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病因病机浅议

时间:2022-03-06 12:39:37

摘要: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现代生活环境及人们心理变化发现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机不仅仅是内伤虚损、脑髓空虚,而更多的是瘀热内结、痰热瘀结、痰热内结,所以治疗上也不仅要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更多的还要清热化痰,清热泻火,活血化瘀,通腑泄热,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病因病机;浅议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低于40~60ml/100g脑组织・min)的状态,而非局灶性的大脑缺血。其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CCCI是脑白质脱髓鞘、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普遍认为CCCI是"脑梗死发生前阶段的状态"、"缺血性卒中的前驱期" ,被称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现代医学认为CCCI引起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有蛋白质合成异常、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神经递质改变和神经元缺失;组织病理学改变有皮质萎缩、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变性、白质疏松、胶质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床的改变等;CCCI引起神经元损害主要通过免疫机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内分泌机制等所致。中医学多是从治疗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病机理论的探讨相对欠缺。

慢性脑供血不足症状多样,其中以头昏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为最为多见,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将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失眠"、"健忘"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虽没有确切病名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相对应,但古代医籍中有大量类似本病的论述。

1 相关文献论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 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说明年龄渐增是产生眩晕、头痛、健忘等脑供血不足的基础。

《素问・至真要大论》:"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景岳全书》:"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说明年老精血亏虚,致血行无力而产生瘀滞,"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偏嗜辛辣烟酒火热内生,气机不畅,血行迟缓甚则瘀滞,"暴怒伤肝"、"怒则气上"均可致气机郁结,血循行不畅聚结为痰为瘀,痰瘀是脑供血不足的重要病理产物。

《灵枢・海论》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脑为髓海,髓由精生,肾精不足,髓海失养则空重、脑转耳鸣。《灵枢・口问》有"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文中列举的头昏、寐少、健忘、眩运、耳聩、眼花诸症均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常见症状,与年老精血虚损相关。《素问・八正神明》有"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说明益精填髓和益气养血是改善大脑功能之必须。

2 现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

现代医家大多从《内经》理论出发,认为其本虚标实,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主。贝润浦[1]认为本病主要病理是肾亏衰老,脑髓空虚为本,脂瘀阻滞,脑络不畅为标。于次峰[2]认为本病本在血虚,标为血瘀。谢海洲[3]等认为病乃肾水内乏,风阳鸱张所致。俞大祥[4]认为本病病机是上气不足,浊阴当空。范维大[5]认为其病在脑,损及血管,多源于气虚行血无力成瘀而致。李达仁[6]认为本病病机为血虚肝亢,瘀结络阻,脑失所养。可见众多医家基本上都是围绕内伤虚损,邪实为标这一原则进行论述的。

3 CCCI病因病机的浅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社会、自然环境的变迁等,人类疾病谱正经历巨大变化。现代人饮食结构以辛辣肥甘居多,故形盛体实较虚劳者多见,痰湿蕴结,郁热内扰。社会竞争的激增,中年以后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和压力逐渐增多,一则使现代人心理压力陡升致情志不遂,思虑多则伤脾,所欲不遂则伤肝,脾伤生湿痰,肝郁碍气机,病久不解气郁化火致痰瘀互结阻于脉道,精血不能上荣清窍则会出现头昏、记忆力减退及心烦、失眠等症。另则劳作少休、夜以继日的生活方式与营卫之气的运行相悖,易劳伤心神使阳气浮动、彰显于外而失其闭藏。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变迁等,温室效应的扩大化,诸因素并存使现代人体质以蕴结化火者居多,虚寒者少。故火热因素在CCCI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关键作用。火热煎熬津液,津液凝聚,聚而为痰,痰火相兼为患,烁血为瘀,阴伤血滞。所以CCCI基本病机应当是在内伤虚损,脑髓空虚的基础上,火热灼脉,凝津成痰,烁血为瘀,痰瘀热结,损伤脉道,血脉闭阻,气血运行受阻,发为本病。其病理性质仍然属于本虚标实,其病位在血脉,以脉络受灼、闭阻为本;其病理因素以火、痰、瘀、虚为主,常相互挟杂,胶结难愈。

本病虽然以内伤虚损、脑髓空虚为本,痰瘀互结,脑络不畅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但临床中辨证多见瘀热内结、痰热瘀结、痰热内结等证,本病病程日久,久病致瘀;或气血停滞,痰瘀阻络,阻碍清阳上升而发为也能发为本病。本病多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三者多有面赤烘热、烦躁失眠、口干舌燥、便干溲黄及舌红脉数等表现,另外年轻人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多,致使35岁以下人群中亦有脑血管疾病的隐患,而且大多以辨证以火热证多见。故有学者[7]认为,CCCI属中医学"热证"范畴,故而提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火热与血瘀,并治以清热泻火、通腑化瘀。丁元庆[8]认为火热是CAS(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 CAS的主要病机是火热炽盛、灼津成痰成瘀,痰瘀闭阻血脉。脉道为其受邪部位,痰瘀凝滞于脉道、结滞成块为其病理产物。火热促生痰瘀,痰瘀蕴生火热,久病入络,耗气伤阴。屈静等[9]指出CAS斑块的形成可从络病体系进行辨证,即由毒损络脉到毒滞络脉,还可进一步犯脑攻心,同时亦认为火热病邪在整个病程中有重要作用。

本病不仅要补肾填精,益气养血,还要根据本虚标实的病机,更多的要清热化痰,清热泻火,活血化瘀,通腑泄热,这也是临床上多用川贝、浙贝、全栝楼、竹茹、桔梗、前胡清化热痰;葛根、黄连、黄芩、黄柏、酒军、夏枯草、栀子、虎杖、泽泻、白茅根、丹皮、生山楂清热泻火;川贝、郁金、香附、炒萝卜子、乌药行气开郁化痰;多用紫丹参、牛膝、丹皮、红花、益母草活血化瘀;而取得良好疗效的原因所在。

4 总结

CCCI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如果不加以治疗和预防,最终会导致中风和痴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 CCCI是致残性、致死性脑血管病的后备军,加强对CCCI的预防治疗,将会降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同时加强对现代疾病的中医理论探讨,将有利于挖掘中医的精华,补充现代医学的不足,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贝润浦.脑动脉硬化证治[J].浙江中医杂志,1986,31(3):107.

[2]于次锋.通窍清脑胶囊治疗脑供血不足2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2):90.

[3]谢海洲,李晓露.补益肾精法的临床运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37(12):29.

[4]俞大祥.以补中益气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体会[J].江苏医药,1977,3(9):18.

[5]范维大.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供血不足9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28-32.

[6]李达仁.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中药材,2003,26(9):689-691.

[7]范玉新,韩咏竹,任明山,等.护脑素胶囊治疗2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7):607-608.

[8]丁元庆,屈静,杨军.从火热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与治疗[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3):147-149.

[9]屈静,丁元庆.从络病理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2):758-760.编辑/成森

上一篇:血液透析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尿激酶溶... 下一篇:超声诊断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