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征研究

时间:2022-03-06 05:28: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征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特征发展的体现,同时也在中国化民族文化特征构建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化特征,为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特征;分析

马克思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念传入中国后,通过一系列的传播、运用及发展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因此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传承及民族特征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所以,在现阶段民族特征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可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正确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在文化认识以及创新的基础上,制定正确党的发展路线以及基本方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知过程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重点内容就是民族化的体现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内容的分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文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而且也逐渐提高了共产国际的影响力,在共产国际帮助及支持的基础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文化的构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弥补的错误。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强调民族化,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将民族化与马克思注意进行充分性的融合,从而在根本意义上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对于任何的事物而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被称为一种矛盾的个体,主要是由于矛盾是各个事物的根源,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可以在中国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决定性的因素。由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不仅是社会文化构建中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中国化社会构建的根本因素,通过其制度的体现及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中国模式构建的稳定性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中国模式概念的界定及分析,构建战略性的发展目标,从而为民族化文容的构建提供有效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化的实质性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与实践统一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形式是社会性质、价值目标以及发展历程的展现,同时也是民族化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本质需求。与此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进程优化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一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强调思想的解放及统一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发展历程的分析,其思想与实际内容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的体现出教条主义以及大党主义等社会的基本形式。其中的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逐渐推进民族化的发展进程。因此,通过民族化思想的解放及统一,可以为中国化社会进程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征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化发展过程中,其核心理论是中国革命发展中的基本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民族化发展需求的分析,可以结合中国国情实现民族化的发展。而且,在实践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理念的运用会使中国化的民族化运行少走弯路,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理念的中国化发展,会使民族化的发展逐渐失去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需要充分满足社会对发展需求,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及发展,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化民族化的思想建设应该充分满足时代的发展实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代进行进行了紧密的配合。因此,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中国化的实际需求,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所有的内容应该在实际出发,将实际需求作为基本前提,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构建提供有效依据。最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民族化作为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所以,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市场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应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作为基本内容,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优化,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永无止境的状态,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规律,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欧永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王荣栓.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民族化新解读[J].理论学刊,2005,12:32-37.

[3]宇文利.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世界化的统一[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5.

[4]罗俊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在逻辑研究[D].安徽大学,2013.

[5]李春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例[J].重庆社会科学,2008,07:21-24.

[6]戴小江.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5-8.

作者:冒林波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分析 下一篇: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