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困境和思考

时间:2022-03-06 01:32:55

农村中小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困境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2

摘 要 农村中小学因受体育器材短缺、运动场地设施不足、以及体育课时不能得到保障等因素的制约,使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本文结合中小学学生的运动兴趣特点和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对培养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运动兴趣

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取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运动兴趣是人们对于运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人们产生运动动机和从事运动锻炼的一个重要主观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延续性。

一、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对所感到的运动乐趣的追求心理以及体验到运动乐趣后继续从事的愿望[1]。中小学阶段是运动兴趣建立的重要阶段,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断发生变迁,小学阶段学生的运动兴趣广泛但是比较盲目,分不清楚运动和游戏的区别,喜欢被新鲜的运动项目吸引,随时可能改变兴趣方向,这一时期需要给学生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让他们开始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对某一两种运动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时期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身体突增期的早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运动能力也开始大幅度提高,这时候他们开始追求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投掷、跳高等项目。这一时期是他们建立持久运动兴趣并发展一项体育特长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在这一时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这种需求被一再的打消,初中生的运动兴趣将被磨灭。高中时期的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一般会比较容易稳定下来,当然他们也会同时对很多运动项目产生兴趣,但是由于升学的压力和空余时间的减少,使他们不得不将兴趣固定在某一项体育运动。这个时期的学生处在一个矛盾的境地,他们渴望运动却又担心运动会影响文化成绩,同时也可能会遇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

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表现在好动、好玩、好胜等几个方面,这些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原始动机,也恰恰是学生心理和生理上成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基本的、初阶的社会性需要。这种需要更是将来学生求知需要、成就需要、贡献需要的重要基础。因此,重视和正确对待这种原始的运动动机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农村中小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的困境

(一)运功场地、器材、经费不足。

查阅近年有关农村中小学现状调查的文献资料,发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仍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困难,具体表现在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和运动经费不足三个方面[2-4]。运动场地质量差、运动场地不足以及运动场地被挤占和挪用现象也比较严重。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经针对农村中小学的场地、器材和经费问题进行了专项的拨款,可是大部分资料仍然显示,运动场地问题、体育器材问题、体育经费问题仍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面临的最大困难。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专项的拨款和扶持资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有些学校甚至用这笔资金来改善校舍和办公用具。

运动场地、器材、经费无疑是制约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制约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单一的体育运动项目、粗劣的运动器材、狭小简陋的运动空间不仅不能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厌倦情绪。

(二)体育课程没有起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作用

从笔者的实地调查和查阅的文献中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的开课状况良好,几乎所有的农村中小学包括经济条件极为落后的贫困山区都已经开设了体育课程,而且体育课在课时编排上都有至少两个学时。但是体育课被挪用和占用的现象非常突出,一般被占用和挪用的高峰期在期末和恶劣天气。另外,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组织较差,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不固定、教学内容随意、放羊式教学普遍存在,且几乎没有农村中小学开设室内体育课。

体育课程本应当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环节,体育课被挪用和占用直接剥夺了学生体育参与的权利和学习运动技能的机会,也深深地伤害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体育课的组织不力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教学资源,又磨灭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激情。

(三)体育教师配备不足,教师工作消极

资料显示,当前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专职体育教师配备比例较少、以及体育专职教师流失等问题。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必然导致体育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质量下降,这对学生和体育教师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专职体育教师不足必然引起体育课程质量降低,要上好体育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出色运动技能,还需要有扎实的运动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理论和方法,非专职体育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些的。资料和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小学仍然存在体育教师和其他科目教师薪金待遇同工不同酬现象,体育教师的课时量往往多于其他科目教师,然而收入却比其他教师低出不少。这种不公正待遇直接导致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许多体育教师因此消极工作甚至放弃体育教学工作另寻它路。

然而,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培养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保证学生科学合理锻炼以及体育意识培养的领路人。中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倘若在此时没有体育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合理的帮助,学生很难对体育运动建立浓厚的兴趣,也无法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

三、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运动兴趣的措施

(一)完善运动场地和丰富体育器材,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在极不平衡的阶段,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农村中小学不管是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备上都和城市中小学存在较大差距。而运动场地的修建和体育器材的配备都需要花费不少的费用,一般农村中小学的财政无力负担。基于这个现实,要求学校和当地政府必须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动过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地开发一些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安排体育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设计和制造简单适用的体育器材,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运动场地和器材短缺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知识和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

当地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应该将学生的体育工作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切不能只顾眼前升学任务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兴趣的培养。

(二)充分保障学生体育课质量,积极开展课外体育竞赛

首先,学校领导应当把体育课的位置摆到一个高度来重视,不能因为体育考试不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而忽略其意义和价值。其次,学校应当对体育课程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对体育课程做出细致合理的规划,积极引导和监督体育课程的开展,杜绝挪用和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在天气恶劣不宜进行室外体育活动时,应当进行室内体育知识教学,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科学。此外,应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积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运动特长和体育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

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竞争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竞争性是体育竞赛的本质属性,青少年学生需要在这种竞争性的比赛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挑战困难的勇气,适时的组织运动竞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足额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应配备充足的体育教师并给予体育教师和其他科目教师同等的薪酬,工作量必须同工资相匹配,这样才能减少体育教师的流失,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学校应定期提供体育教师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让体育教师在业务素质上和思想上保持先进性。重视体育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让体育教师在切实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增强对学生运动兴趣、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塑造。

完善体育教师的评优争先制度,适时对优秀体育教师进行嘉奖和鼓励,让体育教师既保持教学工作的热情,又有不断进步的动力。

四、结语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师也不太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坚实动力,能否建立持久稳定的运动兴趣是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农村中小学领导同志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综合性人才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梁勇,金玉淑.农村中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152-153.

[3] 孙洪涛,付蕾,祁红.安徽省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87-388.

[4] 熊杨名,赵丽萍等.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9(3):150-154.

上一篇:芜湖市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现状 下一篇: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