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器乐教学常见问题解析

时间:2022-03-11 01:01:54

农村中小学器乐教学常见问题解析

摘要: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音乐教育还是相对落后,音乐课主要以唱歌课和欣赏课为主,但器乐教学也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模块,对比单一的歌唱教学来说,加入器乐教学模块,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器乐教学在农村中小学中的推广是我国音乐教育重视发展的方向。但在农村中小学器乐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出现,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常见的问题:1.如何在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组织器乐教学;2.如何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人人打击乐”的器乐教学;3.如何在设施不足的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器乐教学。本文旨在通过对常见问题的分析研究给予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些教学意见与指导。

关键词:音乐课 器乐教学 农村中小学 乐器

一、如何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组织简单器乐教学

(一)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器乐教学

目前一些农村中小学仍存在因为硬件、软件设施达不到而无法开展器乐教学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应当进行教学模式和思想的改变,用一些创新的器乐课程来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学校条件困难而不组织器乐教学,教师们应多思考如何组织简单的器乐教学?一方面要把传统的唱歌课加入器乐教学,欣赏课中加入器乐欣赏,这样从课程结构上综合化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从现有的教学乐器中取材、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举例来说,曾有一位小学音乐教师,他用一支破旧的竹笛,就能把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器乐课教出来,他把竹笛作为教具,为学生演奏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学习声乐,也可以通过他的表演学习到竹笛的演奏基本指法,在学生学会歌唱的同时,教师用竹笛为学生伴奏来辅助音高,矫正学生的音准。虽然这位老师并没有用钢琴、电子琴这种常见课堂乐器,但通过一支竹笛仍然可以做到器乐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身边所有物品巧妙构思组织器乐教学,例如:把家里的竹筒中装满沙子做成简易的沙锤;家里的碗、盘等同样也可以利用起来;包括家里结出的葫芦分成两瓣、水瓢等经过巧妙制作也能听见音响、敲击出节奏;竹子经过改良以后既可以变成吹奏乐器,又可以变成打击乐器。

(二)农村中小学器乐课可以借鉴的课例分析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老师还无法深切体会到怎样才能就地取材的进行简易器乐教学,在此提供一些优秀课例以供借鉴,虽然不是在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但是这节课生动的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很好的示范了简易器乐教学对学习、感受音乐的作用。

这是一所偏远地区县级小学,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跟不上,学生的家庭状况也比较贫穷,但是学生对学习乐器抱有很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老师选择比较便宜的乐器竖笛和口琴作为教学主要乐器,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自制简易乐器。例如一年级的一堂音乐课《小乐手》,教师带领学生收集废弃的饮料罐,用饮料罐制作成沙锤,用笔代替鼓槌,用文具盒代替鼓或三角铁等等进行教学。在《母鸡叫咯咯》一课时,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如筷子、水杯、碗、勺子等,学生拿着乐器在老师的指挥下,开始进行节奏训练,有的负责打拍子、有的打二分音符、有的打四分音乐、有的打八分音符、有的打十六分音符、有的打切分音等,整个课堂歌声器乐声汇成一支优美轻快的乐曲,流淌在学生和老师的心里。在竖笛的教学当中,教师在上《茉莉花》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在课下自己预习搜集一些《茉莉花》的有关资料。通过让学生提前备课,学生对《茉莉花》就更加了解,在学习吹奏《茉莉花》时,音乐情感也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虽然在这所学校并没有钢琴、电子琴等教学乐器,但是并不影响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反而更加自发的参与制作、学习、演奏乐器的整个过程中来,能够体会到学习器乐带来他们的趣味。

这是在香港一所小学的一节音乐课上,上课的是一位男音乐老师,同学们发现今天的音乐课跟往常的不一样了,黑板上不是五线谱和音符,而是挂着四幅图,四张白纸被黑色的墨水晕染成了不同的图形,分别是一个大墨点、一个像大型的逗号一样带小尾巴的墨点、一个用弧线向内画圈的图案、一个用弧线向外画圈的图案。如下4图:

男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古琴音乐,先来听几段声音,听完以后希望大家能够想象一下,每一种声音跟哪一张纸上的图案能够对应呢”。老师开始拨奏,先用右手单音拨弦,余音很快就消失,干净利落,同学们纷纷用手指向第一张一个大墨点的图;老师弹第二个音时,同样右手单音拨弦,同时左手揉弦,余音慢慢散开,泛音上下盈动,同学们马上就能感受到这样的音响就像墨点在纸上晕开以后带着一个晃悠的小尾巴,又很快的找出了对应的图片;接下来第三个音与第四个音对比演奏,教师用先无名指自内而外的、连续摘四到七根弦,又用食指自外而内连续抹四到七根弦,所有的音如行云流水一般将音连成了一片,音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正是对应了那两张分别为自外而内画弧线、与自内而外画弧线的图片。在听完古琴的四种奏法,并且将音响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效果以后,教师说:“接下来请同学们每人都自制一把“古琴”,我们一块儿来试试这四种弹奏方法”。这时,教师开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制作古琴,有的学生把橡皮筋的两头分别套在课本和文具盒上;把小橡皮或铅笔刀当做琴码支撑在绳子做成的“琴弦”下边,就能够顺利地“演奏”乐曲了。等到学生们把“古琴”都制作完成后,教师开始弹奏古琴,演奏到一半时会给学生提示,让每一位同学单独“演奏”拨、揉、滚、拂这四种古琴奏法,学生学习地有模有样,一堂“教”与“学”的互动器乐课就在这样的情境式教学中完成了,教师通过抽象的图画来演绎古琴的演奏方法,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在没有教学乐器的情况下,创设情景式器乐教学。

