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8 03:43:42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 XO X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对接歌词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2.认识力度记号“pp、p、mp、f”,并能准确地运用。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教学重难点】

1.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

2.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吧!(播放音乐《郊游》)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让我们来打个招呼吧。

运用“你好”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弱下去)出示力度记号:f p渐强 渐弱。

二、教学歌曲

1.唱“叮咚”旋律

师:山谷里除了有回声,还有什么声音呢?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像敲击声、泉水声)怎样的敲击声呢?(注意休止符)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感受“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

2.初听歌曲

师: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一遍:情绪:(轻柔,优美,愉悦的)(美,静悄悄)

第二遍:歌曲中都唱了哪些景物?请看大屏幕,一起来找一找。同学们看得真仔细,那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音乐知识,(播放课件)关于我们音乐中的力度记号,请你们快速的记一下。(PPT力度记号)

第三遍: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看看乐谱中出现了刚才你看到的哪些力度记号?(几种带有字母P的标记?)

3.学唱第一部分

A:首先请同学们跟着我用很弱的力量,走进宁静的山谷。(师范唱)

B:合作:学生唱前4小节和7、8小节,教师唱5、6小节。

C:学生完整唱第一部分。(记歌词)

4.做游戏:我爱记歌词

规则: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作超级领唱或者对接歌词。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雾,烟,高。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紫,红,俏。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小,小,跳。

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 。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美丽的山谷,飘着淡淡的烟,开着鲜艳的杜鹃,奔跑的小野兔,再加上泉水的叮咚声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可是静悄悄的山谷已经不平静了,是谁让山谷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呢?(演奏第二部分)提问:是谁?(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第四遍:这首歌曲有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的中间有一行谱是没有歌词的,这是一个间奏,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地方,小耳朵要仔细地听,间奏完了以后再唱第二段,明白了吗?我们完整的来欣赏一遍,听听这两段哪里的节奏有点相似却又有区别?(播放)

5.学习乐句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响。”女生领唱,再一起唱。

三、小结

在这美丽的山谷里,我们学会并演唱了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跟山谷说再见吧!

律动:“山谷,再见……”采用回声的方法。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是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音乐课标的学段目标中提到过,四年级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以感受为主,感受力度的变化,感知音乐的形象,努力做到以情带声,去表达歌曲的意境与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多种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形式,充分利用生动、活泼的律动来巩固已学过的旋律,例如,做游戏的环节就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都很积极,以此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不但体会到了强弱,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美。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多的积累,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便积累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来充实我的音乐课堂。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孙端镇皇甫小学)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程的评价方式 下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路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