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应用于菌血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2-08-02 03:14:34

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应用于菌血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液细菌培养在菌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95例疑似菌血症患者,分别予以血清PCT检测和血液细菌培养,根据培养时间对血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组,统计每组PCT平均值,并比较其存在的差异。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第1~2d阳性组45例,PCT平均值为(16.35±4.23)μg/L,第3~4d阳性组17例,PCT平均值为(9.42±2.68)μg/L,第5d后阳性组5例,PCT平均值为(1.53±0.82)μg/L,血液培养阴性组28例,PCT平均值为(0.29±0.47)μg/L,各组PCT平均值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血液细菌培养;菌血症;诊断;价值

菌血症患者常伴有多器官转移性感染,应及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检测,以免延误后续治疗。本文对已选定的95例疑似菌血症患者予以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和血液细菌培养,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95例疑似菌血症患者,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26~64岁,平均(42.58±5.32)岁,脓毒症例、细菌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例、严重感染例、感染性休克例,所有患者就诊时体温均>38℃。

1.2方法 95例患者采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并利用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检测血清PCT,与标准曲线比较后算出血清PCT浓度,PCT-Q检测卡由德国BRAHMS提供。之后采用美国BD BACTEC FX4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与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前者以培养瓶底对细菌培养繁殖后产生的CO2的浓度变化加以提示,对阳性培养瓶进行转种处理;后者生化测定并鉴定菌株。所有实验操作过程中均行严格全面质控,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判断标准 根据试剂使用说明PCT>0.5μg/L检测结果呈阳性,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标准为鉴定出细菌生长,培养5d后未有细菌生长则呈阴性[1]。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当P

2 结果

血液培养结果阳性时间越少则患者血液中含菌量越高,可提示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95例患者中,血液细菌培养第1~2d阳性组45例,PCT平均值(16.35±4.23)μg/L,第3~4d阳性组17例,PCT平均值(9.42±2.68)μg/L,第5d后阳性组5例,PCT平均值(1.53±0.82)μg/L,血液培养阴性组28例,PCT平均值(0.29±0.47)μg/L,各组PCT平均值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菌血症通常是由细菌经局部病灶进入血液引起,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细菌,且血清PCT含量不断升高。有研究发现菌血症患者休克缓解后血清PCT平均含量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0%,而最终死亡的患者血清PCT含量可在死亡前持续升高27d,因此血清PCT含量变化对菌血症严重程度具有提示作用[2]。本研究对已选定的95例疑似菌血症患者予以PCT检测和血液细菌培养,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菌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经研究可得,95例患者中45例血液细菌培养结果2d内呈阳性,PCT平均值为(16.35±4.23)μg/L,提示均出现临床感染性休克症状;17例血液培养结果3~4d呈阳性,PCT平均值为(9.42±2.68)μg/L,提示出现严重感染,但程度轻于前45例;28例血液培养结果呈阴性患者PCT平均值仅为(0.29±0.47)μg/L,提示临床感染症状较轻。上述结果表明血清PCT检测与血液细菌培养诊断疑似菌血症的结果一致,且血清PCT升高程度与动态变化与菌血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液培养是公认的菌血症诊断金标准,但该方法检测时间较长,且受外部因素干扰较严重,难以达到快速、早起诊断的目的,再加上菌血症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在检测指标未出现阳性变化时,患者病情已趋恶化,以致丧失最佳治疗时机[3]。因此本研究认为血清PCT可作为菌血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主要标志物,其动态变化可作为菌血症鉴别诊断和患者预后的重点指标,临床上对疑似菌血症患者进行血清PCT检测的结果,可为早期诊断、疾病治疗和患者预后提供客观依据。而对血清PCT不明原因升高的患者,应进行密切观察,寻找出感染源并进行相应处理,血清PCT持续或进行性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差,需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4]。

综上所述,血清PCT与血液细菌培养检测疑似菌血症患者的检测结果一致,PCT升高程度及其动态变化与菌血症的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相关,且PCT可及时反映患病过程,与血液细菌培养相比具有简便、快速、可动态检测等方面优势。

参考文献:

[1]刘传桂.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在菌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14):1760-1761.

[2]刘宇,陶红霞,杨光晗,等.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09):925-926.

[3]童海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对ICU患者菌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03):321-322.

[4]王凯飞,沈定霞,刘朝军,等.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与血培养结果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3).编辑/成森

上一篇:凉血散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 下一篇: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多媒体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