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福建新兴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

时间:2022-10-09 07:34:45

加快福建新兴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

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关口。新一代宽带网络、系统级芯片、泛在网和普适计算、智慧地球、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正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飞跃。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向农业、医药、能源等众多领域广泛渗透,新产品形态、新业态加速形成。多元化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份额不断提升,纳米技术加速向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方向迈进。全球科技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一批新兴产业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的出现是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新兴产业是未来全球经济的着力点,高科技领域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写未来的国家力量对比。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契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正抓紧制定和实施“新经济”发展计划。如美国政府提出经济复兴计划,着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技术革命,将能源改革作为振兴经济的主力和经济复苏的核心;欧盟推出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日本提出重点扶持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

近年来,福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一批产业迅速兴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省新能源产值360亿元,初步形成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能源、新型环保电池等新能源产业。2009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60亿,规模以上企业有106家,亿元以上企业21家,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门类,在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以7-ACA(7-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的下游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蜂毒研究及产业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产销量居全国前列,农业生物育种技术与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先进省份。但目前福建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规模偏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仅为10%左右,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

随着福建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一些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发展方兴未艾。其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在新材料领域,福建在光学晶体材料、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稀土材料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有一席之地;在新能源领域,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泉州、南安、厦门等地已成为国内光伏产业集聚地。其中泉州已初步形成从硅矿采掘及粗加工,到单晶硅、多晶硅提纯生产,再到拉单晶或多晶硅浇铸及切片,再到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电池组件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在节能环保领域,福建产业发展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其中电除尘产品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已经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除尘和气力输送为主的三大体系。有机废气和废水膜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紫外C消毒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市政污水消毒领域占有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生物医药领域,福建已成为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重要生产基地,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前列。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直是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行业,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至今较低。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从2005至2009年年均产值增幅分别达到19%、24%和37%,但这些产业在我省高新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小,2009年分别仅为5.53%、3.26%和3.22%。而且,我省高新产业主要聚集在厦门、福州、泉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宁德、龙岩、南平、三明、莆田等地市产值较低,不少新兴产业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地区间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雷同性,尚未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地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期,大多是在政府推动下,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扶植政策,把要素和资源优先转移到最有前途的产业中去,使其潜力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实现的。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因此,我们特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

新兴产业因发展的前瞻性、较强的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以及产品首次进入市场的困难性等,其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自发行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有利的扶持政策。政府应充当新兴产业的坚定倡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努力为新兴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1)抓紧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建议会同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科技厅、外经贸厅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制定《《福建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作为重要部分纳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当中。要特别重视产业化的可行性,关注各个新兴产业所处的成长周期,选择产业需求迫切、有望快速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舍弃虽技术高端,但产业化可行性较低的项目。通过编制《目录》,对于潜力很大的项目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加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抢先占领行业高地。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每两年对《目录》进行修订,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对符合《目录》的企业和产品,优先享受国家、省鼓励发展产业的有关政策。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通过指定详细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把政策扶持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到支撑前端产品开发和后端推广应用上。优先保障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研究规划后予以保证。在有效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出让、租赁等有偿方式使用土地。实施返还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或下调地价等用地优惠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成立市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调度,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协调解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建立新兴产业培育的工作协调机制。省里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实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抓跟踪研究,及时发现,确定方向,统筹规划,引导扶持,做好产业定位,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2、完善投入体系

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具有需求大、运作周期长的特点,导致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面临较传统产业更高的市场风险,现有的一般资本市场很难满足新兴产业的融资要求。应着力转变目前以银行信贷为主的传统融资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尽快完成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顺利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1)创立新兴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每年省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新兴产业领域开发的核心技术取得专利、成果实现产业化、市场前景好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2)积极发展私募创业投资基金,使其规模逐步达到20亿元。用3至5年左右的时间,吸引各方资金500亿元至1000亿元,在省内建立50只左右创业投资基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3)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对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给予奖励,推动高新园区内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建立全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加强对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的政策辅导,积极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后备企业提供创业导师、成果转化和投融资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服务,为非上市股份制企业股权转让和交易提供平台。

(4)完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完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建立和健全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构成的信贷服务体系,着力发挥科技银行的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新兴产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和风险控制体系。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在总贷款规模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信贷专项,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继续深入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

(5)充分发挥债券、信托、债权基金等融资渠道的作用。对符合债券发行条件的企业,应大力支持争取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鼓励中小企业发集合债;信托公司努力开发适合新兴产业特点的信托产品;工业债权基金的发行实现常态化,努力为我省新兴企业增加债权融资渠道。

