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时间:2022-03-05 05:26:42

[摘要]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寓教于“乐”让心灵在音乐美中升华,让智慧的苞蕾在音乐中绽放,使音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学生

一、引文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为素质教育服务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寓教于“乐”。所谓寓教于“乐”有两个含意:其一,是用好音乐教材,深刻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或点拨深化,或引伸升华,寓思想教育、情操培养于音乐教育之中;其二,是教师无论是在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还是传授音乐基础知识都要始终围绕着“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可感、可闻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创造的无穷乐趣,实现其创造性发展价值和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二、寓教于“乐”让心灵在音乐美中升华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孔子曰:“移风易俗,莫过于乐。”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使他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而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1.在听、唱、奏、演中感受音乐的美

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那样“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即音乐教育“育人”目的是通过审美的方式实现的。我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就是通过“听”、唱”、“奏”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情景:优秀运动员挺立在领奖台上,眼望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激动的心情与爱国的热望。在教唱时向学生讲述国歌的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及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等,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知识。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让学生用竖笛吹奏国歌的前奏。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的乐声中体会三个三连音所塑造的矫健、雄壮的艺术形象,仿佛是进军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给人以激昂奋进的感觉,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奏奏”使学生理解作品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陶冶他们高尚情操的做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音乐特有的功能。

2.以情感为纽带,用音乐打动心灵,培养情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发自人的心灵,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感情,而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乐记》亦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作为音乐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当好情感的“二传手”,这就要求首先对作品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有时巧设问题,有时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激发美的情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先使自己感动起来,只有教师进“角色”情不自禁,学生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

3.充分发挥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是为数不多的需要个人当众表现的学科,这种表现的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傲自封不合群,往往都把自我和集体对立起来,但合唱、器乐合奏等教学只有全体同学团结一致,高度的纪律,默契的合作,才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从而在“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三、寓教于“乐”让智慧的苞蕾在音乐中绽放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着特殊功能。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因此开发右脑离不开音乐,音乐对发展智力的巨大作用勿庸置疑。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1.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身心放松,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2.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3.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

总之,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上一篇:1∶1数字学习及其网络教育应用探索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