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产面积测绘各步骤管理问题探讨

时间:2022-03-09 01:01:46

对房产面积测绘各步骤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房产面积测绘看似是一项简单的测绘工作,但其责任十分重大。在房产管理、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其成果质量的好坏影响越来越深远。在房产测绘工作各环节中,如何控制好房产测绘成果质量是各个房产测绘单位及管理部门永恒的主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践经验,结合当前质检工作体会,对房产面积各环节测绘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进行剖析。

关键词:房产面积测绘, 边长数据, 房产要素调查, 公用分摊

中图分类号:P216文献标识码: A

1.房屋计算面积部位的认定准确

对于在测绘一幢房屋前,一定要明确哪些部位是计算全面积,哪些部位是计算一半面积,哪些部位是不计算面积。若认定不准,直接导致总建筑面积的错误及后续的分摊计算。因此计算面积部位认定这一环节十分关键,要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及各地的《实施细则》来判定房屋计算面积的部位。

自 GB/T 17986《房产测量规范》颁布实施以来,由于《房产测量规范》还不够很完善,个别条文解释不明晰,尤其是现代建筑物已不是单纯的火柴盒形式,而《房产测量规范》对特殊建筑等问题没有触及到,使得测量人员在实际测算中往往难以掌握,从而引起房产纠纷。目前,房屋面积测算中存在的难题较多,有些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投诉热点。

1.1关于入户花园与空中花园

有些开发商为了增加房屋的卖点,在设计图上的文字注释往往与《房产测量规范》中不一致,如在设计图上标有“入户阳台、入户花园、空中花园、景观窗等等,如何与房产测量的有关性质的界定一致。比喻“入户花园”,在计算面积的技术规定条款中,不会有这个名词,而且“花园”也不能计算建筑面积,但实际上“入户花园”类似《房产测量规范》规定条款中的“外走道”或“不封闭的阳台”。我们在碰到建筑图上如此类与《房产测量规范》不符的文字注记,究竟如何定性?如果《实施细则》中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规定,我们在面积测算时,一定要根据房屋建筑结构来判定,必要时,要求委托方有一个明确的说明,要求设计单位提供设计使用功能说明,将不规范的述语统一到《房产测量规范》中来,参照国家《房产测量规范》或各省市房产测绘《实施细则》相关类似条款处理,准确来判定出房屋计算面积部位的性质。

1.2关于有柱走廊与有柱阳台

《房产测量规范》上规定:有柱走廊按柱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而阳台是按是否封闭来确定建筑面积,封闭阳台按其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未封闭阳台按其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即使有柱阳台不封闭也应按其的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准确区分哪种情况是有柱走廊,哪种情况是有柱阳台。可从以下三种方法加以判别。第一.有柱走廊一般是位入主入户门口,是各户从室外进入户内的必经通道。有的属共有部位,而阳台是处于入户门内的套内建筑面积,属户内专用部位。例如,在某幢别墅中,先经过入户门进入户内,户内还有通往私家花园有柱有半围护部位,往往较长,有的跨越好几个房间,看起来与柱廊没什么区别,但其性质属室内专用部位,作为阳台使用,应该按不封闭阳台按其的水平投影面积一半计算;第二.若有柱廊设计为某个户室专用的,并且是入户内的必经之地,此种情况按有柱廊门廊计算全投影面积,而不能按阳台计算一半面积;第三.从柱廊的概念上理解,柱廊要有柱。

1.3阳台面积的计算

阳台是供人们活动.休憩及晾晒衣物或其他用途的房屋附属设施,是户内与户外的过渡空间,一般有永久性上盖、有围护结构、有台面与房屋相连,根据其情况分为全封闭阳台和半封闭阳台。近几年,在实际测量中发现有阳台的顶盖与阳台底板.围护结构的投影不完全一致的现象。阳台的顶盖形式多种多样, 笔者认为,对于部份覆盖的顶盖,可认为:

(1) 没有完全覆盖的那部分算为没有顶盖,不算面积;

(2) 投影下来的面积大于围护结构的 1/2,则计算面积; 不大于 1/2 的不算面积。

1.4伸缩缝面积的计算

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定》规定,不论伸缩缝的宽度,只考虑是否与室内相通,能否利用,作为伸缩缝是否计算建筑面积的标准。因此,伸缩缝、沉降缝等变形缝,不论其宽度,只要其与两边房屋中任一边相通,具有房屋的一般条件,又能正常利用的,则可以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

一般的伸缩缝面积相对本栋楼来说并不大,若单独计算其通行的部分也只是门口那一小部分。一种观点认为: 只要是通行的伸缩缝,均应全部计算建筑面积,虽然没有通行的部分没有使用到,然而,作为伸缩缝具有的功能,此部分空间全楼均得到受益。另一种观点认为: 这种算法是不合理的,三缝( 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 是结构上的要求。用户没有利用上是不应计算面积的,如果用户利用上了是可以计算面积的,且利用多少计算多少,还是比较合理的。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

