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父亲坚信读书无用逼儿辍学:妻离子散毁了一个家

时间:2022-03-05 08:44:32

技师父亲坚信读书无用逼儿辍学:妻离子散毁了一个家

随着上个世纪末中国高校普遍扩招,原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预测显示,2008年将有超过150万应届大学生无法按时就业。另一方面学费却普遍升高,一个普通本科生4年下来,起码也得花6万。面对高投入低回报的大学教育,不少家长们开始痛苦地思考,孩子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韩秋生,就是这样一个父亲,他目睹了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勉强找到工作却难以适应,每月收入连普通技工都不如,他因此坚信大学教育没有用,屡屡逼儿子辍学跟自己进公司学技术,然而儿子心里却有一个不灭的大学梦……

大学生太差,技师父亲坚信读书无用

2007年6月15日是星期五,读高一的韩波下晚自习回来后,气冲冲地向父亲要280元钱,用来订暑期补习的资料和交补课费。他对父亲韩秋生说:“老师讲了,明天是最后一天。”韩秋生为这次的补习费已经和儿子争执了一个星期,他根本就不想儿子参加暑期补习,于是再次拒绝了,但韩波执意要钱。韩秋生火了,教训道:“叫你初中念完就去学一门技术,你偏要上高中考大学,现在大学毕业后还不是找不到工作! 你以为家里有花不完的钱让你去糟蹋吗?”儿子最不喜欢父亲说到钱,他烦躁地喊叫起来:“钱,你就知道把钱当成命。”说完,“哐”的一声关上房门。

在一旁的妻子柳小枚看见父子俩又闹起来了,很生气,对韩秋生说:“既然已经让他上高中了,你为难他干什么?”韩秋生看见妻子又站在儿子一边,火直往上蹿,把她狠狠埋怨了一通,“都是你纵容他,要是听我的,他可能已经学到手艺赚到钱了。”

韩秋生今年42岁,是湖北省某纺织品公司机械维护班班长,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由于他有过十多年在国营纺织机械厂工作的经验,对纺织机械很精通,无论是过去的老织机,还是现在从韩国进口的箭杆织机,他都能熟练地处理各种机械故障,深受总经理看重,每个月的工资比那些纺织机械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还要多几百块钱,他对手下那些大学生很不屑,觉得他们喝了一肚子墨水却很无用。因此他一直认为,儿子根本没有必要上大学,只要学一门技术就可以了。

而妻子并不赞同他的想法。柳小枚在一家商场做清洁工,每月只有400元工资。尽管她想到儿子上高中念大学就感到压力大,但还是希望儿子能多读点书。因此,她在儿子考大学的问题上,是由着儿子。正是因为她和丈夫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的观点不一,家里常常发生争执,加上儿子上高中后的成绩一般,这样的争吵就更频繁了。

3天后,韩秋生遭遇了工作上的烦心事。因为近来公司接了一批大定单,所有的织机日夜满负荷生产。星期天临下班前,韩秋生对当班的两个纺织机械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不放心,很严肃地叮嘱他们:“要是在这节骨眼上出了差错,谁都担待不起。”

星期一一早,他的工装还没有来得及换上,就被总经理急匆匆地叫去了。原来,昨天晚上一共有5台织机出了故障,两个大学生捣弄了一晚上都没有修好,不仅影响了进度,还生产出了上千米的胚布。窝了一肚子火的韩秋生急忙赶到故障机前,亲自动手。当他发现织机其实只是出了普通故障时,冲着两个大学生吼叫起来:“你们两个简直就是废物,还大学生呢?”

尽管韩秋生不出半个小时就带人把5台织机都修理好了,但是,公司还是按规定扣了他300元的生产效益奖金。两个大学生更惨,由正式工改为试用工。为了求得韩秋生的谅解,两个大学生买了礼品去韩秋生家赔礼。韩秋生知道他俩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也挺可怜,便未再指责。

俩大学生走后,儿子回来了。看见茶几上的水果,拿出来就准备吃,被韩秋生一把夺过来,虎着脸对他说:“这就是你的反面教材。”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儿子不屑地说:“他们上大学没有出息,不等于我上大学没有出息。”韩秋生顿时烦了:“你不比他们强?你这个成绩,还考不上人家那么好的大学呢!”

父子俩的战争又爆发了,柳小枚忍不住对韩秋生百般责怨,平静的家,又硝烟四起。

适逢就业好机会,逼儿辍学就业遭拒绝

2008年春节后,韩秋生得知,公司因为生产规模扩大需要招人,韩秋生的维护班也有两个名额,他顿时觉得这是儿子就业的大好时机。找到总经理后,总经理有些为难,“我们这次招聘的要求高,不仅要大学本科毕业,而且要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韩秋生信誓旦旦地说:“那些大学生进来后还不是什么都不懂?我儿子我亲自带,不出3个月,保证比那些大学生强!”

一番恳求后,总经理勉强同意给他儿子3个月的试用期。韩秋生非常感激,回家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妻子。然而柳小枚却一脸愁容:“这倒是个好机会,如果韩波不愿意怎么办?”韩秋生把脸一横:“这事情由不得他。”

晚上,韩波回来后,韩秋生直言不讳地让他辍学去公司当学徒,并强调说:“这是我和你妈商量好了的,你明天就跟我去见总经理。”儿子想都没想,干脆地回绝:“我没兴趣!”