(6)建立和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大政府性资金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投入。对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省财政按其年度担保额16%予以补偿,并可以获得省级再担保公司的再担保。加强对担保、再担保机构的监管,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监督,建立一套适合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考核办法。

3、提升创新能力

新兴产业成长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必须重视解决创新技术进入市场后如何走向成熟的问题。政府对创新成果的支持应强调市场适应性,尊重企业对市场的价值把握,激发产、学、研各个方面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瞄准市场、适应市场、融入市场,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1)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研究开发体系,形成经营、创新、生产有机联系的创新链条;支持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健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及专家库系统。

(2)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技术评估、咨询、服务、专利、科技信息等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重点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

(3)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超前部署、长期积累,将新兴产业有关技术列入市科技重大专项,开发重点核心技术,注重配套技术的系统集成,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强化各级政府对R&D的投入责任,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并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R&D以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竞争前技术研究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比重。

(4)大力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档次,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

4、促进产业集聚

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先导,决定了其组织培育方式不同于传统产业。以配套集群的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上下游衔接,有助于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尽快形成整体竞争能力。

(1)大力扶持新兴行业龙头企业。加快研究制定扶持大企业的政策举措,使之成为我省参与新兴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集聚带动作用。

(2)积极发展新兴中小企业。按照具备好的市场、好的机制、好的领军人物的标准,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新兴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园区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协作,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

(3)持续推进园区和基地建设。高新技术园区与产业基地以其技术与智力的高度密集,蕴藏着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着力打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加快集聚。鼓励企业向规划建设的产业基地集中,因企业异地整体搬迁而对企业原所在地财源产生重大影响的,经两地财政部门协商,以搬迁时前一年该企业入库税收为基数,由上级财政部门核算后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企业原所在地的财政利益。鼓励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在规划建设的基地内兴办企业园区,以年租制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租约期最长可达50年;企业园区属于外部公共大配套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列入当地政府公共支出范围。

(4)积极承接国际新兴产业转移。紧紧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组织必要力量,开展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投资意向和在中国境内投资布局的调查与研究,把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投资动向与我省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科技储备、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编制既能与我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又能与外商需求相吻合的招商选资项目。加大与国外专业研发机构和专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力度,鼓励国外制造厂商和研发机构来福建投资办厂及建立研发中心。

(5)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空间。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由于研发投入较多、缺乏规模经济,所以产品成本往往较高,加上不少产品(如节能环保产业)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用,具有很强外部经济性,因此必须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力度。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生产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新品开发,通过产品持续更新、工艺升级和功能提升,赢得新的发展。二是大力实施新兴产业产品的示范工程,将示范工程检验的产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推广,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医药产品,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建立境外销售网络,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简化退税手续,加快退税速度。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理利用境外资源,以购并、合资合作和租赁等方式开拓境外市场。

(6)大力促进闽台新兴产业对接。为应对全球金融风暴,调整台湾产业结构,台湾当局连续推出精致农业、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创意、医疗照护、旅游观光等六大新兴产业规划。六大新兴产业表现为向服务业倾斜、相互关联性、主要依托大陆市场的特点。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五缘”优势,从产业链整合、延长上推进闽台新兴产业的深度对接,不断加强新兴产业的融合互动,合作制造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到全世界,合作开拓大陆市场,创立品牌;应开放资本合作发展新兴产业;研发合作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共同制定产业标准,力争使其上升为全球标准,努力形成新兴产业链和新经济增长点。

5、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

新兴产业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要舞台,新兴产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抓紧落实福建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海西人才高地的有关政策,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程,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的原则,在努力培养本地高端人才的基础上,指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要力争通过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发展一个高科技企业,进而带动一个新兴产业成长。

(2)实施“企业博士创新” 计划。积极资助在生产一线的博士和博士后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培育一批年纪轻、素质高、适应未来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带头人。按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统筹教育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有技术优势的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探索建立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切实解决好相关人才的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福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4)实施台湾退休工程师引进计划。台湾受雇员工退休年龄平均为55岁,工程师提早退休现象更为普遍,台湾很多人祖籍在福建,退休后落叶归根返回大陆安度晚年的心态迫切。我省相关部门可有选择地引进一些依然保持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丰富的创新管理经验的台湾退休工程师。

(作者单位:福建社科院经济所)

上一篇:绍兴发展会展经济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 下一篇:大连市税收结构分析与相关产业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