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高校法学类经济法教材创新

时间:2022-03-11 01:15:08

独立高校法学类经济法教材创新

一、编写专门适用于独立学院的经济法教材的必要性

法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使用法学类经济法教材。经济法学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反映在教材上便是体系不一,内容庞杂,缺乏科学的定性。有的教材编排36章之多,还有的编排20多章,甚至也有编排10多章的;其内容往往既有民法又有国际经济法,甚至还有法学基础理论,真可谓五花八门。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教学建议,经济法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然而推荐教材将近9O万字,几乎罗列了所有与经济有关的法律,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教学的侧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培养学生在学术理论上的研究能力。而采用目前通行的法学教材,无论何种版本都难以实现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材改革的基本要求

根据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及培养目标,对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材进行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材改革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一直沿用与传统公立高校相同的教材。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一方面,教材囊括的内容过多,学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没有办法消化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教材的理论性太强,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少有人从事专门的理论研究,因此这些纯理论的学习内容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无法对他们今后的实践工作产生实质性帮助。基于此,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的教材一定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第一,控制经济法教材的篇幅,选取一些实践性强的章节进行重点介绍。现有的一些经济法教材中包括计划法、能源法等章节,我国目前并没有以计划法、能源法命名的法律,而且这些内容离学生的发展方向比较远,学生很难学以致用。所以对于计划法、能源法等内容,教师在经济法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简要提及,但没有必要将之单独列在教材中。作为主要面对独立学院法学本科学生的经济法教材应该重点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税法等实践性强的内容进行重点而详细的介绍。第二,改变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传统公立高校的教材采用的编写模式往往是先罗列各家各派的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评析,最后再介绍我国现有法律中的主要规定。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这样的教材看起来比较乏味,另外,看完之后究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也缺乏一定的检验机制。基于此,独立学院法学本科学生使用的经济法教材应该弱化纯理论观点的介绍,语言的表述尽量浅显一些,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读懂。此外,教材中除了介绍理论知识外,还可以增加案例分析、本章习题、司考真题等板块,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也可让学生借助这些板块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二)编写者应以独立学院优秀教师为主

目前的经济法教材多是公立高校的法学名家主编或撰写,这样的教材虽然足够权威,但是如果直接用于独立学院的教学,难免也会出现水土不服。这些知名教授长期处于科研一线,更加注重对前沿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即使在教学环节,这些教授面对的也大多是公立高校的学生,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理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式。这也造成了由这些教授编写的教材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不适用于偏重实践性的独立学院的学生。因此,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材的编写者应以独立学院的优秀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对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独立学院经济法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有切身的认识和体会。他们在独立学院从事法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为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考虑到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大多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职称主要以讲师为主,因此其在理论素养和教学经验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可以考虑对担任教材主编做出一定限制,譬如在独立学院从事经济法教学工作满一定年限,并且曾经在教学活动中取得过突出成绩等等。严格把关,保证编写的教材有较高的质量和较强的针对性。

三、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材改革的设想

基于现有经济法教材存在诸多不适应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学的现状,笔者建议应组织一批独立学院从事法学教学的优秀教师,对平时上课的讲稿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联合进行教研攻关,编撰一本针对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学的应用型教材,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重视和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形成独立学院的法学教学特色,满足社会对实践型法学人才的迫切需求。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学的应用型教材的编撰应注重可行性,突出特色:

(一)内容创新

教材的内容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为标准加以选取,以课时为标准进一步筛选。现有教材几乎涉及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样庞杂的内容是现实教学根本无法完成的。因此,必须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选择地确定教材内容及详略程度。系统阐述经济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并通过明白晓畅的案例阐释,将严谨枯燥的法学理论蕴涵其中。

(二)形式创新

在形式创新方面,关键是要让学生易于学习和乐于学习。因此经济法教材在细节和形式上宜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章节以案例介绍或者提出问题开头,借此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材使用精确的语言、简短的句型,对核心概念要给予透彻的解释。要避免使用生硬难懂的法律术语,对复杂问题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作深入浅出的分析;最后,教材要注重应用。从现实问题出发,从例题人手,由案例推出结论。案例要富有时代气息,有较强的参与性,便于学生接受。(三)理念创新所编撰的教材要准确论述立法、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的内容,适当反映司法实务的经验,并充分运用以往司法考试试题中所使用的案例。司法考试作为我国影响日益广泛、难度非常大的一项职业性考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教材在编写上应充分考虑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带来的影响,使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律的感知从书本走向实践。四、结语区别于公立院校的法学教育,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实践型法学人才为目标,在学习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应当成为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教学特色。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对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材进行全方位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编撰针对独立学院法学本科经济法教学的应用型教材,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上一篇: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下一篇:从食品召回体制谈经济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