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探讨

时间:2022-03-07 04:16:12

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展开,主要分析了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专业分工机制、教育费用机制、技术创新机制、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机制、生态学机制、政府推动机制和人文网络的信任机制。

关键词:企业集群 核心竞争力 形成机制

企业集群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得益于企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单个企业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形成机制的探讨就成为本文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专业分工机制

劳动分工包括企业外部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劳动分工原则。正如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1890年)一书中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但最后一项与其他两项相比,正在迅速失去重要性,换言之,经济规模主要是生产规模,核心内容是技术设备的经济规模。依此,马歇尔把规模经济归结为两类:有赖于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和联合、经济的合理区划以及企业的经营规模,这称作“外在经济”;有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而有效的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这称作“内在经济”。

因此,企业集群的劳动分工,奠定了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基础。以企业集群为特征形成“块状经济”本质上是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块状经济通过将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使更多的功能操作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而且由于集群企业的联合需求可形成规模性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又为每个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规模经济。

总之,由于专业分工而使企业集群获得单个企业没有的规模经济,产业集群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将分工与专业化进一步深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交易费用机制

企业集群是减少交易费用的一种制度安排。企业集群中各相关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促进产业外部网络结构的形成,如此既克服了单个大企业复杂的等级制组织的弊病,又避免了完全通过不同地域的市场交易的信息搜寻成本和履行合约的执行成本。同样,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也容易相互合作,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如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群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单个游离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相比,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群内企业与销售、供应商和其他服务机构的信息交换、合同签订与履行等同样成本也低于不同地区的相关企业。

企业集群的交易费用优势在于:由于地理上的接近,产生较低的运输费用。由于相关企业的物质、信息与人才的交流,形成的市场信息、员工招聘等较低的市场搜索费用。由于更多的社会关系和人员间彼此了解,建立在较高的信任基础上,可以减少额外的交易费用,支付较少的设计合同的律师费用,以及更少的监督费用。

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是指用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通过提高质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以及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经济技术活动。

(一)当地企业的创新

随着企业集群的形成,会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向聚集地集中,这些人才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能动力量;与此同时是与企业集群相关的知识与技术的聚集,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为取得有利的市场地位也客观推动了各个企业的创新趋势,所有这些势必推动当地企业的较为普遍的创新活动。

(二)专业研究机构的创新

随着企业集群的形成,与企业集群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相应的研究机构,为给技术寻找出路和使科研成果与市场相适应,也会参与到企业集群的创新行为,将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向企业聚集地转移。

(三)外地企业研究机构的创新

当企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外地的相关企业为了跟踪聚集地的技术和市场,也势必在此建立办事处和科研机构,同样可以强化该地的技术创新工作。如在美国的硅谷,几乎吸引了国际上所有知名与IT相关的公司,将其研究机构放在此地,进而强化了硅谷的技术创新活动。

此外,是上述三种技术创新力量的聚集,必然带来科研人员的聚集和交流,将会使三种力量融合与相互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等不同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集群竞争力。

知识与技术的扩散机制

知识与技术的扩散在企业集群内部表现得尤为突出,也正是这些能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生产力水平的知识与技术构成企业集群内部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机制。因此,知识和技术溢出是造成集聚效应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和知识空间的扩散是一个由近邻向外扩散的过程。企业集群内知识转移、扩散与创新的路径如下:集群中各企业自创业伊始就对原料、技术、人力、设备、信息、资金和市场等有诸多方面相互支持和协作,同样在集群企业之间在长期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以信任和承诺等也有助于知识和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在集群有限的地理空间中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互动形成了相同的文化氛围;此外由于企业拥有相同的市场结构、技术轨道和社会文化等,使业内成员有类似的行为、技术技巧、态度和价值取向,所有这些均加速了集群内的知识和技术的流动能力。集群中制造商、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能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相互学习并积累其他企业的经验和技巧,尤其是一些难以具体化、系统化的过程,加快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集群中的企业有序地结成无形的网络,每个企业完成生产过程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知识和信息在集群企业中传播和转移,从而不断产生和积累新知识。

生态学机制

(一)共生共存机制

竞争的加剧,使制造业开始走向分散化,大企业纷纷把各部门改组为更小更有自的利润中心。同时在生产的分散化和多样化的同时,世界经济呈现了强烈的一体化倾向,即出现了一体化分工、组织和协作―将产品从产到销的每一个环节,都由完成该环节最专业化、最具经济效益的厂商来完成。这种趋势增加了单个企业生存的困难,但单个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可以以弥补各自在资金、技术、经营或市场等某一方面的不足。