2.房屋套型边长数据的采取准确

房屋面积测绘的基本单元是幢,而幢是由多套房屋组成的,可以说套是房屋测绘的最小单元,房屋的套型、边长数据测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幢的总建筑面积,况且房屋的套型、尺寸边长还要附在房屋所有权证上,将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因此无论在房屋预测、还是实测过程中,房屋的套型、边长数据测绘这一环节一定要准确,若有差错,后患无穷。

2. 1房屋预测套型边长数据的准确采取

房屋预测套型边长数据,有的可以直接从设计图上读取,有的须经过换算,有的还须通过比例尺量取,这要求我们能看懂设计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了解设计图的各类符号、各类线段的含义,了解各层之间连接关系,如何换算至我们所需要地房屋边长数据。

(1)在许多设计图上,设计的尺寸有柱轴心尺寸,结构外墙尺寸,内空尺寸等,这些情况与我们所需的计算套内面积的墙体中心尺寸,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墙外边沿尺寸,附属建筑尺都不一样,需要经过换算,所以,在作业时,要看清图上标注的是什么部位的尺寸。

(2)要看清设计图各层上下之间的结构关系,如楼层高度、阳台的顶盖,架空通廊的顶盖,大厅的高度,坡面屋顶的层高等等关系。

(3)设计为坡面屋顶的房屋,层高超过2. 2 m(含2. 2 m)才能计算建筑面积,在设计图上往往无法直接看出。只有从剖面图上图解三角形才能计算超过2. 2 m的投影范围线。如是房屋实测,可按照下列图表及公式将相关尺寸测量出来,并计算出2. 2 m所属范围。

2.2房屋实测套型边长数据的准确采取

(1)在实测时,比照预测成果图上套型边长数据并加以充分利用。首先,我们可以将预测资料调出,比较一下预测施工图与实测竣工图的不同之处,看一下是否在房屋施工过程有设计变更联系单,并记录下所有变动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地测量中作为重点的量测。

(2)实地测量时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相结合。从整体到局部是测量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在实地测量时,最好事先观察一下所要测量房屋的整体,从各个外立面观察哪些标准层次的层建筑面积是一样的,哪些层次又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阳台部分。因为一般的住宅除底层房屋套型、门厅、楼梯、顶层复式房屋、机房或水箱以外,外墙立面基本都是一样的,建造时主要在分隔或阳台上做不同的设计以达到良好的立面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保证在相同的房型有相同的套内建筑面积。而对房屋每单元套型的检测中,一般并不需要对所有的内部尺寸作详细再次测量,只要对整套房屋的轴线总尺寸、与相邻单元部分的尺寸、阳台的尺寸等作测量并详细记录。比较重要的一步是对照竣工图实地检查房屋是否完全与图纸一致,对不一致的地方必须作认真仔细的检测,确保房屋套型、边长无误。

3.房产要素调查准确

房产要素调查也是我们房产测绘的基本环节之一,要做到房产要素调查准确,以下一点值得注意。预测时,房产要素主要参照建筑施工平面图上文字标、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地名批复等相关资料进行对照确定。实测时,可将预测成果资料与房屋竣工图及实地进行核对,在实地核对房屋部位、套型、尺寸是否一致的基础上,还要查对房屋坐落、幢号、结构、用途、层次、室号编写等房产要素是否符合《房产测量规范》,是否符合房屋产权发证要求,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若不一致,要求委托方提供变更图纸、联系单或文字说明。实地不符,还要求开发商进行整改,直到符合房产测绘及产权登记发证要求。

4.面积计算正确、公用分摊合理

房屋的套型、边长数据、计算面积部位及房产要素都准确了,最后,质量控制中最为关建的环节是要保证面积计算的正确、共用面积分摊合理,可以说这一步是房产测绘的核心。计算房价、交纳有关税费及办理房产证都是以房产面积为准,因此,房产面积直接关系到购房户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确保面积计算分摊准确。

房屋各层面积及总面积计算准确后,再确定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计算,公用面积部位及其分摊原则确定,要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及各省市的有关《实施细则》来确定,对于个别公用部位在《房产测量规范》中不能明确是否可分摊,要组织测绘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委托人及建筑设计师进行图纸联审讨论定案。公用面积分摊完成后,别忘了,将分摊前的总面积、套内面积、分摊面积与分摊后的总面积、套内面积、分摊面积比较一下是否前后一致,确保分摊过程准确无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实证明,只要在测绘作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控制好成果质量是最为便捷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房屋套型尺寸的准确、计算面积部位的认定准确、房产要素准确、房产面积计算分摊准确四个环节是是控制好房产而积测绘成果质量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 1~17986.2-200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吕永江.房产测量规范与房产测绘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3]李和气.房屋建筑面积测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上一篇:防灾/森林防火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 下一篇:东北地区基层材料抗冻融性能要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