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意”高一筹

时间:2022-03-07 02:33:15

让文章“意”高一筹

文章既是在教育自己做人,也是在教育别人做人。既是自己在学习做人,也是在教育别人学习做人。既是体现自己的思想、志趣、抱负,也让别人学习这样的思想、志趣、抱负。而小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常常只会记述事例,提炼不出主题,让人不明白他们记述的意义。这样就失去了写文章的意义。所以,在这里想和大家共同探讨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时学会立意。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朽;雪莱的《西风颂》因“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驰名;余光中的《乡愁》因“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震撼着海峡两岸人的心灵……他们哪一个不是因为立意高远而取胜?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就说过: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所以立意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影响文章质量的重要生命线。

那么,什么是立意呢?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你写一篇文章目的何在?是想告诉人一个道理或自己得到的一个启示?是想介绍一种事物,增长读者的知识?还是想描述一种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总之,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让人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有一定的收获。

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东西特别多,由于年龄小,许多时候没有能力明辨是非,如果在立意的时候不加以引导,他们的文章中就会出现许多错误观点。

我曾让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假如》,有的同学写假如他有一支神笔,他会像马良一样帮助穷苦人;有的同学写假如学到了高明的医术,他会让那些盲人重见光明;有的同学写假如她有一双翅膀,他会带着患有腿疾的好友,饱览祖国的壮丽风光……这些立意无疑都是正确的。但也有同学写假如我是神仙,我就要制造出一种神奇的药,平时不要吃苦受累,考试时吞上一粒药丸就能考个满分;有的同学写假如能得到一大笔钱财,就买一辆豪华轿车,在大街上与人飙车……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他祈望的是不劳而获,挥霍享受的潇洒,而不是脚踏实地、奋斗拼搏后的收获,这样的文章读后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二)立意要专一。“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不到位,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比如,每次带学生去春游,按理讲游览之后总该有话可说了吧。可真正咏春,符合题意的文章却屈指可数。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明确的立意,一味写实,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不少同学从听到春游的消息写起,从几点起床,到几点出发;从路上唱歌,到选择地点吃饭都絮絮叨叨写在里面,甚至连路上看到一头小羊在吃草他都要写上一番。他们大都把重点放在怎么玩,怎么乐上了,而重要的内容往往一带而过,分不清主次,别人也无法知道他究竟要表达什么。其实只要选择某一个地点写写美景,或按游览的顺序,抓住重点写写自己的见闻,围绕春景选材,突出春游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见识,陶冶人的性情,让人感受到游览给人带想来的身心方面的愉悦就可以了。可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意性太大,有时候自己也云里雾里,这必然导致失败。

(三)立意要新颖。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避“俗”求

“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自己的最美的彩虹。

在习作中反映人世间爱的主题非常广泛,一涉及这种题材,许多同学就把老一套搬出来了,首先想到的是母爱、父爱,如自己生病,父母亲对自己怎样无微不至地关怀,无怨无悔地操劳奔波,为自己的学习费尽心思等司空见惯的题材,特别是生病时父母把自己背到医院,下雨时父母给自己送伞,让人看后感到腻歪。而有的同学却能另辟蹊径,写母亲的唠叨,写父亲的苛刻,当自己学有所成的时候,才体悟到那唠叨、那苛求都是爱。这显然能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四)立意要深刻。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就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欣赏庐山的千峰万壑后,竟能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佩服的同时能受到深刻的启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本来去拜访友人没有遇到是一件十分扫兴的事,但他却能想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真是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越想越觉得有情趣。这不都是作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深层意蕴的结果吗?

再如,写同题作文《快乐的一天》,一位同学写自己生日那天,一家人在饭店办了一桌,吃吃喝喝好不快活;一位同学写平时家人都忙于各种事务,节日里全家团圆非常快乐;而有位同学则写妈妈的节日自己没钱给妈妈买礼物,就动手给妈妈制作了十朵纸玫瑰,妈妈很感动,自己也很快乐。你觉得这三种题材,哪一个立意更深刻一些呢?答案不难找到吧?因为第一种题材讲的只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第二种题材讲情感上的满足,而第三种题材体现了小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与情意,思考较有深度,立意要略胜一筹。别人读后能感受到感恩的必要、给予的快乐,自然能受到情感上的熏陶。由此,立意深刻的作用可见一斑。

(五)立意要巧妙。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人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如试题《黑夜考验》:

印第安男孩在13岁生日那天,要接受一项“黑夜考验”。父亲把儿子的眼睛蒙上,然后把他带到离家几里地的密林里。当小男孩摘下障眼物后,发觉整个密林里就只有他一人,周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小男孩在孤独无助和惊慌恐惧中度过了一夜。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密林,小男孩发现,快乐的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条小路从他脚下伸向远方,更令他惊讶的是,离他几步之外,他的父亲背着弓箭整夜守候在他的身旁。

要求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结果以“接受考验”和“学会独立”及“成长路上需磨难”等为主题的约占70%,这类题材主题正确,但由于写的人太多,很难出奇制胜,且易显得空洞。而有一个同学从最后一句话切入,以《爱在无言中》为题,写了父亲貌似冷酷无情,实则是爱的深沉。既切题,又不落俗套,是非常巧妙的。

其实,作为学生,大家的经历和见识相差不大,就看谁能更好地驾驭题材,想得更深一点,更远一点,更新一点,更巧一点。老师在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多加点评,让学生在比较中增长见识,提高悟性。如果作为老师能多注意指导学生在立意上多下一点功夫,就能使他们的文章在原有的水平上技高一筹。

上一篇: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下一篇:浅谈指导学生在校园网站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