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时间:2022-03-05 05:27:56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摘 要: 在初中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文章分析了初中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对审美在初中教育中的意义和怎样提高初中学生审美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堂 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

美术新课标要求对学生健康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观进行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对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鉴赏力、想象力与感受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创造与表现美的实践行动。在初中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而且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对其进行美的熏陶,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和审美能力。

一、初中美术课堂审美教育现状

新课标对素质教育更加重视,提出了更多审美要求,然而,并未明确指出初中学生审美教育所处的地位,而且存在欣赏教育与审美教育课缺乏的现状。新时期初中一定要进一步确立以教育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同时改革与创新办学机制与办学模式。初中教育生存基础是社会的需要。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必学科目,美术教育必须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初中教育首先一定要促进人的个性良性发展,其次是培养人的能力。初中教育必须始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并逐步迈向人生关怀。德国哲学家贝尔斯曾说:“现在,我国注重培养科技人才,但我们一定要小心行事,我们所培养的科技人才,他们仅仅是专业工人,却并未受到真正的教育。”不能笼统地培养学生,而必须全方面、多层次地培养美术人才,进一步加强学生审美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除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美术技能外,还必须使学生的审美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审美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每个人的审美素养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漫长的人类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提升与总结出来的,而且这种审美素养还会对人类形成一定的反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帮助人类走出无知、愚昧与贫困,并创造更多奇迹。从原始时期打造的石斧,发展到后来三星堆青铜器,从远古时期的金字塔,发展到后来的埃菲尔铁塔,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在社会演变与发展过程中,人类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尤为重要。

审美能力属于一种判断美好事物的能力,而且是感知理解美的能力。多种层面共同构成审美能力,其中包括审美想象力、审美感知力、审美评价力和审美理解力等。其中审美过程是通过调用知识、记忆和经验体验、感受和分析、判断审美对象的过程。此过程具有极丰富的心理学背景与个性特点,而且深受美术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必须拥有较高的美术素养与稳定健全的审美心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不只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专业素养得以形成的基础与前提[1]。通过美术教育所培养的高尚情操,是提升学生人格与道德的必备条件。所以,审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初中生健康成长。

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将以美育人、以美感人作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与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过程、环节与内容等其实也属于审美过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人格,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懂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其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初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与途径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因此审美教育中,师生必须注入情感,缺乏情感的审美根本不存在。在审美活动中,情感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此,一定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用心鉴赏美与感受美。

著名文学家陶行知曾说:“教育中,首先要重视艺术化校容。”由此可见校园设计不仅要审美化,还必须做到人际关系审美化[2]。所以,校园必须力求绿化、净化、美化和师生和谐化。校园环境对学生审美视觉造成直接性刺激,外在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可适当鼓励学生参与设计,为校园美化献一份力量。从根本上说,校园环境是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独特空间。因此,校园审美设计的合理性能够直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与水平。

2.亲近自然,领悟生活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的灵感通常都是日常生活积累所得的。之所以存在美,主要是因为存在美好的事物。优秀的自然风景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美术课堂并非在画室中让学生如同机器一般埋头苦画,而是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多层次、有个性,而且多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进自然写生,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以激发,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壮美,进而对学生审美情趣进行培养。

3.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审美教育的最高阶段与归宿是创造美,创造美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与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保证学生进行自我完善与教育。

生活中创造美,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美离不开生活,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美的创造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审美能力,比如,很多初中女生都爱美,可以在此环节对其进行引导,如美化教室、穿衣打扮、文艺演出和布置寝室等,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激发。

四、结语

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审美素养教育属于一种全方位的美学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德智体进行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生存质量的提高,使学生能够自我优化与完善。对学校优秀美术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能够意识到美育的重要作用,最终保证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梅.多形式 促提高——谈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途径[J].小学数学参考,2013:154-156.

[2]陈雪莲.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13,(48):174-175.

[3]陈学文.关于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J].教师,2013,(9):111-112.

上一篇:英汉网络新词的隐喻认知阐释 下一篇:探究式在生物教学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