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游戏中交往能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3-09 01:49:44

浅谈幼儿游戏中交往能的影响因素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互相交往、自由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的交往又有其自身特点,它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幼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环境适应、交往礼仪、同情与移情以及合作与分享这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同伴间的互动游戏中,幼儿能主动协商、沟通、深化合作精神,进而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交往能力也随之提高。

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的一种方式,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因此,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促进相互交往。幼儿年龄尚小,仅仅靠自己的能力有时还不能很好的维持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它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培养有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人为目标,以促进人类向前向上为目的1。因此家庭、教师、社会媒介在幼儿游戏生活中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家长可以以身作则来影响幼儿游戏中的互动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策略促进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等多方面来促进幼儿游戏时的积极交往。

一、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1、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有关专家指出:幼儿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模仿且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交往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更应该注意到自己言行举止的文明礼貌,表现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待人亲善、明理谦让的好风范。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被人踩着推着了,家长应谅解别人,不随意责怪。在商店买东西与营业员发生了误会,家长也应尽量心平气和,讲道理、明是非。邻里或亲戚朋友有困难时,家长则应主动关心,热心相助。孩子耳濡目染这些,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行动上不知不觉地表露出来。

2、为孩子的交往提供条件

由于现代家庭大多居住在楼房里,很少与周围邻里来往,再加上家长工作繁忙,与亲朋好友交往常以通讯形式进行。幼儿几乎没有与外人交往的机会,逐渐地孩子习惯了一个人单独玩或只与父母玩,不容易融入群体中。可让人忧虑的是,家长却还认为孩子的表现是乖、听话,不认为这种失去与人交往愿望与兴趣的表现是有害于幼儿的,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障碍。对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机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和同龄人在一起,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多和别人打交道,让幼儿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受到锻炼。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如少年宫、游乐场、公园等幼儿较多的地方,在那里鼓励孩子主动地寻找游戏的伙伴。另外,也可经常让孩子将图书、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使他能在集体中与人多接触、多交朋友。

总之,孩子的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家长的重视、培养和引导。

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1、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与机会,训练其交往能力

孩子年龄虽小,但都渴望有自己的朋友,由于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在交往时,他们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和友好,有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和别人推推打打,反而引起小伙伴的反感,让人不愿和他交朋友,教师要针对情况,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可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幼儿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里要想着朋友,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朋友。

2、教师要做孩子的朋友,随时关注和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

和每个孩子做朋友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要尊重理解幼儿,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让幼儿时刻感到“老师是爱我、喜欢我的”,使幼儿在爱和喜欢的氛围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反之,如果幼儿处在冷漠的环境中,则会对人漠不关心,出现交往上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及时给幼儿以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教师要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教师要找出原由,进行随机教育,把他们引向交往的正确方向。

教师在游戏发展过程中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当孩子在游戏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放弃权威,真正参与到游戏中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为游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但放弃权威并不意味着放纵游戏,而是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好指导的尺度,在游戏中做一位隐性的引导者。比如,当幼儿需要相关的知识经验支持游戏的开展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参观、调查、讨论,以积累经验;当幼儿对原有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应组织他们开展讨论,发展游戏,并在发展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三、社会文化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1、社区活动对幼儿的交往行为的作用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时表现的行为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的优劣往往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定期的社区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孩子们既享受到了活动的快乐,又体验了交往的乐趣。可以通过开展“庆祝六一”、“踏春”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增强社会交往技能。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让幼儿参与社区活动,脱离熟悉的幼儿园班级环境和家庭环境,接触新环境、新朋友,想办法接近新的同伴们共同游戏。活动组织者可引导家长用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谦让、助人等,通过鼓励幼儿之间的找朋友,辅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2、电视媒介对幼儿的交往行为的作用

电视机媒介对幼儿的交往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传播媒介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幼儿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不仅能迅速提升对社会的认识,也丰富幼儿精神生活,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电视媒介提供了直接模仿某些亲社会行为方式的机会,给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特征、深受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电视,对亲社会行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些反应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和善良、关怀的故事,能为幼儿学习和巩固亲社会行为提供直观、生动的示范,有助于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访等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多带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多让孩子去体验社会与家庭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感受家庭温馨的气氛中,了解家庭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幼儿快乐的游戏,让我们共同合作和努力,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拥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快乐的成长足迹。

1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宁夏教育》1994年Z4期

上一篇:浅谈缩小初二英语两极分化问题 下一篇:儿童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后的高压氧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