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思想教育

时间:2022-03-08 09:32:31

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思想教育

日前,有幸到中学听了一节《小公务员之死》的语文公开课,课到尾声,老师总结到:“‘小公务员’死了,社会环境是造成小公务员死亡的根本原因,在我们的社会里是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的,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和谐社会’。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热爱――”(老师拉长音示意)学生们稀疏答道:“热爱我们的社会,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党……”我听了总感觉得有些“生硬”。

不可否认,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确实极有必要,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然而,思想教育的“僵化”,也正是造成“教育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那种为了“思想教育”而进行的“教育”,必然会使教育蜕化为“游戏”。读过《小公务员之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小公务员的死因,虽然与一定的政治环境有关,小说也无情地批判了沙皇社会,但也不能否认与个人的修养和心理调节有莫大关联。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剖析社会原因,而抛却个人主观原因,这未免有些偏激。

其实,语文课上的思想教育,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辩证的思维习惯、健康的人格品质,不都是“德育”范畴吗?难道不提“爱国”、“爱党”便不是思想教育吗?“德育”要“渗透”,也唯其“渗透”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其“渗透”者,顾名思义,是由““渗”而达到“透”,“渗”区别于“灌”,“灌”会“溢”。语文课的思想教育,首先要紧扣文本,自然生发;其次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能力、生活体验。否则便会因“灌”而“溢”,绝不会达到“透”的效果。

还是说“小公务员之死”吧。客观来说,在我们的社会也同样存在着上下级的差别,历史的沉淀对“上”对“下”也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小公务员式的奴性十足且渺小、卑微、胆怯和惶恐的人物在当下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呀!老师只是强调“政治环境”(况且学生对“沙皇统治”那一状况还知之甚少),突出“爱党”、“爱国”教育,不分析“主观因素”,这样进行“灌输”,学生能接受吗?设想:如果抓住小公务员的“心理”,学习文本中“心理描写”的方法,认识小公务员的“心理变态”、“精神扭曲”,从而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不是很“自然”吗!

作为小学老师,去评价中学课程,这会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我们不妨因此“反躬自省”,检讨一下我们小学的“思想教育”情况。那种为了“思想教育”而进行的“教育”、那种“灌输式的”思想教育,不也时时可见吗!小学生,正处在“思想启蒙”阶段,如果不结合“文本”而随意拓展,不顾及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而硬行灌输,那就无异于对孩子纯真天性的抹杀!老师们,您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杀手”吗?

(作者单位: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管家小学)

责编 / 郑秀春

上一篇:观摩名师课堂随感 下一篇:“小爱”也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