虽然上述课例有是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也有城市的音乐课堂,但教师只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把它们的音乐属性最大化,就可以作为很好的课堂乐器,运用现有的教学法创设适用于自己学校的特色音乐课程,才是器乐教学的关键。

二、如何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人人打击乐”的器乐教学

(一)打击乐器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最主要的乐器,由于农村中小学的一些环境条件因素决定一些价格较高的乐器不太能够进入课堂,但打击乐就不同,学生可以利用身边所有的学习用品来当做自己的乐器,例如:铅笔、文具盒、书桌等等。这样农村中小学的器乐课就可以进行,并且教师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师利用打击乐器来完成器乐教学是更适合农村中小学课堂的。教师带领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只要能够通过震动而发出声音的物体和打击出音响效果的物体都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起来,例如:学生常用的铅笔、文具盒、笔筒、竹筒、双响筒、铁片、三角铁等等,通过学生自制打击乐器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乐器构造、发声原理等知识,所以在农村开展“人人打击乐”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打击乐器的学习中来,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打击乐的学习,既掌握了节奏、乐理等音乐课基础知识,也使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精神。

(二)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人人打击乐”

老师们不要一味追求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要换个教学模式,利用器乐课堂组织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等等方式尝试建立“人人打击乐”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感性的音乐节奏感得到审美体验,而不是非得只学实物打击乐器才能学习节奏,教学的方式要灵活多变才能够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征,所以音乐教学要以声音的模仿、音乐游戏等感性方式进行最为有效。

例如:农村中小学若没有打击乐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开设打击乐课程。

1.身体乐器:让学生拍打自己身体的不同位置,会发出高低起伏强弱变化不同的音响效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编创不同的节奏动作营造声势效果,让学生以视唱练耳形式的模仿,教学步骤要先从最简单的节奏型开始,逐步加入胳膊、腿、等其他部位,难度根据学习进度逐步递增。

初期学习时:

学习一段时间后:

在一段时间的器乐课后,学生对于身体乐器慢慢熟悉,教师可逐步引入附点、切分等复杂节奏型、并加上其他肢体参与,不仅带领学生学习了身体乐器,也掌握了乐理知识。

2.运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中的节奏训练法:在打击乐节奏的训练中,达尔克罗兹利用行走的几个状态解释了节奏的感觉。例如正常走路时候体现的是四分音符、小碎步的时候是八分音符、跑步的时候脚下的感觉体现的是十六分音符、原地转身的感觉是全音符等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继续开发新课程,达尔克罗兹为我们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思路,不必特意的模仿,可以作为一种借鉴的手段。

三、如何在设施不足的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器乐教学

首先,在农村中小学器乐课上,音乐教师必须要弄清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不是乐器为主体,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器乐教学目标和新课程学习,选择创新的教学方法。学校设施不足的贫困地区可自制乐器,创造性地组合各种乐队和器乐学习形式,如“锣鼓乐、自制打击乐展示会、身体乐器”等,以此丰富器乐教学。器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以掌握演奏技能为目的,要将器乐教学与识读乐谱、演唱、欣赏、编创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无实物乐器演奏创设情境式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乐器,基本的欣赏器乐作品。根据贫困地区的老师们来说,初学乐器的学生以自制打击乐为主,主要锻炼识谱能力,用简单的读节奏提高他们的识谱速度是关键。指导学生运用手指谱唱简单歌曲的乐谱比如《小星星》等。如果没有乐器或乐器很少时,可以搜集身边的自然音源,比如绳子、搓衣板、气球、钥匙串、书本、笔……分发给每一个学生一根绳子,音乐教师将班级作为一个大型的乐团,进行分组,然后老师教给他们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黑管、二胡、琵琶等乐器的姿势,同学随着老师的指导,将绳子套在自己身上模仿各种乐器演奏的姿势,进行律动。乐器很少的地方,可以采用分组教学,一个小组一把或几把乐器,一个同学一个同学的尝试,当一个同学进行演奏时,其他同学都是裁判,对他的演奏进行点评。既学习了乐器又锻炼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还有的老师在上器乐欣赏课时,融入舞蹈的元素,欣赏《小天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节拍、节奏,教师就创编了一套手部芭蕾舞,学生用手臂动作代替芭蕾舞演员的脚,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跟着节奏进行舞蹈,一堂生动的器乐欣赏课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器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于教师的创新精神。

最后,因地制宜开展器乐教学,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学校师资开创特色课程。例如在云南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虽然没有城市中的教学乐器,但村落中有他们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有些音乐教师利用这一特色开展了葫芦丝特色课程,在学校中组建葫芦丝乐团。另外,在甘肃省武山县农村小学得到一批志愿者捐赠乐器陶笛和竖笛,当地教师大部分不会这些乐器,当地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培训,让每位中小学校长学习这两样乐器,并且要推广到他们学校的器乐教学中来。所以对于音乐教学设施不全的学校老师而言,在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具体问题,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集思广益、辛勤耕耘、躬身实践,顺利开展器乐教学。

上一篇:一个人,一支部队 下一篇:一品淡然梦淮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