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中“尊重与欣赏”的魅力

时间:2022-03-09 11:08:36

浅谈职业教育中“尊重与欣赏”的魅力

【摘要】“尊重与欣赏”是教师的一种素养。作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我们更应具备这种素养。传统教育以指出缺点和不足来提醒和督促学生完善自己,但对思想不成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严重的中职生来说,传统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要改变那种总是抓住别人错误不放的批评性思维,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习惯,这样就会发现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在教学活动中留意任何微小的事情,对学生表达真心地尊重与赞赏,尽量减少否定与批评。通过“尊重与欣赏”指出优点和特长从而让学生自己克服缺点和不足,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具无限魅力。

【关键词】尊重 欣赏 职业学校 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61-02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学会运用“尊重与欣赏”与学生相互沟通。通过赏识教育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目前大多数中职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都是由于中考落选,他们普遍共同的特点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作为从事中职教育二十多年的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观察中发现,中职生大多是非常聪明的,虽然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确实欠缺,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赋,他们的智商都不低,而且情商比较高,如果引导得当,他们中很多人将成为当今社会技能成才的“佼佼者”,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只要我们合理引导,方法得当,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重塑他们的人生。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尊重与欣赏”,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往往教师一个理解的微笑,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悉心的劝导,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远离误区。那么如何正确的运用“尊重与欣赏”教育呢?本文从赏识教育的本质出发,着重分析教师应怎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搭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与欣赏”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比如在我校2011级10班上《德育》课时,班里有几个男生比较调皮,学习习惯很差,几乎不听课,但也绝不放弃他们。上课时鼓励他们从头再来,对他们在学习中的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因此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他们都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每一堂课的笔记,下课后还主动找老师谈学习体会,一改往日的懒散,并赢得了班级同学和班主任老师的赞赏。在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很注意观察他们,努力寻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被欣赏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努力。当你和学生真诚相处,当你熟悉了学生的一切时,你会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东西。

二、努力搭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著名教育学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是冰冻了的情感也会消融。” 假如我们在上课时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生交流,一个赞许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上《德育》课的体会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随时与老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想法和体会及时、耐心、细心地答复。对于学生的精解与妙答,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积极发表自己的体会与建议。学校安排教师晚自习下班辅导,见到老师同学们都非常热心,尤其是2011级11班的张婷、秦文涛等同学还主动与老师谈他们在初中的学习情况,谈家长对她们的期望,谈毕业后的打算等等。教师与学生的进一步的交流,使学生把你当成知心朋友,跟你说心里话。以这种情感交流形式架起理解的桥梁,为沟通师生感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与他们的心连在一起,也就真正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

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整个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一开始很少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它,更谈不上去积极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教材和教学活动中获取奥妙的感受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学生如能从学习过程中了解《德育》学习的意义,也就能获得对《德育》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

1、运用活动化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探索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等,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形成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把思想和情绪激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出发精心设计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2、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既要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又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与改进。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播放一些知识片、案例短片、电影剪辑等,对课程的内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达,使理论通俗化、形象化、简单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设计情景模拟课堂,如通过设置模拟法庭,引导学生了解用法律解决问题的程序及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情景模拟课堂能较好地化难为易,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以简单、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进行类比或反向联想,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四、学会赏识与赞美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落后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尊重、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

1、把微笑带进课堂

作为科任教师在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同时,自然就能够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信其师、爱其师。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中职生,他们大多是在发展中不成熟的人,需要老师的关系鼓励。教师一个理解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感到格外亲切。

2、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差生”

作为职教老师,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调皮的学生因平常受班主任老师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而任课老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由于他们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欠缺,他们在上课时精神往往不够集中,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结合实际,精讲多讨论,给他们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尽量创造和谐愉快的氛围。他们由于缺乏自信心往往怕开口,尽量提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而当他们正确回答问题时,及时给予他们尊重、欣赏、鼓励和表扬。尽管有时学生不能按照我的教学思路回答好问题,但我也不求全责备,讽刺挖苦他们,尽量从他们的答案中寻找值得肯定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中的闪光之处,并寄予期望和寄托,慈祥的目光总流露出对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微笑的面容更加充满着对学生的“尊重与欣赏”,这种”尊重与欣赏”能鞭策、唤起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也正是这种“尊重与欣赏”使他们在《德育》课的学习中认识了自身的进步和价值。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他们的潜力,增强教育的时效性,使学生得到积极的长足的发展。中职生是充满着无限活力的,教师充分运用赏识教育,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教师的“尊重与欣赏”将会重塑他们的人生,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01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新课标教师培训教材 海南出版社 1997.4

[3]韦宝平《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改革》中国成人教育 2002

[4]刘铁芳《教育情感与生命关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6)

上一篇:“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下一篇:技校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的建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