是远程教育的主要矛盾”。张秀梅将远程教育学逻辑起点规定为:“借助于教育技术的教与学活动的再度综合”。[10][11]包括对逻辑起点、主要矛盾、理论基础、基础理论、理论体系结构、分支学科构成、分支学科原理等内容的探讨,使得中国远程教育理论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以上文献与著作成为中国远程教育基本问题研究的核心文献。

2003年,丁新在其论文《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中,依据远程教育的历史进程、远程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远程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际远程教育发展现状、政治经济等方面,对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其在文中从学科、技术、学习支持服务等十个方面阐述了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今来看,远程教育理论及学科体系建设逐渐成熟,技术应用标准化、实用化、智能化,学习支持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办学与服务终身化等趋势,彰显出其预测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丁新《远程教育质量:一种服务的观点》一文“为我们认识远程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远程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管理的实施、质量评价的开展等实践工作具有积极意义”。[12]艾伦•泰特的《开放和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支持之理念与模式》一文,对远程学习中学生学习理念和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做了详细论述,使其成为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文献。从图1和表1可知,2004年陈丽的著作《远程教育学基础》、论文《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分别达到23、22和0.16、0.13,这足以显示出其在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远程教育学基础》集中探讨了电视广播大学教学设计问题,主张“从学生出发”,对资源整合与导学设计进行了全面探讨,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操作方面,其在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陈丽在文章《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中,以Laurillard提出的学习过程会话模型为依据,建立了由学生与媒体的操作交互、学生与教学要素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学生的概念和新概念的概念交互三方面组成的教学交互模型,在学习交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教学交互层次塔。[13]加上陈丽同一时期发表的《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等一系列论文,标志着我国远程学习中的交互理论逐渐建立并走向成熟,为日后我国不同领域、层次远程教育的交互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期,魏志慧、陈丽、希建华合著论文《网络课程教学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李爽论文《中国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模型研究》,也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网络课程教学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针对网络课程在促进交互方面的不足,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等问题,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了媒体界面交互、学生学习资源交互、社会互的教学设计、教师参与度、学生参与度等5个方面47项指标。[14]该指标的建立,为我国远程学习交互评价提供了量化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是研究远程学习评价的核心文献。李爽在其文章《中国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模型研究》中指出,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既是远程教育实践发展的保证,也是各个远程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远程教育服务的保证,而专业能力模型的研究则是专业人员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作者通过实地访谈、Delphi方法等,确立中国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13个专业角色、16个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最终构建出专业人员的能力模型。[15]该模型的建立对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远程教育专业人员队伍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调查与思考》一文,对我国1998年以来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概况做了系统的调查分析,肯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找出诸多问题,该文献为当时众多研究者整体上把握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概况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一文,是在国家实行农远工程大背景下,针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状况所作调查分析,该调查中所发展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策略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普适性,是一段时期内研究农远工程的重要文献。以上经典文献和著作为代表的系列相关内容,构建起了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时序图。依据时间线来看,中国远程教育走过了引进国外先进远程教育理念、与中国已有远程教育理论相融合、重构本土化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体系及远程教育实践应用这一演进路线。

二、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及热点迁移

(一)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1.研究热点可视化呈现使用Citespace绘制热点图谱,除去基本关键词“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绘制了高频、高中介中心性(带有紫色圆环)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2所示。在热点图谱中,圆环越大表示关键词共现频次越大,圆环年轮色代表不同的年份。出现紫色圆环的节点为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中介中心性大于0.1)。本文取高频关键术语前40个,按频次排序如表2所示。2.研究热点分析通过对表2中高频词汇和高中介中心性词汇的综合,可大致将2000年至2013年的研究热点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远程教育。在表2中出现了“农村中小学”、“农村教育”、“农村远程教育”、“农远工程”等关键术语,且首次出现年份集中在2004、2005两年。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不难发现,该时期我国正在试点或即将实施极具影响力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改善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匮乏的现象起到重要作用,农远工程巨大的影响延续至今,农远工程及其后续研究作为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具有合理性。第二,远程教育质量研究。由表2可知,“教育质量”中介中心性高达0.59,说明其在链接不同节点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出现的相关高频术语“质量保证”、“学习中心”等都跟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相关。“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远程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积极探索的主题之一,被视为远程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6]在远程教育中,由于师生时空分离的特性,教学质量的保持具有一定难度,任何学科与领域的研究中,都无法逃避教学的质量问题,所以,关于远程教育的质量研究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具有一定合理性。第三,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由表2可知,“教育资源”中介中心性达到0.59,在众多关键术语在占有重要地位,与之相关的高频术语“资源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等都具有较高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在教育活动中,占有一定的教育资源是展开学习活动的基础,在远程教育中同样如此,远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是远程学习活动展开的基础。随着时间的变化,旧的教育资源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需要设计、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教育资源,相关资源的建设永无止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则成为远程教育中永恒的热点问题。第四,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从表2可知,“教育模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等与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相关的关键术语,具有较高的共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可分为讲授、协作、探索、个别辅导、讨论5种”。[17]刘晓晴等认为,随着理论、技术的进步,远程教学模式出现新动向:远程教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大,远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远程教学过程更加优化,远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与手段更加丰富等。[18]这就使得远程教学中的模式必须成为一个动态构建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对远程教育中教学模式的探讨也必定成为热点话题。第五,远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一词中介中心性达到0.43,同时相关的高频、高中心术语有“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从以上词语不难看出,其体现的重点都是对社会化学习的研究。在当今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时代,为大众提供快捷、有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是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为社会化学习提供公共服务、进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具有先天优势,所以,远程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中国远程教育研究中成为研究热点,具有合理性。

