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

时间:2022-03-06 07:54:55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已逐渐渗入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问题。例如物理课堂教学,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的同时,着眼于能力与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会自己去获得知识,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的有机整体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1-2]。

最近,我们在“光的折射”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光的折射”的教学,传统的教法是先介绍科学家并理解光的折射定律,根据图1得出折射定律,然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但这样的教学,学生情感投入不够,纯粹模仿,实验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尝试模拟发现规律,采用“激光光学演示器”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利用excel帮助分析处理数据。因此这节课,在简单介绍光的折射现象之后,提出如何找到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定量关系?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首先说明特殊情况,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半圆玻璃砖,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然后采用分组实验,小组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测量并记录用其他入射角入射时,折射角的度数。简要步骤如下:

1 动手实验

通过激光光学演示器上的刻度盘,读出折射角θ2与入射角θ1,并记录数据。打开 Micrisoft Excel文档,并输入各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提醒学生读数应保留一位小数),让学生观察数据,如图2所示,猜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学生观察数据后得出: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逐渐增大。

2 分析感受

尝试分析折射角θ2与入射角θ1的关系。

(1)教师进一步提出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有没有定量的关系呢?如果有那它们存在着怎样的数学关系呢?同学们有些困惑,这时使用Micrisoft Excel的图表功能制作出各个数据的散点图,如图3所示。

(2)学生提出假设关系是呈线性的关系(两角相比),利用excel的公式进行计算,处理数据后得出结论(角度较小时比值相近),如图4所示。这就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并鼓励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现在课堂上得到的结果已与托勒密的认识水平相当。同时指出:入射角大时,误差太大。

(3)继续分析是否还满足其他的增函数关系,有同学说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等很多情况,而这些情况我们在课堂上不能一一验证,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教师提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这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哪些三角函数是增函数?学生回答:在0°~90°之间的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增函数。学生在excel中使用公式计算出折射角正弦与入射角正弦值,并用图表继续验证,如图5所示。

学生通过图4中讨论折射角正弦与入射角正弦之间的关系,猜想图表中各点呈线性关系,通过原点画一直线,图中各点基本位于一条直线上,符合物理实验中对误差的要求。得出结论:折射角的正弦跟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这是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这是经历了近 1 500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

(4)学生继续通过excel计算两角的正切函数和它们的比值,发现它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数学关系。

故得出折射定律即斯涅尔定律――sinθ1/sinθ2=常量(记做n)。

在本节课中,对于实验数据,不只是用纸记录,而是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excel处理分析数据的强大功能,请学生在excel中进行记录、计算,并做出数据的散点图图表,学生根据图表分析这些数据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可能存在的数学关系。

在这里教师不是直接把折射规律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考、探索从而形成概念,发现规律。

参考文献:

[1]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黎加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上一篇:肥皂膜的实验功能 下一篇:中考电学试题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