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3-09 11:20:44

高中生身体自尊的比较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264名高中生身体自尊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状况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各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身体自尊状况显著高于女生。(2)高中生中男生的身体自尊状况的年级差异不显著,高一年级女生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女生,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年级差异。

关键词:高中生 身体自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5643(2013)03-0113-03

1 引言

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的看法,是由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Secord&Tourard,1953)。其包括两个等级:主领域一般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和次领域中更为具体的有关身体各方面的维度。身体自尊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认知、动机和行为等一系列身心活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走向成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身体自尊水平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及人际交往中都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了解高中生的身体自尊特点对于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方法从无锡市某中学高一至高三各年级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80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264份,有效率为94.3%。样本构成见表1。

2.2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徐霞2001年修订)。该量表中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包括两个等级:一般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和此领域中更为具体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维度。更为具体的此领域包括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方面的自我价值感。整个量表共有30个条目,包括一个主量表和四个分量表,每个量表共六个条目,每个题目的得分范围在1~4分。

2.3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由研究者和班级老师担任主试。测试前由主试介绍本次测试的目的,打消被试人员的顾虑,鼓励被试真实作答,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对有效问卷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高一年级男女生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比较

如表2所示,高一年级中男生身体自尊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女生,并且具有差异显著。其中男生和女生在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两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p

3.2高二年级男女生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比较

如表3所示,高二年级中同样男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两维度上男女生的分差异极其显著(p

3.3高三年级男女生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比较

如表4所示,高三年级中男女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在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男女平均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

3.4不同年级男、女生身体自尊各维度平均得分比较

为了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各个维度年级差异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表6。

由表5、6可见,对男、女高中生而言身体自尊的各个维度上在年级组别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对于高中生而言年级对其身体自尊没有太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男女生各年级间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的差异情况,对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男生在各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维度上高一女生显著高于高二女生(分别为p=0.45和P=0.36),在其他维度上各年级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由图1、图2可以看出男生女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都是高二年级最低,这说明高二年级中男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低于高一和高二年级。在不同维度上男女生平均得分有所不同:男生在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三个维度上平均得分情况为高一>高三>高二年级,在身体素质和身体吸引力两维度上则为高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女生在身体状况、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表现为高一年级>高三年级>高一年级,在身体吸引力和身体自我价值感两个维度上表现为高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

4 分析与讨论

4.1高中生身体自尊发展的性别特点

研究发现,高中生身体自尊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各年级男生身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何小萌Ⅲ研究一致。其中高二年级男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两个维度上极其高于同级女生。高三年级男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也极其高于高三女生。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在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父母以及中小学的教师都积极鼓励和强化孩子以适合性别的方式行动,并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行为的指导,这将导致儿童在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在家庭或学校中家长和老师倾向于将女生的角色定位为温柔、安静、比较顺从等特点,而顽皮、打闹、独立性等具有男孩子特点的行为活动则得不到他们的支持,这种情况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女生对自己在生活中角色定位,可能将导致女生不喜欢运动,逃避上体育课等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女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少于男生。薛林峰等人研究发现不同方式的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都具有调节作用。田录梅等研究发现,运动员身体自尊状况明显高于非运动员的身体自尊水平。因此缺少身体活动可能是导致女生在运动素质、运动能力等维度显著低于男生的原因。

4.2高中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年龄特点

研究发现: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中男生在身体自尊各个维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高二年级在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相对较少。对于女生而言,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两个维度上高一女生显著高于高二女生。在其他维度上各年级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样高二年级女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相对较低。这可能与高中生的经历有关:高一年级学生都是高中入学考试中的优胜者,他们对高中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同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感,到进入高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比较,原先的优越感将会慢慢消失,同时会有种失落感,对自己的自信心有所降低。但随着高中生活的持续进行,他们对高中生活完全适应后这失落感,降低的自信心将会提高。

5 结论

(1)高中生身体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各年级中男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2)高中生男生身体自尊水平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维度上高一女生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女生,其他维度上则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

上一篇:山西省武术锦标赛女子散打比赛腿法技术运用分... 下一篇:武术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的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