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中货币政策传导低效应原因分析

时间:2022-03-09 07:38:43

县域经济中货币政策传导低效应原因分析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是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确保辖内金融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增长,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反而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如何化被动为主动,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基层央行当前需要认真关注和研究的新问题。

一、影响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原因

1、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管理,制约货币政策传导职能实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一级法人体制形成的信贷集中管理,对欠发达县域经济存在歧视和偏见。信贷服务的重点向大中城市及大中型企业倾斜,忽视了对欠发达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使银行信贷资金在地区与地区之间、规模大小不同的企业之间造成了供应上的不平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国有商业银行采取“丢卒保车”的政策,限制欠发达地区所属机构的信贷增量,将富余资金通过资金上存流向有效需求旺盛的发达地区,致使欠发达县域经济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成了发达地区资金的蓄水池。一方面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被上存“抽”走。这种资金管理与信贷政策的客观冲突,加剧了欠发达地区的资金供需矛盾,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职能。

2、基层货币政策工具弱化,限制了基层央行的调控能力。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权限来看,人民银行总行拥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所有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权限。但具体到基层人民银行,可有效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权限小、种类少。基层央行可使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贷款,其操作却基本仅限于支农再贷款,并且受到分行严格的审批和规模限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较弱、效果不甚明显。再贴现作为基层央行可操作的另一货币政策工具,在现实工作中并未开展,发挥不了效应。因此,在现实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基层的传导存在较大限制。

3、县域企业市场活力不足,加剧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低效。客观地讲,目前县域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务能力弱、潜在风险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在企业进出市场方面,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较高,选择合适项目的难度大、成本高,使金融机构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贷款不得不持慎重态度。此外,企业改制逃废债现象的客观存在,也加剧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心理。据资料显示,目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零售贷款成本约为大企业批发贷款成本的5倍,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有限,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很难取得平均利润。低收益率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宗旨背离,势必也影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4、金融生态环境欠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当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县域金融环境欠佳、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也有直接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全局性与地方利益的局部性不协调。在基层央行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通过其相关配套政策影响货币政策的行为仍然存在。如在打击逃废债、规范信用秩序等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默许企业借改制之机或以其他形式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企业对银行的合同承诺不兑现,损失了企业赖以生存的信用资源,引发了恶性连锁反应,刺激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机制日趋严格。

5、人员培训不到位,滞阻货币政策职能的发挥。改革后,基层央行人员数量虽已达到饱和,但员工队伍无法更新,县级支行普遍存在员工老龄化趋势。因此,如何提升现有员工整体素质、专业技能已是当务之急。多年来,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员工素质,如岗位培训、鼓励职工自学、进修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尤其是金融理论和货币政策知识方面的培训,致使目前基层央行员工忙于应付日常的业务操作,缺乏全面性,执行货币政策、宣传货币政策的职能被弱化,影响了基层央行货币政策职能的发挥。

二、增强基层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

1、拓展工作视角,创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层央行要充分发挥信贷窗口指导作用,首先必须切实掌握辖内经济金融运行的实情,着力做好“结合”文章。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以调整信贷结构,促进辖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同时,通过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扶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信社的发展,促进其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切实防范信贷集中形成的风险。

2、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基层央行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基层央行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总行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反馈信息,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当好参谋。因此,基层央行的调查研究首先要深入研究当地经济特点,全面调查货币信贷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尤其是信贷资金运用情况,为解决货币信贷政策实施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想办法、出对策,真正完善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作用。同时要了解区域资金的变动情况,研究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提供金融支持,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还要结合当地经济金融实际,提出自己的货币政策执行意见并及时对当地信贷投向做出必要的沟通与反应,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率。

3、更新经营理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是银行业要加强金融服务工作,以增强对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要树立不仅提供资金是支持,而且帮助企业进行项目评估、提供结算服务也是支持的理念,创新思路,强化服务意识。二是区域中小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改变风险管理认识上的偏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采取积极措施主动适应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开拓新的贷款领域和推出新的信贷品种,把营销重点转移到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中去,为货币政策传导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区域金融机构要建立科学的贷款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信贷资产质量与员工收入相对称的奖惩机制,实现规避风险和利益对立的统一。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信贷管理权限,避免“一刀切”模式所引发的弊病。

4、整治信用环境,构建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机制。基层央行一是要正确处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加强沟通和联系,争取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通过与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分析各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信贷风险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式及时向商业银行信贷预警信息。三是要组织协调各金融机构对那些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悬空金融债权的企业和个人实行“黑名单”制度,联合对其实行金融制裁。

5、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货币政策操作者的能力。就基层央行来看,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系统地在基层央行员工中普及货币信贷知识和金融新理论、新知识。其次,要根据各岗位“应知、应会、应能”的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外出深造等多种形式,促使员工转变观念,使其综合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从而适应基层央行宏观调控职能的运用和发挥,提高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为货币政策职能的有效发挥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衡山县支行)

上一篇: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下一篇:长三角视角下的杭州区域金融中心打造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