企业集群的出现正好适应上述转变,企业间的关系均通过相互信任,默契合作,聚集在有利的区域,无论在信息、技术、资源或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低的搜索成本、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优势;与此同时,群体内的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设计、服务、型号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由于集群内的企业靠利益分配机制无形地结合在一起,在对付外部环境在技术、市场和政策等不确定性方面,能快速反应,在时间方面能够领先于竞争者从而来获取竞争优势。

(二)合作竞争机制

相对成熟的企业集群内部,完美的体现了其各种类型的企业及其组织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存在争夺更高生态位的强烈欲望,都希望获得更多顾客、政府、金融机构等方面的支持,以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企业集群内除了对生态位的争夺外,生态系统成员还肩负着培育、维护该生态系统(企业集群)的使命。企业集聚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也加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并不排斥合作。

(三)与生态环境的协同进化机制

任何企业的成功均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环境,企业集群的发展与其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强烈的自适应性,生态环境与企业间存在着相互推动与制约的互动性。企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就是企业与自身所处的生态系统如何与周围环境的竞争、合作和共同进化。企业集群在其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与其环境因素形成默契、相互适应、相得益彰。

(四)整合机制

现代企业竞争的本质是“食物链”上所有各级企业共同争夺社会公众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哪个行业内的企业若能通过协同战略吸引更多社会公众手中的“货币”,其整体获利水平和行业结构将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在这场竞争中,任何单个企业都显得势单力薄,难成气候。

在企业集群构成企业生态系统中,成熟的企业生态系统是最具竞争力的生态子系统,它拥有核心产品、数量众多的消费者、顾客以及强大的系统成员,这些系统成员通过整合形成合力。因此,整合机制也就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核心竞争力构建中,要形成以一个或若干关键环节为主导、能对各种要素不断进行有机整合的机制,这种整合机制不但表现为关键能力、有效能力的集中,而且表现为对多余、落后、无关紧要的机制、因素、程序和职能的迅速消除,并由此产生集成放大效应。

政府推动机制

典型的市场主导型的企业聚集模式,主要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需要宽松的市场环境和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头脑,但市场的自动选择一般需要较长的时期。要实现经济发展的赶超和关键性产业集群的发展,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就要运用政府的力量人为的造成特定产业的地理区域集中,创造全新的产业簇群,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即实现政府主导型的聚集模式。

上海在开发开放浦东的过程中,政府推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10年开发,一条由北向南的高科技产业带在“一江三桥”迅速崛起。张江的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金桥的通信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新型家电产业,外高桥的微电子、计算机产业,孙桥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都已经形成极具竞争力产业集群。

实践证明,该模式注重发挥政府在企业集聚成长、演化过程的主体作用;强调政府调控结合市场调节双重机制的作用。

人文网络的信任机制

人文环境因素是企业集群运行的深层次内因,企业集群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事实上,正是由于以往各次交易中所付出的交易成本资本化成了人际资本,并在以后的各次交易中发挥了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无论何种企业集群内部,由于地域上的靠近、产业上的相关,而结成的企业间牢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这无疑是成为集群效应不可忽视的动因之一。

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的意义在于,从内部来看,它通过某种方式把人与人结合起来;从外部来看,它作为一个整体,必然要受到其社会环境的种种影响,并不断改变内部结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企业集群是一种最接近市场的社会组织,它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产品关联为基础、以关系网络为维系的共同体。由于企业集群内部人员之间认识、熟悉与信任关系,往往能够大大地降低企业活动的各项交易成本。因此,信任是相关企业间关系网络维系的基础和核心。信任可以产生于直接的人际交往,如对朋友的信任;也可以产生于网络中的声誊,如对名气、品牌的信任。总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文网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企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卢锡慧.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生态学思考.商业时代,2008(19)

2.李继刚.发展企业集群的经济学诊释.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和芸琴.企业集群的文化创新分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朱静芬,史占中.企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商业研究,2004(22)

5.沈友娣.提升中小企业群核心竟争力的途径探索.经济问题探索,2005(10)

6.张焱,张锐.企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5(3)

上一篇:我国企业综合成长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破坏性技术变革下企业战略转型时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