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86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3-06 03:35:49

参芎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86例临床观察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因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导致局部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坏死。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最早公认的重症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一个高热量饮食、少运动消耗、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越来越大的状态、造成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腔隙性脑梗死也随之成为中老年的常见病。在基础上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子,凝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软化引起临床急性事件造成较高的病死率和知残率。因此提高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笔者用有参芎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8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对照组74例给予川芎嗪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是选择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1.1.1 主要临床表现,对侧面肩、腿呈不同程度的瘫痪可有感觉症状,但通常不伴感觉、视觉、语言或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

1.1.2 身体中线对侧一半的木钝,冷、热的麻刺感或大小.形成改变的错觉,触摸该侧身体可能引起不适感觉过度。

1.1.3 对侧腿的轻瘫加上臂、手的共济障碍,构音障碍笨拙手综合征表现说话动作的轻瘫以及对侧手的共济失调。

1.1.4 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呕吐反射,亢进强哭强笑。

1.1.5 面部表情固定,短促步态,尿失禁,智能衰退。

1.1.6 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1.1.7 实验室检查 血胆固醇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脂蛋白增高,CT能发现梗死周围水肿区脑占位效应和是否转为出血性梗死脑脊液压力不高,常规在正常范围少数有白细胞中度增高,蛋白质增高至60~70 mg%。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60~78岁,病程1~20年伴高血压,48例高血脂,36例糖尿病21例:对照组男42例,女32例,年龄60~78岁,病程15 d~1年,伴有高血压41例,高血脂,31例糖尿病17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观察方法和治疗

2.1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测血压,化验血脂、血糖,并作头颅CT扫描,记录症状变化情况。

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参芎胶囊,2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川芎嗪片,2片/次,3次/d口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严重的先住院治疗12~21 d待病情稳定后,再纳入观察范围。两组均以三个月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三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头颅CT示梗死周围水肿区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头颅CT示梗死周围水肿区减轻50%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缓解头颅CT示梗死周围水肿区减轻50%以下。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总有效率82.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3.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4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通常最有影响的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内分泌紊乱,精神因素等。严重广泛的腔隙性脑梗死常引起局部的或全脑的血流量减少,引起脑缺血缺氧,最后导致脑细胞坏死。在此基础上,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子凝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加大引起急性临件的风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在腔隙性脑梗死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参芎胶囊主要成份有川芎、乌稍蛇、西洋参、何首乌淫羊藿、沙棘膏,采用最新生物科技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出脑细胞激活植化成份小分子植物符合糖脂依照传统医学“引药入脑助药上行的理论”直接作用于脑细胞组织,修复激活受损和休眠状态的脑细胞,同时在血淤区周围迅速建立侧支循环,促进血淤的吸收和清理、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缺血缺氧,改善脑供血不足,活血化淤,扩张血管,减少细胞损伤帮助肢体、语言、智力、听觉等神经区功能的恢复。所以参考参芎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其组方合理、又采有最新科技生物技术,使之充分发挥各药的药理作用而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的广大医院推广使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综合用药治疗特发性胃轻瘫患者的疗效临床观察 下一篇:卡孕栓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