(二)研究热点迁移的可视化分析

1.研究热点迁移的可视化呈现基于上述热点分析,制作了热点时序迁移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2007年之前,中国远程教育各个方向的研究基本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对已有成果研究的深化,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2008-2013年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热点较少,但是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研究主题。新出现的研究主题不同于当前的研究热点,新研究主题词共现频率较少,但某些关键词的词频年份分布较为稳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新研究主题有可能成为未来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发现,近些年新出现的词频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的研究主题有“人工智能”、“数字鸿沟”、“可视化”、“个体生态”、“自我调节学习”、“情感计算”等相关术语。2.研究热点迁移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词频稳定术语的分析,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归为以下几类: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个体远程学习生态构建,对远程学习者认知心理的研究,智能化学习系统研究等几个方面。第一,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19]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产生信息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使得人们以全新技术与思维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与处理。但是“现有信息水准较高或信息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比较弱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20]这就造成人们之间信息占有量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公平的缺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泛在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使得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建设逐渐成为现实,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降低了数字化学习门槛,为信息化社会中消除或缩小“数字鸿沟”提供可能。第二,构建个体远程学习生态系统。情景化学习理论尝试为学习构建一种生态化的取向,其呈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新范式。[21]学习生态系统是指“由学习共同体及其现实的和虚拟的学习环境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学习者与其他学习个体和学习群体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知识吸纳、内化、创新、外化、反馈等过程实现有效学习的发生。”[22]远程学习中的学习生态系统,是指在虚拟化的远程学习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促使有效学习发生的功能整体。生态化的学习,让人们以一种系统的、多元的、关联的视角对远程学习进行审视。随着技术发展,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逐步深化,包括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等技术逐步在教育领域应用,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另外一种视角认识远程学习———基于个人学习特性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海量数据,为基于学习者特征的个体远程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充分的可能。第三,远程学习者认知心理的研究。在众多与心理学相关的术语中,“情感计算”、“自我调节学习”表现出较佳的词频稳定性。情感计算是“关于情感、情感产生以及影响情感方面的计算,其目的是赋予计算机识别、理解、表达和适应人情感的能力。”[23]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的心理活动可以进行定量或者定性分析,情感计算主要指运用计算机识别人们面部表情的变化,进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技术。当前情感计算研究偏重于有眼动识别研究、声音识别研究、读唇识别、面部表情研究等。由于远程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的特性,教师掌握学习者心理变化比较困难,通过计算机识别设备判断学习者情感态度的变化则显得尤为必要。“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学习活动中的过程。”[24]其最主要外在表现就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心理特征的改变,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目的。让远程学习者掌握自我调节的技能,是保证远程学习质量的重要内容。戴研认为,当前远程学习环境下的“自主调节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习者自我调节技能低下、学习者执行功能缺失、学习者校准出现偏差。[25]相比较真实的学习环境,网络远程学习者“自我调节”具有诸多影响因素,存在更多不确定性,这类研究更具挑战性。第四,智能化学习系统研究。由于远程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特性,教师无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实时指导,为保障远程学习者能够在接近真现实环境中进行知识建构和得到足够学习支持服务,则需要智能化的学习系统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当前,智能化学习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智能化Agent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教学资源智能检索,进行虚拟实验,远程教育智能化测评等。随着泛在学习环境建设的逐渐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所对应远程学习者的数量将会快速增加,能够替代远程教师部分作用的智能化学习系统研究将更加紧迫。伴随着移动网络接入人群数量逐渐壮大,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智能化Agent系统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三、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前沿分析

