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儿童座椅(CRS)误操作调研与改良分析

时间:2022-03-10 02:59:38

汽车儿童座椅(CRS)误操作调研与改良分析

摘要:

获得安全认证的汽车儿童座椅在使用时却未必安全,不论是欧盟ECER44/04还是美国FMVSS213法规标准都不能预测用户误操作后的危险,即使商家通过视频教学或产品使用方法贴纸等策略,也难避免由于理解误差导致的误读和误操作,文章从用户行为研究出发,以国内某款Group123儿童座椅为例,通过实际的问卷和操作调研获得一手误操作数据,结合易用性设计的理论分析,力求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提供引导用户操作的建议,弥补结构和法规上不能恰当解决的误操作问题。

关键词:

误操作 易用性设计 工业设计 儿童座椅CRS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28-03

1 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

用户对汽车儿童座椅(CRS)的误操作会大大降低其安全保护性能,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撞击时加重儿童头部或颈部的伤害,更有甚者会产生致命危险。从Valerie等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提供详细的说明文件、视频资料等方法的确有利于降低误操作率,然而当用户面对CRS实物,并在车内环境中操作时情况比说明书要复杂得多,导致操作疑惑在所难免,而相关法规标准很难明确规范误操作问题,于是误操作隐患埋藏在各种满足碰撞安全标准的合格产品中上市,流向消费者手中。

从国内外学者研究的CRS主要误操作模式及概率数据可以看出,常见的误操作模式主要为:儿童安全带和成人安全带松弛或扭曲,固定座椅用成人安全带穿行错误,在学者Kathleen等人的研究中发现,系带舒适度,系绳使用,系绳存放方法是常见的误操作情况;在CRS的误操作研究中主要项目包括安全带引导操作,缚带长度调节,滑动夹套定位,座椅倾角锁止是否正确等。

2 调研分析的原理与流程

文章的调研原理基于张金焕教授、Kinetics、Kathleen等国内外学者对误操作的研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首先立足于国内CRS市场用户误操作问题的普遍现象,在调研道具等选择中立足于国内市场环境和用户消费水平,调研过程让参与者自行操作并且自述体验,数据分析前首先对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测试,最后结合易用性设计原理将结论转化成CRS的外观设计建议。

3 基于常见误操作方式的问卷与操作调研过程

3.1 调研前准备

调研采用半开放式问卷的方法,随机抽选40名有偿受试者,其中男性、女性受试者各占50%,年龄区间控制在20-35岁,其中本人年龄在20-24岁,为主要受试者(62.5%),以本科学历为主(72.5%),育有下一代的受试者占总体的40%,使用过儿童座椅的受试者占总数的20%。

调研用主要道具,使用车型为雪弗兰科鲁兹1.65L MT,该车符合调研通用型儿童座椅的后排座椅环境,调研用儿童座椅是一款Group 123组的某国产通用型儿童座椅,该座椅通过欧盟E44/R404法规认证,其设计了独特的l组成人安全带绑带方式等满足调研问题的条件。在学者Kathleen对于多款CRS的易用性研究中发现,当受试者操作2款以上CRS后其操作技能上升,影响数据准确性,因此本次试验只选择一款CRS作为调研座椅。调研用模特儿为软体坐姿模特儿,坐姿身高分别为480mm(代表一岁儿童)和670mm(代表7岁儿童)。

3.2 调研过程

工作人员要求每位受试者操作2次儿童座椅安装方式,分别是Group和Group2的操作。首先受试者需要通过CRS上的说明书贴纸学习操作方法,接下来受试者操作Groupl的安装方法,操作期间工作人员无提示并拍照及提问记录,再接下来进行Group2的操作,操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告知正确操作方式。

调研问题选择,学者Kinetic将CRS易用性分为7大类型,笔者摘取其中的安装部分作为主要调研对象,调研问题参考学者Kop pel'6]的部分易用性问题同时有所增加,调研问题参考学者Jermakian”1的三点量表问卷方式,同时增加开放性反馈答案“儿童反馈”和“主观判断”。具体调研问题如下:

■ l组操作有关问题

0 产品独特设计的成人安全带穿引方式

0 产品独特设计的成人安全带固定方式

0 椅背倾角的调节功能引导方式

0 五点式安全带的卡扣安装方式

0 五点式安全带与儿童肩高位置规范方式

0 五点式安全带的松紧程度规范方式

■ l组操作有关问题

0 头枕的高度调节到合适位置操作方式

0 成人安全带的头枕穿引引导方式

0 成人安全带的扶手位置穿引引导方式

4 数据分析

调研有效问卷40份,共涉及问题1 1道其中有效题目9题,数据被录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获得信度oc值0.817 (0.8-0.9),效度KMO值0.738(>0.7),符合统计学要求的问卷有效信度和效度要求。

