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水电的施工

时间:2022-03-10 07:20:37

浅谈水利水电的施工

摘要: 长期以来,水利水电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下在建筑行业面临强大竞争的背景下,加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施工的成本的管理、施工问题的解决以及施工方法的改进,文章对水利水电施工特点、地位以及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方法问题管理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 China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facing strong competition background, strengthen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terprise management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settlement of the problem and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status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modern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thod.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blems;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V21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水电工施工技术的作用及地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资源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水利资源,我们就要不得不依靠水利水电工程得建设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众所周知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们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或者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以及创新,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利水电的施工技术的创新起着异常关键、重要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它的根本在于技术,只有技术作为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及产生的影响,它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能不能够灵活的、熟练的,掌握并且运用各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只有充分的掌握好、运用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才能够全面的、有效的进行相关的管理、控制工作,将技术含量高和社会相密切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进而才能从本质上去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双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基础与地基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位,其中基础处理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应当引起施工作业者的高度重视,对于施工的研究人员,我们应该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采取特定的技术手段来减少甚至杜绝一些低级的不利缺陷,改善及提高低级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地基能够有足够的强度、抗渗性、稳定性及整体性。

二、水利水电基础作业的方法

1、根据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作业的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展开工作面。

2、对浅基础不需要放坡时,首先应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来展开作业面。

3、减少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当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井点降低地下水位、集水坑降水,或者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三 工程施工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1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的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很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都具备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才、齐全的工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装备、施工资质及资信等级较高、施工质量及社会信誉较好、施工经验较丰富等优势,但因其存在资本资金不足、企业资质存在一定的缺陷、经营机制比较僵化、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开支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开支庞大、冗员较多、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完善等弱点,缺乏在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导致经济效益比较差。

施工单位工作量不足

由于最近几年水利水电基建项目发展相当迅速,水利水电工程在众多企业或个人的眼中成为了一块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也迅速的发展,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竞争的激烈化,最终导致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量不足。为了争取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可能运用各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从而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1.3 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同任何商品的生产经营是一样的,需要占有市场,而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市场的竞争能力不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是因招标及评标不合理现象,这有待于社会去进一步改进。而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设备、技术、资金不足,不太注重信息管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乏,科技人才缺乏。激烈的市场竞争容易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就要求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加大创新的力度,提高效益,使自己的工程“物美价廉”,适应市场的竞争。

2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及时掌握好工程信息,做好工程投标的工作

工程投标是控制成本的重要前期工作,工程要想中标,首先要掌握准确的工程信息,明确这些工程信息后,再去综合分析决定是否参加该工程招投标、如何招标。

2.2 搞好成本的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

成本预测的主要内容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机械设备、施工条件、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2.3 注重成本的核算,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在施工企业成本的控制中,应主要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才成本,二是社会成本,三是专业设备成本。总之,只有抓住成本控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4 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①推行“实物量法”的编制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与市场实际及施工企业水平直接挂钩,编制更切合每个工程具体情况的合理造价。②建立企业定额,企业定额是企业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施工方法的资料,根据自身的机械装备的状况、生产工人技术操作水平、管理水平、企业施工的组织能力、机构的设置形式以及可能挖掘的潜力,自行编制的供企业内部来进行成本核算、经营管理和投标报价的企业内部文件。③建立高效畅通的询价、采购体系。这一体系能体现出一个水电企业信息渠道通畅程度和对外界反映的灵敏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市场状况,做出短期甚至是中期的市场价格走向及预测,这对于规避企业报价风险异常重要。

2.5 认真抓好施工的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它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创出优质的水利工程。具体来说,施工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一些环节:①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本工程的施工技术规程。②实行工程监理制度,监理是代表国家对工程质量的监控,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应当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者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返工、停工。③成立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由建设单位来负责总施工,要对工程分部分、分阶段、按程序进行检查和验收。施工单位所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旅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及编制,并及时向质检组织去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各阶段都必须履行实施相关的手续,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发展的好可以在当代得到更好的发展,效益也可以取得更大的提高,同样的企业也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败给同行企业。这就要求企业认识的严峻的形势及自身的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加强管理、不断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丁朴荣 水工沥青混凝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J] 小水电

[2]毕红春 浅议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及控制. 科技创业月刊.2005.(7).

[3]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2007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R].

[4]王祖印 吴优、王树海、水利水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高科技术企业,2009,6.

上一篇:论当今企业内部掌控准则的思索 下一篇:关于框架结构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