根据对前沿术语的分析,可将中国远程教育研究前沿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从高突现术语“教育质量”、“质量”、“教育评价方法”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研究者对远程教育结果的关注程度。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在研究热点已经有所体现,已经实现着研究前沿向研究热点的转变,关于远程教育质量的保证与远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逐渐成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主要集中在管理的质量观和学术的质量观上,对于效益的质量观涉及较少,我国传统远程教育则主要强调服务质量的多样化与多元化,远程教育的规模效益等优势没有体现”。[26]为此,未来一段时间内远程教育质量效益的研究会成为一种趋势。2.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通过“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开放教育资源”3个高突现术语,可以看出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的研究是中国远程教育前沿领域。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教育部决定自2010年开始,在全国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改革试点。[27]以此为标志,中国庞大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始向开放大学转变,关于开放大学的研究也迅速升温,成为研究前沿。杨志坚认为,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大学,它强调思想的开放,模式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对象的开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服务。开放大学的成立对于满足社会和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提升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8]同样,社区教育也是时展的产物,只有将其纳入到大的社会教育体系中,才能适应社会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性就是学习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以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为目的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适应了学习型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3.优化远程学习过程的研究与之相关的高突现术语有“教学设计”、“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等。远程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学习方法研究对远程教育的结果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教学设计、学习方法能够保证远程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随着社会、技术形态的变化,各个领域呈现出分工专业化、方法多元化的现象,同时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的研究出现新的动向,对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活动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学设计的研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艰难而狭窄的专业化路线与宽阔而更具包容性的多元化路线”。[29]专业化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环境与经验的开发,更加注重局部、简化的教学系统;多元化让学习者依据学习需求以更加广泛的视角认识问题,提供学习者自主创建学习环境的经验。姚海林等认为,情景化学习理论尝试为学习构建一种生态化的去向,其呈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新范式: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互动和社会化的实践环境;提供包含着活动参与方式和现实问题的开放式课程;对学生的探究和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进行多元评价。西蒙斯在Connectivism:ALearningTheoryfortheDigitalAge一文中,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30][31]其强调学习过程不再是内化的过程,而是把学习看作是个人知识网络连接的过程。以上这些无论是教学设计理论还是学习理论的变化,都阐释了一个重要内容,即社会以及科技形态的进步,必然带动学习过程的变化,优化远程学习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四、探讨与结论

(一)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可视化的方法对核心文献、关键词、突现术语等进行分析,找出了中国远程教育研究历程中高影响力的核心文献,当前研究热点,未来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等。但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文献计量方法将主要注意力聚焦于期刊文献,低估或者忽略了媒体、出版物等非学术研究,造成研究的欠缺;其次,本研究所使用数据来自CSSCI数据库,该数据库虽有“质”的优势却也有“量”的劣势,这就有可能对本研究细节性的观点的表述产生消极影响;再次,文献关键词虽然可以看作文章浓缩的精华,但是选定文献关键词时也体现作者较强的主观意愿,存在随意性,可能造成本研究相关观点出现偏差。

(二)研究结论及探讨

第一,通过对高被引以及高中介中心性节点,找出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历程中出现关键文献。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也印证了本研究合理性,例如,范如永发现丁兴富、陈丽、丁新、基更•德斯蒙德、张伟远等人的文献在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其经典型文献和著作建构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体系,成为中国远程教育各个研究方向后续研究的核心文献。[32]依据高被引文献的时间线分布来看,中国远程教育走过了引进国外先进远程教育理念、与中国已有远程教育理论相融合、构建本土化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体系、远程教育实践应用这样一个演进路线。第二,本研究认为,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集中于中西部农村远程教育、远程教育资源开发、远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社会化学习的远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从热点时间分布来看,基本理论与研究热点在2007年左右基本稳定,[33]研究人员更加专注于远程教育各个方向的专题研究,重点关注远程教育的实际应用,[34]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化,总体呈现出相对的稳定发展态势。而范如永认为,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为网络教育、开放教育、教育技术等,[35]与本文研究观点相左,通过对其文献的分析,发现原因在于热点选取规则的差异。本研究将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和词频结合使用,即同时具备高中介中心性和高词频的节点才可看作研究热点,而范如永仅将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看作研究热点。前文已述,频次高代表研究广泛性,中介中心性高表示在众多节点网络中的重要性,因此,将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和词频结合使用更具科学性,例如,本研究中“教育研究”一词具有极高的词频,但是由于中介中心性为0,故不能将其视为研究热点。当前,研究前沿关注“远程教育质量研究”、“社会化学习体系构建”、“远程学习过程优化”三个方面。其中,远程教育质量和社会化学习,在研究热点和前沿同时出现,说明其正在由前沿向研究热点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其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研究基础,但是在大规模实际应用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通过对词频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的关键词分析发现,未来中国远程教育出现的研究热点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构建个体远程学习生态系统,远程学习者认知心理的研究,智能化学习技术研究。对已有热点和可能出现的热点进行分析,可透析出近年来远程教育研究呈现出两大研究趋势:基础理论更加多元,相关研究与认知心理学结合的取向更加明显;基于智能化学习系统的个体远程学习生态体系构建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王国华 俞树煜 黄慧芳 胡艳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教师专业化远程教育论文 下一篇:皮肤性病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