韩秋生虽是一肚子火,还是压住了。他耐心劝说儿子,还列举了许多例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上大学不仅要花很多钱,而且,大学毕业后仍然要满大街找工作,现在就抓住机会,好好学点技术,这样不仅节省下大笔钱,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很多实用的东西,掌握社会经验。可口水都说干了,儿子还是面无表情地不答应。

妻子柳小枚为难地望着丈夫道:“我看,这事还是由韩波拿主意。”韩秋生最烦的就是妻子没有主见,他的嗓门又大了,“儿子一直关在学校里,他知道社会上是个什么样子的?这件事必须由我们拿主意!”柳小枚也烦躁地冲着丈夫喊叫。

父母又争吵开了,韩波猛地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你们不要争了。我一定要上大学,供我读书是你们的义务。”韩秋生心头的怒火腾地一下升起来,吼道:“老子不要你念,你休想念!明天一早我就到学校去帮你退学!”

这天晚上,一家人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韩秋生到学校找到儿子的班主任老师,表明要让韩波退学,班主任听了很吃惊,想开口劝说却被他回绝了,“我们已经决定了,请你们老师不要阻拦,免得影响我儿子的前途。”

说完,朝儿子上课的教室走去。看见儿子正专心和同学们一起做习题,韩秋生大声朝儿子喊道:“韩波,你还不出来跟我去公司上班,不是说好这个书不念了吗?”

全班同学顿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韩波,讲台前的老师也愕然了。没料到父亲居然动真格了,韩波既羞愧,又愤怒,他站起来,拉着韩秋生逃也似的就往外走,边走边生气地对父亲说:“你别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我退学,谁也没有权力开除我的学籍,这个书,我一定要念。”父子俩在教室外的操场上大吵起来。

家庭大战难相容,妻离子散悔当初

在儿子和丈夫争执难分难解时,柳小枚一直在观望。她也担心,不让儿子上大学会耽误他的前程,让儿子上大学今后又找不到这样好的工作,她不知道到底该站在谁的一边。

一个星期过去了,韩秋生对儿子越逼越紧,韩波私下找到柳小枚上班的地方,请求妈妈劝说父亲改变观点,支持他上大学。韩波态度诚恳地向妈妈表达了想上大学的原因和理由,并说:“妈妈,我要做一个有知识有志向的青年,不愿意现在就去工厂当一个学徒工。再说,现在就连大学生找工作都这么难,我不读大学,将来不就更惨?”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柳小枚心疼地看着儿子,犹豫了多天的心,一下子有了主意,她安慰儿子说:“你既然坚决要上大学,妈支持你。”

当天晚上,柳小枚本想好言劝说韩秋生,成全儿子。没想到她支持儿子上大学的意思刚刚表达清楚,韩秋生就火了,恶狠狠说:“你要是不听我的安排,从今往后,我的工资一分不交,看你凭那几百块钱的工资怎么供他上大学!”自此,家庭战争每天上演,让一家三口都感到痛苦不堪,儿子晚上回家根本就不可能看书学习。

4月7日,离公司招聘截止只剩下一天了,总经理问韩秋生儿子来上班的事情。韩秋生央求说:“麻烦您给我最后一天时间。”晚上,韩秋生拿出公司的招聘表格要儿子填,儿子看都没有看把表格扔到一边,韩秋生顿生怒火,猛地一耳光扇过去,“老子打死你这个不成器的。”看见韩秋生和儿子扭打起来,柳小枚赶忙跑过来,拼命拉开他们。儿子哭嚎着说,“这个家我再也不回了。”说完,冲了出去,消失在门外的黑夜里……

韩波离家出走了4天。这4天里,柳小枚找遍了大街小巷,询问了所有儿子可能去的地方。韩秋生虽然也替儿子担心,但是他依旧没有要放弃让儿子辍学的念头,他相信,只要挺过这一关,今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四天,柳小枚在儿子的一个同学的帮助下,来到武汉,在长途汽车站找到了准备去上海流浪的韩波。原来,儿子在同学家躲了两天后,就私下向这个同学借了100块钱跑到武汉来了。母子俩在车站相见,抱头痛哭。儿子不愿意再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家。柳小枚含着泪水,把心一横,告诉儿子:“回去,妈有办法让你安心上学。”

带儿子回来后,柳小枚态度坚决地向韩秋生递交了离婚协议书。这时,韩秋生脑子里闪现过将就儿子上大学的想法,不想搞得妻离子散,但是,回头一想,他觉得不能这样,儿子就业的事大,不能这样半途而废。因此,他态度蛮横地说:“离婚谁怕?”韩秋生原本是想威胁柳小枚,期望他们母子真心明白他的决心和苦心。但是,此时的柳小枚已经不害怕他威胁了,执意要离婚,她认为只有离婚,儿子才能安心上学。

闹了十多天后,韩秋生终于看到了柳小枚的勇气和决心,他开始后悔了,他其实还是很爱这个家,于是,他主动提出不再逼儿子辍学了,希望柳小枚不要拆散这个家。但是,柳小枚离意已决。无奈之下,韩秋生随柳小枚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

离开家的时候,韩秋生感到十分酸楚。独自住在公司单身宿舍里,他忽然觉得自己这样急功近利逼儿子辍学就业真的是错了。作为父亲,应该承担起儿子受更多更好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自己真的是被眼前的一点利益蒙蔽了双眼。可是,他的彻悟太晚了,柳小枚不愿意原谅他对家庭的伤害,儿子也不愿意,这个家,抛弃了他。

日前,韩秋生告诉笔者,他现在只想复婚,如果柳小枚同意复婚,他要全力支持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找更好的工作。

后记: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产生了如文中主人公样的读书无用心理。大学到底该不该读?教育专家指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积淀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人格的成型期,所以文中主人公所持的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新的一批大学生即踏入校门,希望此教训能给天下家长一些启迪,将眼光放长远一些!责编/张立平

上一篇:好女人不玩暧昧 下一篇:婚内试同居,“校花”美女成功黏合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