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细读成就有效课堂

时间:2022-03-07 11:57:01

关注文本细读成就有效课堂

“文本细读”用于语文教学,其意义在于强调老师在整体认知与把握教材的背景下,对文本细致地进行感悟、质疑、品读和赏析,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对一篇课文而言,教师究竟该“细读”何处?怎样处理“细”和“粗”的关系呢?

一、“细读”课文需先“粗读”全文,把握整体,捕捉应该“细读”之处

“粗读”全文即粗略地通读全文。其任务和要求主要有二:一是越过词语障碍,一气读完全文,把注意力集中到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再现上,力求在心中对课文形成整体印象,能概括课文大意或情节。二是捕捉那些与文章关系致密的信息,如重点段、关键词、文章要素、细节,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与写作技巧等等,并据此比较、确定课文中应予“细读”的地方。就《林冲棒打洪教头》而言,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组成小说的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通过“粗读”全文,了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情节发展的脉络,对林冲、洪教头等小说中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读”课文,就要着力抓住小说的三大要素,把握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林冲与洪教头的形象特征,理清“棒打”这一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变化,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凡与这些关系致密的地方都是教师“细读”的关注点。

二、“细读”课文应扣词析句,由表及里,“悉心”感受形象、体悟意义

课文是主体的、多层次的。对于小说等文艺作品或叙事文章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层次的系统――第一层次语言文字系统、第二层次形象系统、第三层次主题意义系统。“细读”一篇课文也应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细读”文本就是要从关键词语入手,推敲、咀嚼,感受人物形象,走进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心灵寻幽探微。例如从林冲初见洪教头时“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起身让座”,当洪教头跳起来囔着要同他比武较量时,他先是连声谦恭地说“不敢,不敢”,后来被迫“只好从地上拿起棒来”,说“请教了”等多处动作语言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他的谦卑忍让。读至此,我们不禁要问:林冲武艺高强,为何如此谦卑忍让呢?人物的性格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课文第一句中的“遭受”“陷害”“被发配沧州”“押解”等词语,可以感受到从人生的大环境来说,此时的林冲处境险恶,身份特殊;从第二自然段“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杀鸡宰羊”“厚礼相待”等词语,可以感受到从即时的小环境而言,此时的林冲受到热情礼遇,当他“寻思”洪教头想必是柴进的师父时,所以更加的谦恭谨慎,面对羞辱一让再让,这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体悟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他仍然怀揣要过平静生活的梦想,忍辱克己,决不惹是生非。领略他谦逊识礼,心胸广阔的英雄风貌。

三、“细读”课文需放飞想象,瞻前顾后,努力丰富形象,升华认识

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得到完善并在一个个细微之处得以体现的。这个细微之处往往是作者用笔精妙之处,凸现人物之精神,“细读”文本,则需抓住这些细微之处,联系前后文,展开想象。

在课文第六自然段中,当柴进丢下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作为彩头时,情节发展有了变化:洪教头“使出了浑身的功夫”,在字里行间,他蛮横狂妄,急躁贪婪的个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林冲为什么会由“再三推辞”的谦卑,“只好”拿棒,道声“请教了”的忍让,变为“把棒一横”沉着应战,进而又变守为攻,抓准时机“抡棒一扫”大获全胜呢?林冲内心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细读第六自然段,联系柴进“连忙”请差人开了木枷,要求两人“使出本事”,再联系第三自然段中,柴进向洪教头介绍:“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可别小瞧了他”,“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等等真挚感人的话语,就可以揣摩出林冲消除“打翻洪教头,须不好看”的思想顾虑,轻松应战,一棒取胜。如此且读且思,展开想象,林冲机智而又沉着的特点跃然纸上,人物丰满而形象了。

“细读”课文,教师还要深入字里行间,发现文本的空白处,陶醉于“悠然心会”的境界。臂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故事的结局“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将“满面羞惭”、“灰溜溜”读透、读活起来。

四、“细读”课文还需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着力丰富语言素养

“细读”课文不仅要关注其内容,也要注意其表达的形式、写作技巧。同样一句话,因为语气不同,所表达的信息就不同;同样的一句话,因上下文不同,即处于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细读”中感受语境、辨析语气是一件很细致的步骤。我们能不能体会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是陈述的,还是疑问的;是平静的,还是兴奋的;是诙谐的,还是严肃的……会影响到教师是否真正明白文本传达的意思、内涵。弄错语气,往往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臂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对林冲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对林冲和洪教头对比的艺术手法都是值得“细读”的。教师“细读”课文还不要忘了细审语气,对文本中的极细微差别也能分辨,比如,当柴进厚礼款待林冲,并郑重地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时,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并肆意侮辱林冲的人格,叫人恼恨。“细读”课文,教师是否应该引导学生体味“冷笑”的语气?紧接着,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急躁贪婪的洪教头此时的语气又是怎样的?“他敢和我较量一下”理解和朗读的重点应该落在哪个词语?后文洪教头喝道:“来!来!”的语气无不在浓墨重彩地描绘一个跋扈嚣张的人物个性特点,同时,反衬林冲的个性。辨析语气,我们才能更深层次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

关注文本细读,成就有效课堂,于细微处见精神!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空心莲子草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