总体结果描述,与l组相关的问题均存在较明显的误操作情况,笔者将问题误操作的原因分类成完全不懂导致的误操作以及由于疑惑导致的误操作,其意义在于区分受试者误操作是因为完全不懂还是因为认知偏差(疑惑)导致的误读,这有助于在设计阶段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改良。因为完全不懂而导致的误操作中Groupl产品独特设计的成人安全带固定方式比例最高(57.5%),其次是五点式安全带的卡扣安装方式(47.5%)和Groupl产品独特设计的成人安全带穿引方式(32.5%)。由于认知偏差(疑惑)导致的误操作中,最突出的是Groupl产品独特设计的成人安全带穿引方式(47.5%),由此可以推测受试者在唯一操作说明中获取了部分信息,不足以达到正确完成操作的目的,相比32.5%的完全不懂导致的误操作比例,与学者Rudin'8]自勺研究结果类似,其他结果如下表所示。

关于调研中出现“儿童反馈”情况的问题,一些反馈来自儿童而不是CRS,受试者习惯用自己开车或乘车的经验首先判断儿童是否舒适,再通过儿童反馈进行调试。较为明显的问题包括头枕的高度调节(35%),五点式安全带的松紧程度(32.5%),以及五点式安全带与儿童肩高位置规范(17.5%),这些问题的共性是在安装时首先反映的是舒适性,碰撞时反映的才是安全性。

关于受试者选择“主观判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舒适性上,且CRS没有给出明显提示的操作中,例如成人安全带的头枕穿引引导方式(275%),受试者称头枕穿引孔洞较隐蔽,当其位置低于侧撞保护部位时基本被忽略。五点式安全带的松紧程度规范(20%)也是受试者选择主观判断的问题之一,部分受试者会采用伸手试探松紧程度的方法进行判断,部分受试者会参考自己绑安全带时候的松紧程度判断。

关于五点式安全带操作问题总结。受试者对五点式安全带卡扣操作存在的疑惑,主要出现在用户缺乏操作五点式安全带卡扣的类似经验,典型问题出现在“先对齐再下按”的操作方式中,在排除会操作的20%受试者后,多数受试者默认卡扣的安装方式是插好一个再插另一个;另外在安全带两个卡扣的拼接方式上,如图所示问题主要出现在两个卡扣的方向性识别上,受试者认为从卡扣的形状上很难辨别其逻辑性。

关于逻辑顺序与方向的问题总结,调研期间受试者反映较为频繁的是操作和说明逻辑性问题,因此导致的误操作包括操作过程变繁琐以及缺步骤等,例如调研用的CRS两张说明贴纸之间没有标注明确的逻辑关系,导致一些受试者反馈只看了一幅图,虽然看不懂,但希望能够用结果反推过程;在l组成人安全带绑带穿引路径上也出现了逻辑顺序问题,部分受试者依据成人安全带绑带的经验判断,安全带卡扣固定后即视为安全带已绑好,因此忽略了CRS上的安全带固定夹扣及相关操作。

由调研结果总结得出,“完全不懂”和“疑惑”导致的误操作较突出的前三位问题是完全吻合的,这说明产品在这三个问题上没有给予用户清晰的指导方式,而在“儿童反馈”和“主观判断”两种出于用户本身的指导操作判断方式中,主要问题集中在安全带及头枕位置。文章将上述6大问题筛选得出4个从外观设计的角度可以探讨和解决的方向,具体如表4。

Cooper指出,研发人员与用户的知识背景和操作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产品的易用性降低,在CRS产品中高安全性的操作要求和初始用户无经验性操作矛盾中,同样存在类似问题。Reiss指出在符合人机工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与用户的行为流程一致或符合用户的思维逻辑的方式,达到提升产品易用性目的。诺曼与其观点类似,他认为可以通过外观设计上的语义因素,逻辑因素,物理限定因素等限定和引导用户的行为,减少出错概率,从而提升产品易用性。下表格中,笔者就问题特征及用户需求点,按照Reiss和诺曼的方法论指引,提供了如表4所示的方案改良。

汽车儿童座椅从发明至今已有五十余年,作为既是儿童用品又是工程技术较高的产品,其易用性研究依然有很大的探讨空间,误操作频率之高便是易用性设计不到位的表现之一。文章虽然从理论上进行了易用性的设计改良,但是在实际的设计环节和用户使用测试中依然会存在诸多问题,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继续探讨。

上一篇:由经典国货的价值窥其品牌活化方法 下一篇:东北民俗满族剪纸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