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压密注浆施工技术的改进方法

时间:2022-03-10 06:39:43

浅谈压密注浆施工技术的改进方法

摘要:钻孔灌注桩由于受施工工艺限制,桩端沉渣不易清除,桩端承载力较低,通过压密注浆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针对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压密注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提供一些改进思路。

关键词:压密注浆 地基处理 灌注桩桩端加固

中图分类号:U443.15+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下,压密注浆已成为许多设计与施工单位经常采用的施工方法,它具有施工快、经济、灵便等优点,有着其他地基处理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压密注浆施工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压密注浆技术的施工质量,为建设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工程应用中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压密注浆施工加固机理

传统工艺的钻孔灌注桩,由于施工工艺的固有缺陷,易导致桩底沉渣和桩周泥膜较厚等隐患。压密注浆技术在成桩前预埋注浆管,待成桩后桩身到一定强度,将水泥浆(国内一般采用水泥浆,国外技术较先进,很多都采用颗粒级数较小的细砂浆)通过压浆泵、注浆管均匀地注入土层中,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驱走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填充其位置,

一方面对孔底沉渣和桩侧泥膜进行固化,减少因桩底沉渣及桩周泥膜对桩端、桩侧承载力的影响。浆液压入桩端后首先和桩端的沉渣、离析的“桩端”相结合,增强该部分的密实程度,提高了承载力;浆液沿着桩身和土层的结合层上返,消除了泥皮,提高了桩侧摩阻力,同时浆液横向渗透到桩侧土层中也起到了加大桩径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岩土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度大、压缩性低、抗渗性高和稳定性良好的新的岩土体,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可防止不均匀沉降。

在压浆的同时,应加强对四周建筑物和管线的沉降观察,以便在施工中能够采取相应的手段如减少压浆压力值、压浆速度等方法应付;切实做好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的保护工作。

三、压密注浆施工工艺

注浆管连接半成品制作下笼后安放注浆管安装调试注浆机成桩后3~7天内开塞开塞后30天内注浆做好每根桩注浆记录

1、通常注浆管随钢筋笼一起下放,注浆管与钢筋笼绑扎或焊接固定在钢筋笼外侧,在两节钢筋笼对接时进行注浆管的对接,对称设置2根;

2、配制浆液,一般水灰比为1:0.4~1:0.6为宜,注浆流量不宜超过40L/min;单根注浆量待定,具体参数待试注浆后再定;

3、为防止压浆时水泥浆液从临近薄弱地点冒出,压浆的桩应在混凝土灌注完成3~7d 后,最迟不宜迟于成桩30天后,并且该桩周围至少8m 范围内没有钻机钻孔作业,该范围内的桩混凝土灌注完成也应在3d 以上。

4、当注浆数量达到设计值或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桩压力超过设计值时可终止注浆;

承载力检验应在注浆完成20天后进行。

四、压密注浆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注浆管未预埋到位

注浆管预埋通常有两种(1)注浆管跟随钢筋笼一起下,这种方法常见于钢筋笼到底的灌注桩,注浆管在预埋过程中容易因钢筋笼下放受阻而被损坏,且对注浆管的对接提出了更高要求;(2)注浆管在钢筋笼下放完成后再预埋,这种方法常见于钢筋笼不到底的灌注桩,注浆管在下放过程中会发生被卡、插偏、未到底等等情况。

2、注浆管的制作加工不合理

注浆管通常都是购置35~45mm黑铁管进行现场再加工,这对工人的加工及施工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注浆管的上、下口会因制作、加工、后续保护等被堵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注浆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产生一些不利因素。

3、压浆过程中存在问题

在压浆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影响因素,(1)压浆时浆液的因根据不同地质进行控制,否则容易造成堵塞注浆管而无法注浆;(2)注浆时压力不宜过大,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注浆管破裂,从而使灌注桩桩身发生开裂,影响桩身完整性;(3)压浆顺序及间隔时间的控制也对压浆的最终效果有影响。

五、改进方法

1、注浆管的预埋

为降低注浆管在预埋过程中折损、下放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特在此提出改进方法。注浆管预埋布置为:

(1)在注浆管制作时,在最下端的出浆口增加一个圆环,便于引导注浆管的下放。在下放钢筋笼前,将穿有一小段砼的钢丝绳下放至孔底,钢丝绳的两端暂时固定在桩孔上方两侧;

(2)在灌注桩进行清孔时,开始下放注浆管。将增加了圆环的注浆管沿着钢丝绳下放,下放深度可以根据钻孔记录或监理验孔记录进行控制。

这样注浆管就能通过钢丝绳的引导顺利下放至桩底,避免了注浆管随钢筋笼一起下放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也避免了注浆管后预埋时不能到底的隐患。注浆管下放完成后钢丝绳可以收回,进行循环利用,避免了传统的固定方式所需材料、人工的花费。

2、注浆管的制作加工

(1)用图钉将压浆孔堵严,外面套上同直径的自行车内胎并在两端用胶带封严,这样压浆喷头就形成了一个简易的单向装置:当注浆时压浆管中压力将车胎迸裂、图钉弹出,水泥浆通过注浆孔和图钉的孔隙压入碎石层中,而混凝土灌注时该装置又保证混凝土浆不会将压浆管堵塞。

(2)注浆管的管头也需特别注意保护,所以在此提出将管头铁帽及防水胶带进行封堵,也便于开孔注浆,减少了注浆时对管头进行重新处理,能节约时间和人工,第一次注浆完成后即可重新封堵,也为接下来压浆后桩端压力检测做好准备工作,铁帽也可重复循环使用。

3、压浆施工

(1)浆液的浓度控制

压浆时浆液的浓度一般为“先稀后浓”,利于注浆管的开孔,防止一开始浆液浓度过稠而使出浆口堵塞。而且不同地质条件下应选择不同的浆液浓度,这样能有效缩短桩端的整体固化时间及提高承载力。

(2)压浆的压力控制

首先如果压力达到10MPa 以上仍然打不开压浆喷头,说明喷头部位已经损坏,不要强行增加压力,这样反而可能损坏桩身,可在另一根管中补足压浆数量。

其次压浆时常会发生浆液沿着桩侧或在其他部位冒浆的现象,若浆液是在其他桩或者地面上冒出,说明桩底已经饱和,可以停止压浆;若从本桩侧壁冒浆,压浆量也满足或接近了设计要求,可以停止压浆;若从本桩侧壁冒浆且压浆量较少,可将该压浆管用清水或用压力水冲洗干净,相隔24小时之后再对原来压入的浆液的桩端重新压浆。

(3)群桩的压浆顺序及间隔时间

压浆时最好采用整个承台群桩一次性压浆,压浆先施工周圈桩形成一个封闭圈,再施工中间,能保证中间桩位的压浆质量,若出现个别桩压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可视情况加大临近桩的压浆量作为补充。

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注浆间隔时间应有所区别,例如淤泥层的桩端应比砂砾层的桩端,压浆间隔时间要相对较长,这样淤泥层的桩端固化效果也会更好。

六、总结

随州科技的发展,压密注浆的机械设备及注浆液等都将不断改进,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大胆想象大功率压浆机、改性沥青材料等都可能应用于注浆施工。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注浆施工的作用的范围及方向也将扩大,产生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改善、提高。此文也只是本人在工程施工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及建议。不同工程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差异,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需要广大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改进,使桩端压密注浆这一技术更加完善,最终在工程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技术力量,体现更大经济价值。

上一篇:浅谈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