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中央厨房建设“三步走”

时间:2022-03-04 04:07:57

成都理工大学中央厨房建设“三步走”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食堂向集中机械操作模式转变是必然趋势。中央厨房作为新的餐饮集中生产模式,日益受到餐饮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鉴于餐饮行业在高校中央厨房方面的专项研究不足,本课题密切关注中央厨房在高校建设的现实问题,以成都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考察法与专业访谈法,对高校食堂在管理方面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中央厨房在其他餐饮领域的应用,构建了高校中央厨房建设的三个阶段。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央厨房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指导中央厨房在其他餐饮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食堂学生就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高校食堂的卫生条件、食品价格、菜品质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大招生、物价的不断上涨、用人成本的不断增加,高校食堂的管理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在国外,中央厨房已经形成较好的运行模式,且主要服务于学生午餐和社会零售店。与之相比,我国国内的中央厨房建设则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国内中央厨房的数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信息技术化不完善、生产与配送技术落后、运营管理能力差等问题。

二、高校食堂管理与中央厨房

(一)高校食堂管理主要问题

目前,就食堂管理层而言,高校学生食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力资源成本高

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目前建成且投入使用的食堂一共有6,4个学生食堂,2个教职工(包括一个回民食堂)食堂,每个学生食堂的工作人员约50人,一般工作人员平均月工资为1400元,厨师平均月工资为5000元以上。就目前的劳动报酬变动情况来看,人工费将进一步增加,加之个人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完善员工的保障机制。

2、员工流动性大,不利于管理

食堂员工大部分属于基层操作人员,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问题,员工的流失率较高,人员不稳定,团队长期处于变化过程中,员工对工作的不熟悉,技术的不熟练,导致食堂餐饮产品的品质不能得到保障,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中央厨房概览

在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今天,如何用现有技术水平来解决传统的餐饮加工制作问题,确保食堂高效、安全运作,是解决类似于高校这样高密度人群集中就餐的重要途径,而中央厨房建设的引入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1、中央厨房概念解读

关于中央厨房的解读有很多种,其中郭顺堂和李贺认为,“中央厨房”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其主要作用是为连锁餐饮企业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中的定义,中央厨房是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单位。餐饮企业或者为企业自身的发展自建中央厨房,或者委托一些其他大型餐饮企业的加工基地生产部分产品。

笔者认为,从餐饮行业角度出发,中央厨房是指采用大的操作间,采购、选菜、切菜、调料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半成品和调好的调料一起,用统一的运输方式,赶在指定时间内运到分处。中央厨房具有干净卫生、成本低、损耗小、标准化、科学化、创新性、方便快捷等特点。

三、成都理工大学中央厨房建设

高校作为人流集中用餐的代表,在同一个地方,相对集中的时间段提供大量餐饮产品,与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切合。就目前国内中央厨房的发展现状而言,中央厨房走进高校的模式还未形成,其相关技术和运作建设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借鉴中央厨房生产模式在快餐领域的应用经验,结合高校食堂的具体情况,中央厨房在高校的建设大致可分以下三步来实现:

(一)主食生产线的引进

对食堂而言,每天消耗量最大的就是米饭和面食,且每天需要的量相对固定。米饭生产线的建成,将由中央厨房集中加工米饭,集中配送到各个食堂,既能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又能实现安全控制,保障产品的质量,目前西南财经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都已经建成了米饭生产线。

(二)规则蔬菜第一道加工生产线的建成,肉制品粗加工及简单成品生产线的建成

在已有米饭生产线上,建设规则蔬菜生产线和各类肉制品粗加工生产线,如土豆、白菜、胡萝卜等的加工,猪肉的切片、切丁、切丝等。简单成品的加工线,如凉菜、炖菜的加工。

(三)餐具集中处理及各类食品生产线的建成

逐步实现高校食堂的机械化操作流程,从计划餐饮经营过度到自助餐饮经营的模式,以中央厨房为依托,实现食品从加工、生产到销售整个流程的绿色操作,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上一篇:基于课堂实训模拟视角谈中职商务礼仪教学有效... 下一篇:谈王思任的旅游资源思想对当今旅游管理职业教...